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跌倒的收获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他常向人诉苦:“我从儿子们刚懂事起就传授技术,怎么他们都比不上平常人的孩子?” 一位路人听后,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啊,我很仔细、很耐心地教他们。”  相似文献   

2.
渔王的儿子     
对于才能来说,没有失败的教训与没有成功的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相似文献   

3.
渔王的儿子     
《人才瞭望》2006,(10):106-106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予的渔技都很平庸。  相似文献   

4.
渔夫的经验     
命运沉浮、人生坎坷,砥砺出的是巨人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离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 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去问渔夫:“鱼能在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吗?”  相似文献   

5.
儿子刚跟我说他们小学课堂里在教学生如何使用筷子,当然他认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小儿科,同学们练习用筷子夹纸团,他用筷子夹地上的纸屑玩。上学期他的几个小朋友都选了中文,他没法选中文,因为已经是独孤求败的水准了只得选了门他不喜欢的西班牙文去凑数。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  相似文献   

7.
在山的南边,住着一个老农夫和他的三个儿子.这个老农夫有一大片葡萄园,每年都会长许多紫红色、甜美多汁的大葡萄.可是老农夫年纪大了,体力渐渐衰弱,再也不能到园里工作,而他的三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却十分懒惰,眼看着园子一天天地荒芜了. 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的孩子们,在葡萄园里,我埋藏着一批珍宝,你们生活困难时就挖出来补贴家用吧."说完他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四则     
文汇 《人才瞭望》2013,(8):100-100
家长会读小学的儿子说:妈妈,老师让你明天去开家长会。妈妈;让你爸去。儿子:不行,老师说爸爸也是他教的,不想再说他了,一定要你去!打呼噜大学时的一个室友打呼噜特别响,有天早晨他忽然问我们:"我昨晚是不是又打呼噜了?"我下铺那哥们说:"你打没打呼噜我们不知道,反正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一宿。"我怎么来的爸妈很爱开玩笑。一次我和  相似文献   

9.
儿童小幽默     
开心 《人才瞭望》2013,(7):84-84
总结原因晚上和儿子一起看《康熙王朝》,看完后我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子,看看人家康熙,8岁都当皇帝了。可你都10岁了,能干点什么呢?"哪知儿子很快就接道:"那是因为康熙他爸爸死得早!"  相似文献   

10.
勇于挑战     
赵化南 《人才开发》2001,(12):31-31
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全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与众不同,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因而每次他的船回来时鱼儿都活蹦乱跳,没有一条死的。这样他的鱼卖的价钱都比别人的高几倍,没过几年这个渔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他才把这个秘密告诉自己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鱼的船舱里,放进去一些鲶鱼,鲶鱼生性好斗,不断地对鳗鱼发起进攻,为了对付鲶鱼的进攻,鳗鱼便被迫奋起还击。正是在这样斗争的状态中,鳗鱼生存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因而就活了下来。渔民告诉他的儿子,鳗鱼死的原因在于它们知道被捕捉  相似文献   

11.
往往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正式一点总免不了要相互握手,其实从这个认识人的第一个动作,就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人: A.用力握住对方的手 B.只握手指头的部分 c.是以两只手握住对方 D.不停地上下摇动一分析: 用力握住对方的手。这类型的人,容易在别人面前毫无顾虑地批评某人,并且他们的辩论能力非常强,对事情能做很有条理的分析,是一个难缠的批评高手。对于主观性这么强烈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他们的意思,然后以柔克刚,兜个圈来让他们点头认可。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牧师正在苦思明天的布道辞,淘气的儿子在旁边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忽然瞥见身旁的一本杂志,杂志封面的反面是一张世界地图。牧师灵机一动,扯下封面并撕成碎片,然后让淘气的儿子到一边把已成碎片的世界重新拼接好。父亲以为这足够儿子忙乎一阵了,可是不过十分钟,儿子就拼好了。父亲惊异于孩子的速度,问他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儿子得意地说:"我先按人像来拼碎片,然后翻过来就是地图。只要‘人’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晚上轮到我主持英语角了,一共来了48个学生。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左撇子。我说我在谷歌上看到一些文章,有10%的美国人是左撇子,但是来中国3个月了,还没见过一个左撇子呢。我问学生:"中国有左撇子吗?"有4个学生自称左撇子,大约占了在场人数的8%,这个比例和美国的大致相符。左撇子的学生说,他们写字还是用右手的,因为老师鼓励他们这么做。4个学生中有3个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他们的父母更愿意让他们用右手,而且他们从很小起就养成习惯了。(后来我听说,中国周代有一本讲礼仪的书,规定用右手吃饭是"正统",于是这个传统沿袭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14.
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使学生从怕学、厌学文言文到爱学、学好文言文,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合作者"的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尝试着这么做:一、结合乡音,挖掘文言学趣;二、联系成语,激发学习兴趣、三、"授之以渔",提高学习兴趣;四、推崇朗读,增强学习兴趣;五、牛刀小试,牢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复印机是永远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 儿子才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也不管。画完了就知道一个劲地说‘Good,Good’好什么好!那些美国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22日晚23肘许在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大区维尔加约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路易吉和伊索利纳夫妇一家的平静。老头路易吉接过电话话筒里传来的是他熟悉的声音"爸爸我很想回家但这里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我一返回意大利就来看望您和妈妈......"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声音是他们的儿子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特·贝尼尼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矾打来的。路易吉和伊索利纳夫妇当晚从电视中知道儿子因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生活是美好的》在洛杉矾获得奥斯卡奖的消息心情激动不已。他们为亲耳听到儿子的声音竟等了整整一个晚上。和路易吉和…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是我们最熟悉的两个字了,细细品味这两个字,真的应该倒过来说"学、教",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因为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教学行为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学"都是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与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18.
案例:项目经理的烦恼 “不公平!”某工程建设公司的项目经理李先生愤愤地说,“目前我的基本工资和别的项目经理一样多,可我们这个项目难度这么大、项目周期这么长,而且业主要求很高、很难对付,业绩风险这么大,奖金收入也很难保障。还不如做个小项目,又容易完成,收入也高。我的下属也都有这样的抱怨,让我怎么去管理、激励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说吧。公司有任务,我也不好挑肥拣瘦的,但这样的薪酬制度确实让人感觉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傻瓜与智者     
东篱子 《人才瞭望》2011,(10):87-87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恼。有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这座城市,傻瓜便跑来向智者求助。"你有什么生命的困境呢?"智者问。"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看成傻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把我看成聪明人呢?"傻瓜说。  相似文献   

20.
王惟中是我的恩师,他的生日很好记,因为他和毛主席同是12月26日这天生日,不过他比主席整整晚十个年头出生。每当这一天,我会同时想起他们两位老人家。今年则是王惟中教授诞生一百周年。 王惟中在建国初期,是上海最早讲授《资本论》的教授之一,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自1949年起,他先后在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与上海社科院讲授《资本论》,197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