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伟 《江海学刊》2023,(3):121-12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长寿风险”与“失能风险”正形成一种叠加型的新社会风险,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构成严峻挑战。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秉持着失能困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包含智力损伤”的“大失能”理念,既非普惠制政府津贴,也非市场化商业险种,而是一种基于社会保险运作逻辑的“医养护”三位一体型独立险种。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推出“跨越年龄阶层、入口机制精准”的全人型护理制度尝试,并表现出“经办市场化+险种专项化”“护理精细化+结算精准化”的实践特征,为加快构建一条既与五大保险体系相融,又合乎“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双向交织经济形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道路增添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对外贸易“非常”及“信用”保险法制包括对外贸易一般保险法律制度、汇兑变动保险法律制度、出口票据保险法律制度、出口保证保险法制度、预付进口保险法律制度、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和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法律制度等七种。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机制的运转情况 ,借鉴其成功经验 ,对充实和完善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的保险法律制度 ,确保我国的国家主权和对外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张新生 《兰州学刊》2012,(12):187-191
目前我国涉农保险立法仍然缺位,因此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立法非常必要。我国一些地区已经进行涉农保险的实践,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经济、理论和制度层面已为我国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立法提供了可行性。涉农保险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涉农保险法律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保证农业安全、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有序。我国涉农保险优化发展法律制度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国家的干预与介入,立法应坚持非营利原则、政府扶持原则、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原则。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法是怎么适应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命题,以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法律革命"为时代背景,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变迁历程予以回顾,按照理想类型的方法可归纳出"社会管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三种国家治理模式。"拨乱反正"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制"模式,强调法治的价值启蒙,以"压制型法"为手段、追求政治领域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管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制度设计,以"自治型法"为手段、追求经济领域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法治建设属于"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法治的实践关切、以"回应型法"为手段,追求社会领域的共建。中国经历35年的现代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但仍没有完全实现现代法治建设所追求的"法治秩序","社会治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有学者根据不同时期给予其不同的分类:政治动员型、拨乱反正型及安定团结型等等不足而论。还有学者把它比喻成社会的"缓冲器"、"均衡器"等。应该说作为信访制度本身的存在及演变是由我国历史及国情决定的,在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期,不乏有学识之人贬说其挑战当今法律权威,但是它的存在甚至"繁忙"是客观存在的。当今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诉求多元,而由于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政府一方独大、社会组织不够健全,在没有达到国家、社会、市场协调共治的情况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狭窄而不畅通,当前要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同时信访工作还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但同时信访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期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协调股东利益与公众利益需要,也可促进上市公司更多地关注自身社会责任。本文以西藏两家国有上市公司为例,对西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进行了评析,整体来说,西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较低,无论是给股东的回报方面,还是纳税水平、生态责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为西藏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建设等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吴念胜  廖瑜 《兰州学刊》2011,(11):217-219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我国的一项司法政策。现代法治要求法律适用应以不断丰富、发展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内容为目标,绝不能将法与理对立起来,绝不能对法律做出根本背离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的解释。社会基本伦理是判断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依据,司法人员只有以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常理、常情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才可能真正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机制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面临的社会治理情况复杂。一方面,社会组织具有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功能:它是西藏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摆脱多重发展困境的现实诉求,探索本地社会组织培育的在地化尝试。另一方面,西藏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现实境况主要是缺口巨大和偏向性生长明显。本研究认为,西藏应始终坚持以提质增效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策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组织的政治可靠性,优化制度环境提升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完备性,拓宽参与路径促进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耦合性,推动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组织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邱房贵 《学术论坛》2007,(2):119-123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特别是到2006年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风险将会明显上升。为了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是否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以及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等问题引起了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关注。为了客观地认识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为了便于立法机构取舍和为构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从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存款法律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业面临着诚信缺失的严峻挑战,其根源在于制度的缺陷.