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实验室进行了三种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蠕变回复实验,多孔介质采用的是三种不同结构的微观模型,即:毛细管模型、网格模型和天然模型。通过对模型实验数据的拟合,确定了聚合物溶液的松弛时间,并根据松弛时间大小和流量变化率,评价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行为;还采用人造岩芯研究了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蠕变回复[1]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越大,松弛时间越长,且蠕变回复过程中流量变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同时,通过聚合物溶液的蠕变回复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负载有纳米TiO2的活性碳纤维布,对不同初始浓度的奥克托今(HMX)废水在不同光源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HMX初始浓度及催化剂量相同条件下,光源分别为日光灯、太阳光和紫外光时,HMX均迅速发生光催化分解反应,其降解反应速率依次增大,5h后HMX降解率都可达到98%以上。在目光灯照射下HMX初始溶液浓度对其最终降解率几乎没有影响,180min后HMX降解率可达到91%以上。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HMX废水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并确定了相应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助Fenton氧化法处理对氨基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光强、Fenton试剂的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450W高压汞灯照射以及较强太阳光照射的条件均可以明显加快Fenton法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溶液的过程.Fe^2+(2.5g/L)投加量为1.0mL,H2O2(6%)投加量为1.0mL,初始pH值为4,太阳光照射下降解对氨基苯酚时效果较好,反应40min后降解率高达99%;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氯仿在TiO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太阳光照射下氯仿在悬浮TiO3水溶液中能有效地被催化降解,晴天光照2h氯仿(10mg/L)光解率可达到85%左右,氯仿降解初始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iur-Hinshelwood非均相催化动力学方程,在PH-5弱碱性介质或PH8-10弱酸性介质中的氯仿光催化效果较好,溶液中共存的无机阴离子对氯仿光催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O3对氯仿的光催人降解影响很小,Cl-,HCO-3则对氯仿的光催化降解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Zeta电势装置表征了PVDF超滤膜,考察了1 mmol/L KCl溶液中不同pH流动电势与压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KCl溶液中Zeta电势与pH的关系,测定了不同KCl浓度时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膜的流动电势与压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流动电势随溶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氯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膜的等电点随K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即从pH 6.9(1 mmol/L KCl)升高到pH 7.1(5 mmol/L KCl)。这是由于离子极限电导率的不同而引起的。膜通量在等电点处最大并随KCl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同时膜对盐的截留率在等电点处最小,在其两侧逐渐增大,截留率随氯化钾浓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技术研究了含能配位聚合物{[Ni(T2-bpdc)(bpy)(H2O)2〗.1.5(DMF)}n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推测了其热分解反应的可能机理。采用微分法和普适积分法对配位聚合物的两个放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出该配位聚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结果显示,两个连续的放热分解过程均属于一维扩散机理模型,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A/(2αβ)exp(-Ea/RT)。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天然大分子量壳聚糖为原料,利用超声波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大小的低聚壳聚糖,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各分子量大小的低聚壳聚糖,来探讨超声波对壳聚糖结构的影响,并确定超声波降解法的最大超声功率。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降解后对壳聚糖的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确定了最大超声功率不超过550W。  相似文献   

8.
以可降解壳聚糖为材料,运用浸渍沉淀相分离工艺制备了壳聚糖膜,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微观形态,并研究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膜孔隙率、溶胀性以及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膜具有非对称结构,由致密层、过渡层和疏松多孔层几部分构成;聚合物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时间是影响膜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大和溶剂蒸发时间变长都使得膜的孔隙率和溶胀性降低,但却可提高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NaCl薄层液膜下X70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X70钢在NaCl薄层液膜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1-浓度的增大,促进了X70钢在溶液中的阳极反应,降低了电荷传递电阻和自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增大,C1-浓度大于0.20mol/L时,X70钢腐蚀速率反而降低.在0.20mol/LNaCl薄层液膜下,液膜厚度在1000-120μm时,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变化不大,液膜厚度小于120μm,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剧增;随着液膜厚度减薄,X70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后的沟槽式界面粘度仪测定方法系统地测量了不同聚合物,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矿化度的聚合物溶液/模拟油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界面剪切粘度。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模拟油的界面剪切粘度同时受温度、聚合物浓度及溶液矿化度的影响,且其变化规律与聚合物溶液的体相粘度的变化规律截然不同。通过分析,提出了表征界面流变性的另一参数—无因次界面粘度,它排除了因聚合物溶液体相粘度变化带来的界面粘度变化,并分析了温度、聚合物浓度和溶液矿化度对无因次界面粘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合物驱油体系中聚合物黏度损失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对苯二酚、三乙胺、亚铁离子、硫离子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还原性物质对低浓度P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的三乙胺可以使PHPAM溶液黏度上升之外,其余物质都能在短时间内使PHPAM稀溶液降解,溶液黏度迅速下降。对于对苯二酚、三乙胺、亚铁离子、硫离子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还原性物质对低浓度PHPAM溶液的降解机理给出解释,其研究结果将为油田聚合物采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常用的评价岩石润湿性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研究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分子对岩石颗粒润湿性影响的填砂管驱替实验方法,并不同矿化度及聚合物浓度条件下,测定了的聚合物溶液对石英砂润湿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聚合物溶液浸泡过的石英砂,其束缚水饱和度明显升高,残余油饱和度有所降低,使颗粒的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聚合物浓度和溶液矿化度将影响聚丙烯酰胺改变颗粒润湿性的能力。在聚合物驱所用的浓度范围内和所关心的矿化度范围内,聚合物浓度越高,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越强;溶液矿化度越高,这种能力越小。  相似文献   

13.
