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半个世纪以来,历经风雨沧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与法制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培养高级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院师生大胆探索法学教育改革的新路,在教学、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为国内外法律界所瞩目的成就。人大法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召集人所在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暨秘书处所在单位,并已开始脐身于世界著名法学院行列。1998年…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探讨高等法律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但其热点一直是关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文章则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断断续续的法学教育历史和中国特殊国情,到目前中国高等法律教育没有稳定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并提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构建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完善高等法学教育体系的几个问题王立明新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是在建国初期仿效苏联法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起步的。那时的高等法学教育是不完善的,落后的,但它毕竟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初级阶段。自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全球法律化与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我 国法学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研究了21世纪财经院校外向型法学教学体系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 行性,外向型法学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以及外向型法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的世纪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法学教育传统的分析 ,认为我国高等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法律实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本科法学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世纪、我国的“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教育部高教司早在98年年底《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新世纪外语人才应具有的特征。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路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在2000年初,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称新《大纲》),特别强调加强文化素质和“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是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法律教育发展战略中的最主要议题,本文就我国的高等法律教育应如何顺应这一世界性历史潮流,改革现有的法律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社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剖析了复合型法律人才需求的动因,提出了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途径,以及为我校乃至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这个迫切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学界对陕西地区高等法律教育研究的不足,进一步证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法律教育呈"三足鼎立"格局的观点,通过对清末民初西北大学高等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清末民初陕西地区的法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法律教育基本上以培育法政人才为直接目的;法学科目的讲授内容辛亥革命前以旧律为主,以国际公法等"新法"为辅,辛亥革命后则基本仿照西方法学教育的模式,展开法律教育;师资雄厚而结构复杂;注重法学教育的留学派遣,创办学术刊物,开展课外法学教育活动,从而为后来的民国高等法律教育"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和新的教育理念。作者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指出当前中国创业教育存在观念落后、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政府提供的创业贷款门槛高等问题,并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两年来,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现行高等法学教育与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所作出的承诺不协调,而且现有教育法律制度与WTO规则、规范要求存在明显冲突。我们的法学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形势,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应对WTO挑战,要更新思想,树立全球性法学教育观念,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法学教育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初步探讨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截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了中国民法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法的诉讼时效和国外民法的消灭时效本质上相同,并且通过对国外消灭时效适用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消灭时效的立法政策,立法政策决定了时效的效力规定;对象与效力之间具有逻辑性;立法技术上,以请求权为适用对象,能和消灭时效效力规定桓和谐是较佳选择。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现实,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规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