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宣政院印”照那斯图在《西藏历代藏印》一书中收有一方元代官印,作为第一个印加以介绍,标题中直称“宣政院印”,但在释文中又说“印文为八思巴文,试译成藏文看象是‘枢密院’的译音”,11叫人费解。这方印到底是什么印呢?其实,此印与“宣政院”毫无相干,因...  相似文献   

2.
元代忽必烈时期著名的宰相、理财能手桑哥究竟是畏兀儿族还是藏族,学术界看法有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有关桑哥族属的藏、汉、波斯文史料,提出了桑哥可能是一藏、畏合壁家庭之后裔的观点,并就其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元代朵思麻宣慰司的设置年代和名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元朝在藏族地区设置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及在中央政府中管辖它们的机构宣政院,自从韩儒林先生《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一文发表以来,近四十年间,学术界已经做过许多的研究。不过,由于藏族地区地域的广大,各地社会历史和宗教状况存在相当的差异,元代史料中对藏族地区各地的状况又缺乏系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三个著名的理财宰相,一个是回回人阿合马,一个是汉人卢世荣,再一个是藏族人桑哥。这三个人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元初政权,通过理财,使元政权度过财政难关,从而得到最高统治者忽必烈的信任,但在理财过程中,势必触犯一批蒙古贵族和汉人官僚地主的利益,加之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造成“剥众刻下”  相似文献   

5.
元朝时期,南宋末代皇帝赵显被遣送到西藏萨迦寺,这一历史凸显了西藏地方萨迦政权在统一全国进程中的作用及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赵显在西藏学经、译经过程中,足迹遍布今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并与元朝尊崇释教的国策,忽必烈、八思巴、桑哥、胆巴、达尼钦波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密切相关。文章力求研究和挖掘与此相关的历史,以丰富宋元时期西藏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西藏人民同祖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很早以前就已开始。这种往来自唐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经济文化交流外,政治上也建立于亲密关系。 元朝把西藏作为中央朝廷的一个行政区域,并设立了专管西藏事务并可在必要时设立“分院”的宣政院,既管宗教也管军政事务,有权任命高级僧俗官员。元朝先后设立  相似文献   

7.
畏兀儿是元代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蒙古兴起以前,畏兀儿已在天山南北一带创造出高度的、独具特色的文明,史学界称之为“别失八里——哈刺和卓文明”。蒙古兴起初期,输入的主要是畏兀儿文化,不独文字直接学于畏兀儿,还普遍采用畏兀儿的典章制度。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畏兀儿人中人材济济,其中大多为蒙古统治者擢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出显著作用。桑哥与契哲笃就是其中的二位,他们的理财活动,构成了元代经济史的重要一章。  相似文献   

8.
元代吐蕃等路宣慰司史地考证张云元代的吐蕃等路宣慰司即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汉文史籍除《元史·百官三》宣政院条较详细地列有其下辖机构名单外,其他资料极为少见。有关它的建立年代,治所及管辖范围、长使等均不清楚。本文拟依藏汉史书所载,...  相似文献   

9.
关于元丞相桑哥的族属问题,学界多有讨论,藏学家毕达克、仁庆扎西皆认为其是来自于“噶玛洛”部的藏族人,但并未对“噶玛洛”出现时间及活动区域进行详细说明.本文即以两位学者文章中所引资料为线索展开论述,进而推测“噶玛洛”人应出现在唐德宗时期,他们最初因吐蕃与回鹘的北庭之争而被赞普派去驻守于北庭,之后部分人可能逐步迁移至古“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一带,蒙元史料中的“渡黎吐蕃”、“不里吐蕃”、“波斯离”可能正是这批人因居住在“蒲类海”附近而获得的另一名称.  相似文献   

