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朗 《今日南国》2013,(4):57-57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任内发动反恐战争,以好战形象示人,但鲜为人知的是,私底下他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画家。据其私人绘画女教师透露,小布什拥有非凡的绘画技巧,尤其擅长描绘爱犬和风景,是位“大器晚成”的画家。  相似文献   

2.
眼和心     
画家是在献身于世界之后才把世界改变成画的。为了领会这种变化,必须认识到身体是看和动的交织物。绘画激起了幻想,因为观看也就是“远距离地占有”,而绘画就能把这种占有普及到存在的各个方面去。绘画是让外行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有一个看得见的存在,它使我们不需要“肌肉的感官“而可以知道世界之大。画家到底要了解什么呢?他要眼睛告诉他用什么手段,单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手段,使这座山在我们的眼前成为一座山。许多卓越的分析,使我们感觉到绘画的理论都是形而上学。笛卡尔并未侈谈绘画,但他认为,绘画是有助于确定我们如何接近存在的那条道路。他把素描看成是典型例子。绘画的全部力量是以素描的力量力基础的,而素描的力量是基于它自己扣自在空间之间存在着的那种固定关系上面。现代绘画和它为了把自己从物质幻觉说中解放出来以便获得自己的维度的那种努力是有一个形而上学的意义的,但我们所想到的形而上学并不是许多分散观念的集合体。绘画是一项空间艺术,它没有制造运动的手段,它不追求运动的外表,而只探讨运动的秘密符号。也许现在人们能更好地体会到这个小小的“看”字所包含的一切了。视觉不是某种思想方法或向自我的呈现,而是各式各样的存在的会合点。一一.、+。..、.、....、.、...√  相似文献   

3.
从伟大的风景画家柯罗的绘画感悟入手,以感受自然风景、感受人文风景和直观感受与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感受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理性分析对于写生绘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5.
“传移模写”与刘绍祖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刘绍祖而言,“移画”仅仅表示他有能够超出一般画家的精密细致的描写能力.“传移模写”和临摹没有联系.“传移模写”以自然为粉本,“传移”强调创造性,“模写”强调细致的描写.张彦远提出“传移模写,画之末事”应当在他所提及的语境中去理解,从张彦远批评当代艺术家绘画只顾及形似、色彩,而失其笔法,没有气韵以及艺术家轻率的创作态度看,“末事”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它与“经营位置,画之总要”一样,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移模写”要求绘画应该包含形、色、笔法,甚至气韵,它是对画家提出的高标准.张彦远和谢赫都对他这种画风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中,中国画所描写的景物不是普通意义下的景物,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内涵。从中国绘画发展的萌芽时期来看,中国画学与中国哲学的思想就融为一体。16世纪的明代后期,画家董其昌依据禅宗分“南北宗”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绘画分“南北宗”的观点,把中国哲学与中国画学的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峰。而其崇尚南宗贬低北宗的绘画观,更成为“海内翕然从之”的艺术标准。直至20世纪初的近代社会,经过学者们的反思和实践,北宗绘画的真正风格特色才被人们所认可,天津近代画家陈少梅更成为北宗绘画艺术复兴的旗帜性人物,被称之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北宗山水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侗台语的亲属语:中越边境拉哈语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台语的亲属语:中越边境拉哈语记略①艾杰瑞葛列格松1.引子白保罗1942年提出“卡岱语族”,此后他有时把这个语族的语言(开始仅包括黎、仡佬、普标和拉基语,后来才包括拉哈语——译者)称为“外围语”(OutlierLanguages),此前人类学家和语言...  相似文献   

