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伟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需要,这其实与民生是等同的意思。民生的含义解答,就是现实中的个人通过他们之间的活动取得满足他们需要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各项生活的需求。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与民生思想的重点融合。  相似文献   

3.
梁占朋 《决策探索》2009,(20):80-80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他是一位有理念的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他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高校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高校的建设也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发展的主线和本原,不断满足高校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高校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高校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人的管理的根本是达到管理系统的目标,抓好人际关系协调是人的管理的要求;资金、设备、设施和时间、空间构成物的管理的因素,有序、节约、效率和计划组织、成本控制作为物的管理的要求;管理必须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出发,管理必须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管理必须从处理好人与物的比例关系入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发展之路,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在中国崛起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因素。共和国60年历史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历史,即找到了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理论和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个“中国之道”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一方面,以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影响世界;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中国对未来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日前前,一份针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80%的人基本上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虽然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远了。他们摇摆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何处是安居乐土,何处是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揭示高校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具有三方面的内涵。一、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以人为本。一方面,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和目标。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进而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紧密相联,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把人训练成机器)。为此,高等教育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为生命的呼唤,让大学生体验生命,体验美好和崇高,体验创新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中存在看一些缺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色彩,忽视了实践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从直观的角度看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纲》中有很多方面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本文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讲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反映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工作中的以人为本,总的来说就是"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从人的现实情况出发,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人的现实环境出发,围绕人的利益、情绪、愿望、呼声、疾苦、经验、创造等来确定调研的课题,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来确定调研的方式、方法,从为人的生存、生活和全面发展出发得出调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贺小玲 《科学咨询》2010,(13):99-99
苟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安知礼之为是也?”其含义很清晰地表明: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教师则是修正礼仪的。没有礼仪怎么能修正人的行为?没有教师又怎么能知道礼仪的正确与否?可见,教师礼仪的根本内涵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礼仪修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职学生的礼仪素质,除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礼仪本身就是规范人的言行,教师礼仪与其他行业的礼仪相比更具有两个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性。这六条特征主要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上,其中的核心是人。  相似文献   

14.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5.
章欣  周务本 《经理人》2006,(2):36-40
薪酬不是高级经理人跳槽的首选因素,他们都有自己的“职场法则”著名的马思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人类动机出发产生需要层次的理论,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能满足高级的需要,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按照这个理论,高级经理人的需求应该已经到了后两个阶段:尊重和自我实现。能够做到总监、副总裁的位置,最起码都是有房有车、衣食无忧一族。这种时候,如果想单纯以薪酬来吸引这些人跳槽,似乎并不具有太大的诱惑力。不过,为了坐稳自己“职场常青树”的位置,高级经理人都遵循着自己的独特法则。  相似文献   

16.
申晓晶 《决策探索》2009,(10):15-16
今天,全球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当今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经济、政治地位和文化背景的人,都不得不对“全球化”这一世界性浪潮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从各自不同立场出发来解释这一现象。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奇地发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历史走向的揭示与现实竞是这样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1.实事求是的共卢党人从来都是十分重视对国情的研究和把握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在领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纪元的时候,反复强调要重视研究和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他说:“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他在这里说的是:“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辛鸣 《决策》2005,(6):54-54
制度存在及其发挥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现象之一。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的需要的多重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冲突与协调,更加凸显出了制度的举足轻重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的思想解放 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加剧,不打破这种不合理性,我们很难真正走上繁荣和自由的道路;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复杂,这对我们在开放条件下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3、资本主义优势明显,使一些人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4、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回应这些挑战,惟一的出路是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创新必须不断推进新的思想解放。思想僵化,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有趣的是,有的人动辄从经典作家的本本出发,殊不知经典作家本身正是不断创新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全球范围依然永葆青春,正是得益于它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因此,我们的口号仍然是:真正地回到马克思身边,回到真正的马克思身边!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19):151-151
作者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他反对神学家用宗教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是把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植根于入的心灵深处,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书中,作者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作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