10.
民族的政治属性是民族若干属性当中的一种,它代表着与民族存在、发展相关的整体性因素.试图通过改名——用"族群"概念替换"民族"概念——以达到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1.中书首相赛典赤·伯颜和年少精敏的阿里在行省任上的伯颜执政中书十年的作为梁暗都刺的才干和“赛、梁秉政”年少精敏的阿里伯颜的悲惨结局2.哈刺鲁人步入政坛忽里台制与帝位继承的纠纷成宗死后的帝位争夺曲枢、柏铁木尔父子的参与反对阿合马、桑哥的答失蛮法忽鲁丁平章3.合散与仁宗两度任右丞相的合散尊儒的仁宗何以偏爱合散合散与张思明察罕─—进入中枢的回回文人乌伯都刺─—出自回回学术世家的宰相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有些灯谜制作者,运用民族名称制作谜语时,造出了些“劣货”,无意中伤害了民族自尊心。 1986年6月,国务院已发出公告,将原来毛难族的名称改为毛南族。但近一二年制作灯谜时仍有人沿用旧称,如“皮之不存”——猜其谜底民族二“毛难、藏”等。除此之外,国务院曾于1985年9月和1986年4月发出公告,分别将崩龙族改名为德昂族,将西藏穷结县改称为琼结县。然而,一些灯谜作者却无视公告,制谜时仍沿用旧称,不仅以讹传讹还伤害了兄弟民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拔茅乡,坐落在美丽的酉水岸边。拔茅乡原名芭茅寨,是土家古地名,意为长满芭茅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拔茅,意思是要拔去芭茅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4.
回纥改名“回鹘”的史籍与事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纥改名“回鹘”的史籍与事实考宋肃瀛回纥改名回鹃,史书记载多有不同。(旧唐书)、(旧五代史)等说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①(新唐书》等说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②;而(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又说在唐德宗贞元五年(789)③。逮至司马光等纂修(资...  相似文献   

15.
惩治腐败,关键是加强权力监督。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强调人民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强调通过以德制权、以法制权、以民制权的方法,对权力的滥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总制三边、安辑东迁后的 撒里畏兀儿诸部,至明、清之交。这一时期,撒里畏兀儿失去了自"黄头田纥"以 来的左右一方的相对独立局面,因受制于人而动荡不安、艰难求生,对今日裕固 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项目制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方式推动民族地区县域的现代化进程,涉及民族地区如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公共政策的一般过程提出多维项目制的定义,并把项目制分为纵向财政项目制、府际横向项目制、招商引资项目制和文化活动项目制四种类型。文化活动项目制的运作逻辑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而非事本主义,其功能具有外溢性。在贵州省榕江县,文化活动项目制借助民族文化找到一条突破县域发展困境的特色路径,并使各类项目制在相互补充、促进和融通中形成一个功能一致的系统,搭建起县域现代化的机会结构,为民族地区县域突破发展困境、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启成 《回族研究》2015,(2):127-134
1988年7月,由中央民族学院(现改名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本两种版本的《〈古兰经〉韵译》,是《古兰经》在我国的第一部完整的汉文韵译本,译者是林松。这一译本独创一格,以韵散结合的文体,抑扬顿挫、鲜明和谐的节奏和音韵铿锵、顺口悦耳的旋律,赢得了各国穆斯林尤其是华侨朋友的普遍关注。这一新译本按问世顺序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第八位译音奉献的第十部汉文通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与西欧同是领地制、庄园制、农奴制、劳役制,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第一,以领地制来说,西藏领地化程度比较高。从历史进程上看,西藏地权变化较大。西藏的土地最初是公有制(这一点与西欧相同)。西藏和平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氏族的或农村公社的公有残余,在西藏南部边境地区普遍存在就是一个明证。在古代吐蕃时期,土地由公有到私有是依循两个途径分化的,一是在村社内部分化出私人占有土地;一是由于氏  相似文献   

20.
毛南族的“名从幼称”系统与同属汉藏语系的其它民族的“亲从子称”和“亲从孩称”有诸多不同.该系统的基准是“最幼儿”而不一定是“子”或“孩”,即非但中老年可采用“从幼称”,而且青少年也遵循“从幼称”的原则.传统上要求毛南人必须一生中多次改名,以适应这个称谓系统.故该文化特性的功能是确保毛南族群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