9.
我的讨论集中于翻译的创造过程。这是一个恳求假定从一种基于达达主义(dadaast)①方法的人类学价值观出发的创造。菲尔拉本德(Feyeraberd)在《背律论》(197)中讨论了这样一个科学例子,指出科学过程已经到了其实践者耽溺于一种混乱的方法和忽视其规则与秩序的变通办法的程度。在一个脚注(1975:21,n、12)中,他解释了他更喜欢术语”达达主义”而不是“无政府主义”的想法。因为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明显地包含了严谨贡献及其反思的严重情形。他指出,与无政府主义相比,达达主义完全未被任何严肃…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自幼喜爱绘画,留学美国期间,又选择攻读美术专业。长期的艺术薰陶,使他在诗歌创作中,有着画家的敏锐的感受力与杰出的表现力。他说:“我是受过绘画的训练的,诗的外表的形式,我总不忘记。”由此,他提出了新诗形式美的第二要则——“绘画的美”。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12.
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著名的风景画家,代表着战后日本绘画的最高成就。他的风景画纤细、宁静,自然流露出了日本空寂的幽玄美;另一方面,也充满了明朗感和生命力。在他的画前,观画入仿佛被吸引到画面中,精神和灵魂与画中的风景融为一体。通过东山先生所画的风景,我们领略到自然界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加勒比女作家珀尔·马歇尔、艾薇菊·丹提卡和胡丽安·阿尔瓦雷斯的小说《褐色姑娘,褐砖房》《息·望·忆》《加西亚家的女孩不再有口音》;通过阐述三部小说中的“回归”主题以揭示“家园”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瑟琳娜、索菲和雅兰达远离加勒比故土而成长于美国;对她们而言,成长的过程亦是寻找家园的过程。然而,美国并不是加勒比移民真正的家园,至亲的祖国亦不是归依之处。因此,流散的加勒比移民在漂泊中不断地探寻得以归依的家园,而流散的加勒比女作家则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探寻、重构家园。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技术绘画”课程的必要性王秀珍,范波涛技术绘画(TechnicalIllustration,简称“TI”)也称工程绘画。它是以各种立体图─—轴测图、透视图为主(也可采用平面图),运用艺术手法真实与生动地表达工程界各种产品的立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写生”一词的基本概念和语意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从《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写生”一词可知:“[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静物写生/室外写生。”从日本较为普遍使用的《广辞苑》里查“写生”一词可知:“しゃせぃ[写生]按景色或事物的原样儿移写。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由以上社会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词(辞)典的内容来看写生一词,中国和日本的现代语义大致一样,这即是当今“写生”一词所包含的普遍语义。  相似文献   

16.
唐伯虎及其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伯虎 (1470— 1523)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无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堪称上品。他是吴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明四家”之一,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叙述了一个“家族”(白、鹿两姓实为一族)在半个多世纪的特定历史过程中的曲折变化。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白嘉轩,他的突出身份是“族长”;这一身份不是依靠官方权力形式或民间荐举形式来确认的,它仅仅只是“宗族”传递的产物。只要“宗法”体制存在,这一身份就必然存在。“宗法”,就其字源意义来讲,当有两层涵义:其一为由血缘关系缔结起来的组织形式(宗);其二为巩固这种组织形式而设定的律令形式(法)。前者是物质性基础,后者则是保障性的权力话语。一般说来,血缘关系体现为“族类体系”的形式(长幼等级),它带有相…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徐悲鸿游学巴黎,多次观看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文艺复兴以来的名作,渐悟自身绘画之不足,乃数月不作画,认识到“观古人所作”观念的重要性。1920年,徐悲鸿与法国画家达仰交往,达仰“勿慕时尚”的观念传达给徐悲鸿。“勿慕时尚”至少包含“观古人所作”加上画家独立的判断与分析,有更强的开放包容性。“观古人所作”与“勿慕时尚”两种绘画观的融合与深化带来了徐悲鸿绘画观的嬗变,也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深刻影响着他日后的绘画创作,这在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编辑出版的《徐悲鸿选画范》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性一直是艺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却是一种狭义的民族性,是关于一个蒙古族画家与他所描述的蒙古族绘画。本文以蒙古族画家朝戈的作品作为嵌入点,来剖析其绘画中的民族性,逐渐深入发掘他画里的精神性,并通过画家自己的表述来了解画家与其绘画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代宗师刘开渠,是原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雕塑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他很有绘画天赋,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画家,年轻时“南漂”到上海,带着他的作品闯荡上海滩,但当时他没什么名气,画作卖不上价,生活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