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军  倪赤丹 《理论界》2003,(6):139-139
社会动机就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及活动方向都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它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理媒介。 由于动机是与需要相联,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故笔者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逻辑顺序论述各种动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合、被接纳和成为其中一员)产生亲和动机、结群动机,尊重的需要(成功、胜任、赢得赞  相似文献   

2.
人类行为动机的现代性演进——一种经济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描摹和解释始终是历代思想家们念兹在兹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又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以现代性的展开过程为线索,追溯人类行为动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货币化生存世界催生了禁欲式贫困、吝啬性贪婪、挥霍性奢侈等多种病态症状,最终归于犬儒主义和颓废主义这两种极端状态,这一发展历程既与现代性的展开过程相重叠,也进一步推动其继续向深层演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及其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网络文化不仅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氛围,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几种心理危机助长和推动了犯罪动机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特定层次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社会交往的动机极为强烈和复杂,主要表现为物质利益与生存竞争动机、情感与归属动机、人格价值动机和社会化动机,那么针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的障碍,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动机,对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利动机假定和最大化分析范式是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座架与基础逻辑构件。它反映了斯密、马歇尔置身的生产力低下、财富匮乏的前工业化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的行为机理。马斯洛发现财富快速增长的工业化时代人们的行为动机与财富匮乏时代有着重大不同,也即随着收入增加和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程度提高,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会逐渐向自我实现动机递变。工业化国家近年来不断扩展的企业家慈善捐赠行动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是经济人行为动机由单一生存需求动机向多元复合高层动机转变的一个明证。主流经济学把贫困环境下以生存为基本诉求的经济行为人错置到摆脱了贫困和生存困扰、消费品堆积如山的当代,把一种与贫困时代合宜的经济学假定丝毫无改地带入富裕时代的经济学,是导致经济人假定失真的一个主要根由。现代经济学在承纳人的经济自利动机的同时,应该为人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利他等高层心理动机的涌现和张扬留出理论通路。  相似文献   

6.
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于维顺、牛序茜、吕本修、毕思明、孙希良、郑云勇、宫淑玫、唐正风等同志参与了调查研究工作。一、问题的提出人们行为的效率取决于人们行为的动机,而动机不过是显在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人类需要、动机、行为的相关模式: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个体的心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时蓉华,198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论述了需要与人类的共生性。“……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  相似文献   

7.
领导是组织管理的主体,领导就是为使被领导者心甘情愿地、群策群力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所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离开了正确的领导活动及其运动过程,组织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本文从领导的本质,领导的标准,领导用人的心理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分析,特别从人的需要和动机出发,概括指出了领导的自身修养及其在用人方法艺术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要素是低收入者的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内生动力是指在发展责任和发展意识反作用下,低收入者本身产生的驱使其主动采取发展行动,发挥发展潜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力量。发展内生动力的本质在于激活低收入者的发展潜力,使其承担应有责任,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内生动力的核心是发展潜力,关键是发展责任,目标是全面发展。发展内生动力的运行机制遵循“需要-动机-行为”逻辑,表现为:发展需要引起发展动机,发展动机导致发展行为,发展行为实现发展目标并产生新的需要。内生动力实现了发展意识形态到发展行为实践的转换。刺激低收入者发展需要、提升其发展潜力、保障其行为效能是持续盘活发展内生动力、长效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谢孝东 《南方论刊》2012,(11):107-108
本文研究了大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的动机,认为兴趣爱好、提高素质、从众心理、功利性、归属感、志愿服务精神等是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六大主要心理动机。通过对心理动机的深入分析,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动机的基础理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Petri,2003),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也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但直接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来表示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的、要求活动来引起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随着媒体不断报道的热门事件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试图从心理、行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他们,并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在对新生代员工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环境以及工作动机分析,总结出新生代员工的四大特点,并且基于其特点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个体创造力与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同类型的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内部动机对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个体外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也对创造力起着促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在不同朋友关系条件下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并分析了不同朋友关系条件下儿童分享的内部动机。结果发现:(1)一至五年级儿童无论是朋友间还是非朋友间的分享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好朋友之间的分享高于非好朋友之间的分享;(2)一至五年级儿童同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个人功利的动机,同不是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遵守规则的动机;(3)同好朋友分享时,小学儿童考虑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显著高于非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同不是好朋友分享时,儿童考虑利己与否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姚永敬 《社会科学家》2006,(Z1):184-185
国内目前对于旅游观光的行为动机的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为了能清晰地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探讨国内当代社会需求层次的构造,本文选择了国外服务动机形成的相关理论加以阐释,对国内当代社会需求层次的构造进行了解析,继而提出了旅游观光行为与动机的关系,对我国旅游服务营销理论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索,同时也希望能对中国服务经济的总体发展和扩大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人类理性能否作为经济学基础假设的逻辑起点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在纳入人类道德偏好的双重动机下利用二次理性的假设提出重新构造"经济人"假设的猜想。旨在回归经济学基础假设的社会性,揭示人类多重原始动机下抉择的行为模式,并解释不同社会性质下人类有限理性实现程度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社会最终结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重塑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从根本上说,出于他们的伦理动机.在当代社会,慈善行为作为企业整体行为的一部分,对企业的营销、企业形象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企业的总体的追求利益行为的一部分.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利的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在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以回报社会为目标,受"纯粹利他"的自我实现动机推动,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义的部分.现代慈善文化还受儒家以"仁爱"核心的慈善传统的影响,企业家慈善行为也可在中国伦理传统中找到思想基源.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意义的最终标准是价值动机与价值效果的统一。然而它必须以价值认识与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价值认识与价值实现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价值认识与价值实现相统一的根本途径,在于切实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定量分析,考察了汉语中学生英语阅读动机与阅读教学、阅读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年级差异。1142名中学生回答了一份测量以上三个变量的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部动机与其阅读量相关度最高;他们对阅读教学的感觉与其阅读动机显著相关,但与其阅读量间接相关。此外,所有类型的阅读动机、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感觉及阅读量的年级差异都达到了显著程度;初中生的自我效能、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社会性动机都比高中生强,其中以自我效能为最;初中生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更多地是以掌握为目标而非以成绩为目标。初中生比高中生阅读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客观的道德评价对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道德评价中对动机的评价占有重要地位。动机具有主观性、内隐性的特点。思想史上"无人为恶"的观念主要是基于动机基础上的个人行为选择与自我评价。对动机的善恶评价还必须有社会评价;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和统一什么是善、善的标准等问题。善是善和善的事物的统一;善的标准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科学、准确地认识善和善恶评价标准,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人生社会阅历,在实践中我们就能对动机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对行为善恶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消费动机往往被压抑.消费动机具有多重性、多源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消费动机发生的内部条件是消费主体未获满足的消费需要,外部条件是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消费环境.要激发居民的消费动机,一方面企业必须能开发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善居民消费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