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诚信制度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及完善的诚信法律制度;构建保险业的诚信文化;健全保险监管机制及失信惩戒制度;健全保险行业自律制度;构建保险诚信信息网络平台,加强社会监督;探索保险诚信规律,建立诚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贫困者,以什么样的法律理念来支撑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大厦,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中国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不平衡性,无论是法律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制度层面,甚至是法律理念层面,都有一个进一步进行整体性建构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理念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权利保障,社会贫困群体及其个体需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救助,因此,国家义务和社会义务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将被凸现出来.现代社会的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社会救助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消极性和积极性的救助制度和机制,达到减少社会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霖 《南方论刊》2010,(12):38-39,35
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是整合力量、有效提升防灾救灾能力,分担巨灾风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传统保险法局限性、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功能的需要。以我国巨灾保险先期实践为基础,以国外相对成熟的法律制度为借鉴,其构建极具可行性。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应首先确定立法体例、立法原则及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3.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律师业从无到有,主要经过了起步式发展、顺应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可喜成就。展望未来,西藏律师业除进一步扩大律师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的数量质量建设外,还应当突出西藏律师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设,并围绕"十二五"期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投资实施,应当突出非诉讼法律服务业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框架下有三种法律观国家中心论认为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必须而且只能由国家制定和宣示;社会中心论认为法律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包括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国家-社会互动关系论认为法律包括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制度、社会自发生成的法律制度和介于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之间的过渡型法律制度.在国家-社会理论框架下,无论哪种类型的法律观,均缺乏本体论上的价值关怀,无法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的崛起及其独特的性质要求立法者在建构网络法律制度时必须慎重.建构网络社会法律制度必须尊重网络社会的独特性,要坚持利益均衡原则、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同时法律还必须平衡网络社会的三对范畴:维护网络公共安全与网民隐私保护、促进网络发展与打击网络犯罪、推进网络民主与反对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6.
李磊 《学术界》2015,(1):109-115
城乡社会一体化是对"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农村支持城市和城市带动农村这两种发展战略的扬弃。它将带来我国城乡社会关系由"单向型"向"双向互动型"的变革,推进城乡社会关系的现代转型。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权利平等和迁徙自由。城乡社会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社会融合,社会融合的主要表现是城乡居民共同拥有一个以权利、自由、平等为特质的公民身份。城乡社会一体化法律制度包括均等的公共资源分配法律制度、公正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以及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业保险计划的快速发展使得反欺诈、滥用和浪费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重要和更具挑战性.为了防止和根除农业保险中的欺诈、滥用和浪费,1994年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2000年农业风险保护法和2002年不当支付信息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农业保险中的欺诈、滥用和浪费进行法律规制.其中提高联邦农业保险计划的完整性和依从性制度;农业保险计划遵守度和完整性的年度报告法律制度;错误、遗漏和失败的通报制度;确保农业生产者的信息一致性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对非服从性程序和欺诈进行惩罚的制度;赔款的双重约束制度等成为反欺诈、滥用和浪费的最关键的法律保障措施.这些制度对我国当前的农业保险试点和将来的农业保险立法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并进是确保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度建设亟需"生态化"的理性考量。以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为例,现行水资源制度存在的局限性,需要寻求制度更新的基本路径。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并治、供需平衡、整体性既是制度建设的目标,又是制度创新所应把握的根本原则,生态现代化的根本诉求将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的合理化安排,最终达至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积极引导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扬善抑恶,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伊斯兰教经过自身改革与调整,已发展成为信教群众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其教义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爱国意识、团结意识、行善意识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对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相处具备了良好条件。但在"引导"过程中仍应注意: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引导";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团结教育;要坚持"求同存异"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20,(1):144-156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老年人失能护理问题,保障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已在我国进行试点并逐步全面展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失能转移模型和归并平均的算法测算未来中国老龄失能人口规模,从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水平进行预测并对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中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呈高度增长趋势,年龄相对较低但患慢性病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年人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目标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为构建有效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定价机制、筹资模式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与细致规划,本文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