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祥子》中的比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这个体系的比喻营构模式来看,如喻体的选择、比喻句式的选择、比喻类型的选择等方面对《骆驼祥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老舍熟练运用北方劳动人民语言的特点,即规范化、大众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2.
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借助叙事学行动元理论考察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在两个文本中,各自的主人公祥子和五龙都是主体接受者,他们对欲望的对象(客体)的追求,都体现在食与性上,同时他们也都处于反对者众多而辅助者缺席的孤立无援的生存困境中,由此见证了人性的毁灭,唱出了绝望与堕落之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穷尽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金瓶梅词话>和<骆驼祥子><围城>中的"使"字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尝试探求明朝末年到现代这一历史时期"使"字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在生成与转向间——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36~1948年为生成与展示期,开放的审美观念使《骆驼祥子》在语言艺术、人物形象、艺术价值、艺术切入点、域外接受心理与文本意义潜势等介入点上生成了有待实现的期待视野,为接受深化开启了通道.其中,出色的语言艺术为接受者所公认,成为《骆驼祥子》接受的既定视野.1949~1966年为转向与过滤期,一元化的审美观念使接受者注重对文本的理想主义色彩与思想倾向的强调与定向,使得这两个时代的接受视阈发生错位,相互间的接受视野无法对接、扩展、深化,而那些看似理性、导向性的接受视阈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淡出历史.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9.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3,1(11):109-113
《骆驼祥子》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老舍原计划将1929年轰动全国的“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写进小说,阮明和祥子将在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中有所表现.当《骆驼祥子》创作到第23章时,老舍突然改变了构思,草草结束了小说.老舍改变构思的原因可能与《黑白李》受到的批评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朱玉红 《理论界》2010,(5):128-129
祥子从凋敝的农村来到北京城谋生,顽强上进,努力拼搏,可严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毁灭了他的愿望。祥子最终无法再振作起来,他彻底堕落了。动荡的社会,自身的性格缺陷,城市化进程中的物欲横流,把祥子吞噬了。  相似文献   

11.
老舍先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搬上银幕了,许多去北京老舍故居丹柿豆华小院趋访老舍夫人胡絮青的国内外客人询问《骆驼祥子》诞生在哪里?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在青岛创作的,在青岛的什么地方呢?因时间已过去四十多年,胡絜青只记得是在黄县路,是一座大铁门和  相似文献   

12.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着和启发着读者.作家本人回忆说:"在'祥子'刚发表后,就有工人质问我:'祥子若是那样的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老舍选集>自序》)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  相似文献   

13.
照应是篇章话语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在语篇中表现为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或几个可以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一个语篇中 ,当某个语词或成分多次被提及或涉及时 ,就会在相应的语句中产生照应现象。《骆驼祥子》中的名词照应有三种类型 :代词形式、名词形式和零指代形式。本文主要从回指角度讨论前面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北京、杭州的园林堪称华夏园林艺术杰作,令人神往,如醉似痴;《子夜》、《骆驼祥子》(以下分别简称为《子》、《骆》)恰如中国文学大地上的两座比喻园林。漫步其中,含英咀华,令人倾倒。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人力车夫祥子个人奋斗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一头体格壮实的骆驼,在无边无际的非洲荒原中走着,一不小心,脚被坚硬的小石头划破了,血顺着脚往下直流。 非洲的荒原有成群的野兽猛禽,还有把蚁巢筑得高高的红蚂蚁、黑蚂蚁,他们都在忙着寻找食物。当带着血腥的骆驼走进荒野时,鬣狗扑向了他,大鹫也飞下来啄食他的身体。不一会儿,骆驼就被咬得鲜血淋漓。  相似文献   

18.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19.
1945年,伊万·金于纽约出版的《洋车夫》,是对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进行翻译及删改的产物,其后续译作也一再对其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予以删改.伊万·金大幅删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却能够广受英语世界读者的追捧,可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融入英语世界过程中对外籍译者主体创作意识的妥协和包容.因其外籍身份而体现出的文化书写差异,体现了外籍译者与作家、外籍华裔译者和中国国内译者在分别试图构建东西方文化空间时的拉锯痕迹.以伊万·金为代表的20世纪上半叶的外籍译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内涵的重要书写者,他们以"接受—创造"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缓解中国译者译本传播效率低、效果差的困境,为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比喻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两大类.在其内部,各种比喻的喻体对本体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显性联系比喻中,相似型有陈述、解释、修饰三种,相比型和相等型分别是比较、相等关系;在隐性联系比喻中,同现型有并列、承接、解释、修饰等几种,独现型则是替代关系.各种比喻的喻体与本体间关系的疏密也不一致,由密至疏排列为:独现型-同现型-相等型-相比型和相似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