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在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实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更加走向时代等方面,发挥着多层面的杠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人民的真正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动力作用。在跨世纪伟大征途上,要切实发挥改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与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这是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革所深蕴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 ,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 ,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选择方式 ,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 ,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 ,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争论的热点。我国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以来,一直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为改革方向的,最终于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我国明确确定了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实践探索过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明确社会主义本质和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新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过程。它是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反复探讨和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現,在本质上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革现一脉相承,都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为前提,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目的。然而,这种本来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其各自的发展趋向却大不相同,其实践结果更是大相径庭。毛泽东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不久使导致了1958年到1978年长达20年的“左”的倾向。邓小平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则以辉煌的实践效果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性地推向前进。历史进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根本性因素,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衡量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理论上说,就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包括经济发展道路,又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发展道路。就经济发展道路而言,它主要由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基本战略构成。我们党依据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一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取向、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战略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理论是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概括,是我们党指导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支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我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上的逐步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条主线。农村改革是以沿着改变农村分配方式和农副产品交换方式为主要内容,建立新的农村管理体制,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效能在不同层次上充分发挥和加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为目的行进的,发展是以能尽快使农村摆脱贫困,走上繁荣,把中国农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行进的。改革为了发展,发展需要改革,两条主线相互交融,推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它们都离不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所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伴随而行,这是历史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财务改革、会计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而财务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对财务改革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1.总体改革的深层化需要深化财务改革和强化财务管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需要进行建立并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计划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要求,改革财务体制和加强财务管理,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建立和发展地产业,为加速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土地有偿使用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使用制度最重要的着力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目的在于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机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主要是对旧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转换是由中国改革的背景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更新决定的.通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 ,邓小平始终认为 ,既要有稳定的政局 ,也要有稳定的政策 ;既要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 ,又要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 ,改革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为了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以“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指导 ,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目前对社会主义改革根本性质的各种观点,或则肤浅。或则片面。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初始阶段都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而走向国家社会主义,采取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模式。它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转变。这场转变就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既包括由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政治革命,也包括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内部以改革的形式出现的革命。改革当中,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控制及其向社会的转让构成尖锐的矛盾,国家职能的二重化和执行职能,手段的二重化,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这已成为政治共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将有什么性质的效应?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取向如何?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具有相容性的幅射效应。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在利益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这既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总的要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永州市,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总书记这段话的精神实质,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总揽全局,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一、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靠改革推进两个…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化企业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互相联系着的两件事。如何以改革精神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再就业工程的有效实施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铺平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按照深化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两手抓”思路,在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把再就业问题同深化企业改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企业改革系统性的认识,拓宽改革的思路,把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期获得…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曾经出现发展——失调——调整的不良循环现象,这一不良循环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初始阶段表现为过热发展——通货膨胀——经济调整。特别是通货膨胀的显著化,甚至激烈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和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因而,从理论上分析和找出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弄清缓解、治理和克服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探索在改革进程中如何避免形成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改革稳步深化,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必须加以回答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