以Bi2O3为光催化剂,利用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Bi2O3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脱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酸度、催化剂投放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是影响催化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最佳催化降解条件为20mg/L甲基橙溶液,Bi2O3质量浓度为2.7g/L,溶液的PH=1~3.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测定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实验装置。用平衡法分别测定了戊二酸在水、乙醇、甲苯、氯仿、正丁醇、丙酮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Apelblat等提出的溶解度模型和简化的溶解度方程以及Wilson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上述方程回归均能较好地关联溶解度数据,所得结果可用于过程选择及设计。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积比为1∶2.5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对HZ818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进行硝化改性,制备浸渍树脂的基体,并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分别作为萃取剂,制备两种浸渍树脂.采用静态法考察了溶液pH,In(Ⅲ)离子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对这两种浸渍树脂吸附In(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浸渍树脂吸附In(Ⅲ)的最佳pH分别为1.0,0.5,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述其吸附动力学数据,液膜扩散为其主要的控速步骤;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其等温吸附数据,298 K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 mg/g,34.0 mg/g;树脂循环使用达5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微生物降解山梨酸工业废水的机理。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稳态条件下废水降解动力学模式。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离子质量浓度25~100 mg.L-1和红壤吸附剂质量浓度50~150 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固液体系中Cr()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红壤具有较强吸附Cr()的能力,其吸附速率在初始2 h内很高,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并在10 h左右趋向于零.溶液起始Cr()浓度和吸附剂浓度对吸附速率有显著影响,随起始Cr()浓度增大,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起始吸附剂浓度增大,吸附平衡时间缩短.提出的红壤Cr()吸附的动态方程在样本检测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用热重分析法(TGA)探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热降解的动力学,揭示了PBT的热稳定性、热解反应级数和热解活化能。以高纯度氮气为载气,在不同载气流量、不同升温速率下对PBT进行降解,通过失重曲线和微商曲线分析其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PBT作为工程塑料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N2中降解过程为一阶失重,流量对降解几乎没有影响;增大升温速率,分解的起始温度、失重平衡温度和最大失重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PBT的热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降解前期,即失重率在25%~50%之前,可视为零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261.3 kJ/m o l,降解反应的中后期直至完全降解,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186.7 kJ/m o l。升温速率对两段降解的温度区间划分有影响,随着升温速率增加,零级反应温度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9.
将锦鲫分为几个实验组,分别置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洗发水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其生理活性、摄食行为等生理指标.结论是:即使是低浓度洗发水溶液污染的水环境是有毒的.污染水可导致鱼的各种生理变化,包括生理活性、呼吸频率,及鱼类的摄食行为改变,且此变化随着测试溶液浓度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经过多次测定找到了不同洗发水溶液对鱼类生存的极限浓度,实验中鱼类生存的极限浓度指标是使鱼类无摄食行为时的溶液浓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品牌二”洗发水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0.
以磷酸二氢铵为催化剂通过干法混合、干法反应工艺将玉米淀粉与柠檬酸反应制备出水不溶的柠檬酸淀粉酯,并将其用作Pb(Ⅱ)的吸附分离材料.研究了吸附剂酯基含量、吸附时间、温度、平衡Pb(Ⅱ)离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柠檬酸淀粉酯吸附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淀粉酯能有效除去溶液中的Pb(Ⅱ).柠檬酸淀粉酯对Pb(Ⅱ)的吸附速度很快,60 min便可以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数据遵循假定一级动力学方程;柠檬酸淀粉酯对Pb(Ⅱ)的吸附是靠表面的羧基与Pb(Ⅱ)的作用完成的,吸附平衡资料很好的遵循了Sips等温吸附模型,由Sips参数得出最大吸附量为1.15 mmol·g-1.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且自发发生的.p H值在1~7变化时柠檬酸淀粉酯对Pb(Ⅱ)的吸附量随p H值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