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灭六国,势如破竹,各诸侯国彼此往来的便利当是一个条件。当时相当于今秦、晋、鲁、冀、豫这一大区域之内,道路四通八达。从《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所述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商业都会的分布,可粗略勾勒出当时的主要交通线路。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政权的出现,我国的疆域空前辽阔,交通事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包括河东、上党、太原、雁门、代、西河诸郡在内的山西地区,因北邻匈奴,南连京畿,交通开发相当迅猛。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以文字为对象,以线条构成,讲求笔墨技巧,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封建政权趋于式微.而早就活动在塞北的匈奴、鲜卑等部族,纷纷南逼,建立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称雄中原,干戈迭起,在黄河流域形成了罕见的纷扰局面.山西一域,表里河山,攻守皆利,足以对毗邻地区形成威慑力量,故而得到各族统治者的重视,该地区的交通就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以平阳、河东、河南、河内、弘农诸郡建置司州,而实际上以邺(今河南安阳市北)为根据地,经营北方.据有关史书记载,是时邺地与上党的交通相当便利,能够进行大规模  相似文献   

4.
齐秀生 《东岳论丛》2005,26(1):136-14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产生较早,漫长的先秦时期是各种制度包括选官制度孕育、发展的时代。先秦选官制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先秦时期至少有六种选官制度:选举制、学仕制、军功制、客卿制、考核制、世官制。先秦多渠道选官制度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渊源,对秦王朝以至后世官制产生深远影响,其中选举、荐举等选官方式直接发展为察举以至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5.
一“马政”一词最早见于《札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腾驹,班马政.”又:“是月也(指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戒,班马政.”该书注曰:“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把一般的养马业上升为马政,则萌芽于商代.商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畜牧业很早就比较发达,传说相土(商始祖契之孙)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用以负重.“商代立国后,继续大量驯养六畜,而马是奴隶主贵族在战争和狩猎时用来驾车的重要工具,同时又以其作为祭  相似文献   

6.
先秦至六朝比兴说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兴是从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唐前对比兴的讨论分两条线索、两个阶段。一条线索是经学家对比兴原义的诠释,属浅层研究,为比兴说的建立提供了启示;另一条线索是文学家、文论家抛开比兴原义而对其文论意义的阐发,是其真正意义之所在。两个阶段为:两汉比兴原义诠释阶段,魏晋南北朝原诠释向文论阐发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在这迁移的人流中不乏各类人才。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它为各种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是人才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是我国古代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的间谍李广民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对间谍有不同的称谓,如:“间”、“间者”、“谍”、“谍者”、“邦谍”。先秦时期的间谍,指的是那些在别的利益集团窃取。刺探和传递机密情报;挑拨上下及同盟关系;暗杀关键人物;诱导决策者决策失误;进行颠覆和破坏活动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1882年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力主禁绝烟毒,在山西大张旗鼓地推行禁烟政策 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重提禁烟为止,半个世纪之中,山西先后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禁 烟运动。禁烟运动此起彼伏,烟毒屡禁不止,个中的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政治与社会秩序急剧动荡的时期,也是政治理论空前发展的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尽管在具体的政治主张上大相径庭,但把对伦理关系的认识作为各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却是共同的。各家学派都从分析政治现象的矛盾出发,构筑起自己的政治学说体系,确立自己的政治价值观、政治运行模式与政治理想,把优良的伦理生活作为各自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岁月悠悠,诸子政治理论的伦理色彩日趋夺目,政治哲学特征却日益淡薄。解开先秦诸子的伦理情结,对全面把握我国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时期,人们通过诗歌的传播达到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甚至处理问题、规范行为的目的。当时诗歌的传播便是诗、乐、舞三者高度融合的被称为“乐”的传播。传播的内容即“志”,它的最初意义就是指“诗”基于人类交往最原始的记忆功能,而后转向表现思想观念的沟通,成为记录与抒情兼有的概念;到春秋战国时期,“志”的记载功能为散文所承袭,抒情功能上升为主要特征,主要指作者的志向怀抱。“诗言志”在此一时期兼具记录记载与抒发怀抱的双重功能,并相应地有“观”、“陈”、“喻”、“导”四种传播方式及被孔子概括为“兴观群怨”的传播效果。通常仅在诗学意义上理解这些理论,把诗歌的传播仅视为用诗的行为,对文学及文化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分析研究当时人们对诗歌的传播状况,将会深化对这些理论和用诗行为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着灵敏的听觉辨别能力,这是人们长期听觉实践的产物。夏商以后的声音世界里又多了丰富的人造声音。在听觉的社会性认识上,人们注重正常的听觉需要,反对听觉过度,能够描述声音共振现象,注重听觉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听觉和社会事象的关系上,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从听觉中窥探到政治色彩,充分发挥听觉在战争中的辨别与指导功能,发挥听觉在外交场合的悦宾功能,发挥听觉在法律诉讼中的察觉功能。不仅如此,先秦听觉还存在着听觉崇拜色彩,对于医疗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15.
隐士是古代知识分子中之隐居不仕者,隐士思想是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先秦隐士风最盛,隐士思想就成熟于先秦。秦汉以降的隐士乃是先秦隐士之余绪。研究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隐士及其思想理论,对于深入开展民族文化研究,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舟船暨水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连续不断地近四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如从长江巫峡猿人算起.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我国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揖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这就为我国古代制造舟船和发展航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国造船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时代,就已发明舟船,“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周易·系辞了》),就是当时造船的明证。看来那时是挖削树干为舟和桨的。从种类看,有独木舟、木筏。当时用此来进行运输,并且开…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漫长。先秦时期的山东平原丘陵西部和平原毗邻的凹陷地带还有一个古湖群,在其它一些平原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薮泽地。这些古湖与薮泽,同纵横交错的河流相互吞吐,构成了远比现在大得多的内陆水域。由于气候湿润,这些内陆水域的水量都十分丰富。为先秦时期山东古先民从事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山东古先民也正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为古渔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弃智”之缘由、“弃智”之策略和“弃智”之归宿等方面对先秦老庄的“弃智”思想作简要论述,以期厘清其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9.
胡启勇 《兰州学刊》2006,(12):31-33
“智”是先秦时期歧义最多的道德范畴之一。本文拟从内涵、来源、“智”与“知”、“知”与“仁”等几个方面,对先秦儒家的“智”德思想作简要勾勒,以期对深入理解“智”道德范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两宋时期,朝廷以辰州(今湖南沅陵)、沉州(今湖南芷江)为据点,开展对湘西、黔东、鄂西、川东土家族地区的经营,继续推行“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始终蛮夷适之”的羁縻政策。在荆湖路设置三十八个羁縻州,州路设四十九个羁縻州,来凤县设散毛宣抚司,巴东郡设巴东安抚司,忠州南宾县设石柱安抚司。这些羁縻州,“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再小者为峒”,其首领(如州刺史)均由朝廷任命,并且世袭。这些少数民族酋长除有权管其辖地外,还有权在州内设押案副使和校吏。即所谓“听自补置”。有功的还可能晋升,甚至“赐以疆土”。“创立城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