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詹姆斯·布坎南"政府失灵"论的提出和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的论文的发表,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取向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市场化"本身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公共物品的客观属性与市场追求的相悖和公民与市场消费关系的"权力场"制约,以及"市场化"环境的不成熟,它也存在诸如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相脱节、公共物品的符号性价值与实用价值相背离以及公共物品的"空间失配"等问题.因此,作为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空间差异性分布和城市市民自由流动的第三种选择--社区化,就成为政府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最优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传统公共物品理论认为 ,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调节而只能由政府提供 ,但政府提供的大量公共物品却导致了不断膨胀的财政支出 ,财政负担的加重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探讨公共物品的市场化 ,把公共物品 (至少是一部分 )推向市场 ,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分析林达尔均衡、产权理论、期货合同理论、俱乐部假说等公共物品市场化理论 ,阐述了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条件、内容 ,目的在于为公共物品市场化 ,减少国家不必要的财政负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多样性、公益性等特殊属性,公共物品并非如私人物品一样能够在市场前提下有效配置,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总是面临重重困境,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的腐败、低效甚至无效等弊端日益显现。因此笔者认为在提倡供给侧改革的今天,应从创新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公共物品设置排他性出口,加强社会合作,实现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环境的法治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环境是全社会的公共物品,需要社会中的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来获得。但是,如果没有选择性激励机制,集体行动往往会陷入困境,即所有成员都搭便车等待他人行动,结果集体物品得不到满足。我国当前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正存在这种困境。社会大众、企业组织、各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在选择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势下,使得环境公共物品得不到有效地供给。政府的责任便在于加强环境管理职能,为各类成员提供有效的选择性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也是取得最大成效的改革领域.文章对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所导致的政府失败的分析予以了关注,对各国在实践中针对于此所进行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计划体制使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不仅使财政不堪重负,也使公共部门的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低下。改革的思路是,首先政府要尽快地从公用事业部门的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其次,改革公共物品的投资方式,增加政府采购份额,并对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公用事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组织及其相关体制的改革,是整个社会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2004 年,农业税开始逐步取消。农村税费改革会相应地形成政府财政的缺口,但不能因此而减少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保障农民享受、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主题应该多元化,尤其是允许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生产和提供部分农村准公共物品,而政府仍然是农村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私人资本应兼顾公平和效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也应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时,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鼓励,推动私人资本顺利进入农村公共物品领域。  相似文献   

8.
指出共同治理是传统行政管理在新公共管理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是公共文化管理的需要,旨在为人们的文化权利提供更好的保障;共同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文化企业、公民个人等,在实施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国公共文化管理运行需要两个基础:一是政府主导型管理格局的发展转变,二是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奠定此基础路径应包括:改革文化行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文化管理功能和重点、转化管理手段、发展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建立非政府主体参与公共文化管理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面实行政府高度垄断,并且政府公共支出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服务,这些导致我国政府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基本的社会公平,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阻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做法,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努力创造和完善推行市场化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业历来实行的是传统的政府直管体制.采用这种管理体制的结果是成本高,而效率、效能低.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传统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采用市场化管理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政府直管的这些公共服务市场化后,不论其经济性,还是服务的效率、效能都会获得很大的提高.所谓经济性即提供同一服务所付成本的高低;效率是指实现同一目标所用时间的多少;效能则指某一管理措施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通过对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效能三方面的分析,可以认识公共服务市场化管理改革的意义和可行性,从而为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反思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兴起的重塑政府改革是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其中,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和履行方式的企业化、电子化是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它体现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职能创新,但企业家政府、顾客导向和借鉴、引入工商管理的方法、技术改革公共部门的主张以及政府职能市场化、分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及其纠正,由此导致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缺陷和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仅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主体,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履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统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加强农村重点领域的公共物品供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供给责任划分;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以审慎态度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核心是主张建立“企业化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范式时,必须充分认识其制约条件,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切忌一哄而起。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实行市场化模式,在政府工作中运用“顾客导向”,使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政府改革步伐加快,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被运用到改革实践中,市场化模式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改革实践中逐步推行。市场化模式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是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针对问题,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把市场化模式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市场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有效地推动政府改革,使公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解决累积性环境恶化问题亟需所有个人与组织转变行为方式,为实现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而共同努力。基于个体异质性,选取最重要的异质性维度——偏好异质性和成本异质性,分析在单维和多维场景下,个体有效提供环境公共物品的均衡条件,以及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只存在个体偏好异质性时,潜在的大集团无法实现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强制控制方法通过设立企业必须遵守的排污限制和技术标准等,能够提高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而同时存在个体偏好异质性和成本异质性时,市场化方法能够发挥其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规避强制标准检测、执行的困难和政策后果的不确定性,提供比后者更高水平的环境公共物品。结合研究结论,认为应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环保法规标准执行力度,明晰环境治理责任主体,通过利益杠杆调动公众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考察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政策,可以清晰地发现,制度外供给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依靠行政的组织动员,采取"民办国助"的筹集资金方式。制度外供给造成两大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不公平。鉴于"三农"的天然弱势和农村经济条件,目前推行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政府仍要起主导作用,从制度外走向制度内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成为一股改革政府的新潮流。而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民营化、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等新理念的背后,隐含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对这些前提假设在公共部门的适用性问题的回答是新公共管理改革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此本文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隐含假设并论证其在公共领域的适用性,并总结指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并不是绝对对立或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需要和合作共赢的。  相似文献   

18.
准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性的物品,它的建设情况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由于它的公共性的特征,使得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这项艰巨任务.随着西方非营利组织成功经验的传播,以及我国政府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中的乏力表现使得具有独立性、效率高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准公共物品领域成为可行.但由于政府在培育非营利组织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加之其自身资金、管理等原因,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进程.因此政府应该对非营利组织从资金上给予援助,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提供其参与准公共物品建设的机会;而作为非营利组织自身则必须尝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大宣传面、同时改变管理模式,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并与其它公共组织一起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处理公共事务的开放式的管理活动,是行政管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应按理论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相结合、管理目标与管理效率兼顾的原则界定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设计公共管理模式。当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应重点解决:(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公共管理的需求及其变化界定公共管理的职能。(2)按照需要和可能,循序推进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3)克服政府的非理性行为,缩小公共政策等领域政府目标与社会公共价值取向的偏差。(4)顺应政府职能市场化的趋势,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与水平。(5)将当代工商管理领域所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政府公共管理,并树立公共管理的成本核算和市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公共物品包括 :(1)可持续发展类公共物品 ;(2 )农村经济发展公共物品 ;(3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机制有其内在矛盾 ,为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严重不足的现状 ,应对自上而下的传统决策机制进行制度改革 ,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 ,多渠道地为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