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根据地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剥削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陕甘宁边区出现了大量的移民难民问题。边区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实行优惠政策等措施,不仅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为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为保证边区粮食安全,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止粮食蒸酒,并一度推出高税政策、牌照经营制度、特许经营及包酒制度等多项政策措施。纵观这一时期的酒政,是随着边区粮食供给状况的转变而改变的,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应对粮食危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4.
县长是陕甘宁边区列于边区政府主席、专员公署之下的基层政权首脑。陕甘宁边区县长的选拔任用、权限职责、政治运作、奖惩考核,既不同于传统的知县群体,也有别于国民党的县长群体,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基层政权首脑。它既体现了战时政治的特点,也是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层政权雏形。  相似文献   

5.
试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匪作为一种病态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它是各种社会及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要彻底消除匪患,解决土匪问题,必须把握其产生、发展的独特规律,采取综合的手段,标本兼治,在武装清剿的同时,更要注意社会的全面改造。边区清匪斗争的胜利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建设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建设经验,主要包括提供保障措施、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注重保教队伍的建设、关爱幼儿的身体健康、开展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现边区学前教育活动,探寻其成功经验,继承与发扬红色教育精神,对新时期幼儿的培养与培育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的创办和发展入手,阐述边区工厂的经营模式由机关化向企业化转变的动因及途径,着力探讨党和毛泽东在延安时代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的政策与绩效,对于深化我国现阶段国企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以及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匪、种植鸦片和二流子是旧制度给陕甘宁边区乡村留下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和整顿,长期以来困扰边区乡村的土匪问题、鸦片问题、二流子问题都解决了,使边区乡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边区乡村社会问题治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乡村社会基层权力转换和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的完成,说明中共的政治权力沉降到乡村社会,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调控,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和重建乡村政治权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边区在制定法律法规、边区合作社、剿匪锄奸、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社会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边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妥善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是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边区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社会陋习被新的社会风俗所取代;乡村社会保障系统初步建立;"二流子"得到全面改造。边区的新乡村建设取得了成功,对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可提供经验教训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从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的实际出发,在工业经济建设中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展对石油、煤炭、食盐等矿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加工,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也为新中国矿业的开发和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给农民带来了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提高民众的民主觉悟和政治参与水平;发展社会教育,提高民众的思想文化水平。由此,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动员了民众并控制了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保持边区军民抗战经济力,边区政府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边区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16.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持久抗战,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推行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逐步完善农村负担政策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一系列兴农政策以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以繁荣农村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通过上述一系列"三农"政策,晋察冀边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性质的自卫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依据在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坚持。在抗日的态度、走向和胜利等方面,国共两党一开始就存在着若干的不同:两大政党,两种对日态度;两个首都,两重天;两支军队,两种表现;中国之命运在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农业的开发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为了抗战的胜利,为建立巩固的后方,边区政府出台了较为完整的农业开发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后来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借鉴和实践经验。但边区农业开发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低水平,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的公营工业是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边区公营工业发展迅速,影响广泛。但是,随着公营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西北局及边区政府对公营工业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边区公营工业在效益和效率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其在边区工业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积极推进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从始至终地开展节约运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不仅一贯强调在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节约,更为重要的是,边区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努力开展生产节约、建设节约。由于各级领导身体力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积累的各种经验,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