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得很明确。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论韩非(上)     
关于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作过系统的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新民主主义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以前,毛泽东同志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多年来一直是我们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指针,它指导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继承文化遗产中沒有问题了。不是的。当前在戏曲遗产研究工作中,就有  相似文献   

4.
嵇康新论     
毛泽东同志早就要求我们清理古代文化遗产,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同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三国末年,安徽亳县人嵇康因为猛烈地反对封建儒学,为世族地主阶级所杀害,他的思想是多少带有民主性的。鲁迅先生曾经校订他的诗文。可是,号称“反儒”的“四人帮”,却不准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史討論班,最近就历史文化思想遺产批判繼承問題进行了两次討論。討輪的問題包括:对毛主席关于古代文化遺产的批判继承方针应如何理解?怎样区分古人思想遺产中的封建性糟粕和民主性精华?以及思想发展的继承性和阶級社会中思想体系的阶級性的关系等等。在討論中,大家本着百家爭鳴的精神,积极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关于这一問題的討論尚未結束。茲将討論中的部分內容綜述如下: 关于古代文化遺产的批判继承方针问题,毛澤东同志早就明确的指出过f: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新民主主义論》,《毛澤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陈独秀民族文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德刚 《东岳论丛》2003,24(5):121-124
毛泽东和陈独秀关于文化的本质、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都有共同的认识。但是,陈独秀认定民族文化落后而极力主张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毛泽东则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农民革命和近代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构成民族文化,并以此成为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毛泽东和陈独秀在民族文化上的区别,除了时代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各民族积极参与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大地上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三大系统,中国古代民族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应,亦可分为北方民族系统、中土民族系统和南方民族系统。这三大文化—民族系统分别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中土汉民族文学和南方民族文学的源头和土壤。三大文学系统由北而南,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古代文学总体结构。北方民族文化、文学往往为主体民族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其内在运行机制,使其得以充实和重振,呈现出新的风貌。北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不但使中华古代文学保持了活力,也是北方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汉语文学的发展,既体现了其他民族的“汉化”,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胡化”。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文化对古代朝鲜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文化对古代朝鲜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一方面儒家文化保住了朝鲜民族,使其作为弱小民族,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与国土完整绵延数千年;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也塑造了朝鲜民族,使朝鲜民族所独有的鲜明的文化个性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至今令世人瞩目,也因此使儒家文化真正成为超越国界、民族的普遍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理白族洞经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儒释道三教文化汇融的文化事项,其洞经文本、曲谱、谈演乐器中存在的古代中原文化与白族文化的交融,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交融的理念.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相互促进,在发展与提高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聚集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用"多元一体"来概括其特征,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研究民族精神,必须先掌握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论界根据不同的界定,对民族精神的概括也不同。民族精神不是一蹙而成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发展经过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时期,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它的境界,亘古不衰。  相似文献   

11.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因素与经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文化的变量是经济发展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忽视了文化,就是忽视了经济运行中最基础性的东西。西藏以中央财政资本注入为主要动力来源的自然资源开发型工业化道路,缺乏发展的后续力,不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针对西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特征,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通过对社会的全方位联结与整合,改变了民族文化存在和生成的社会基础,文化社会基础的变化使得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的态势。文化发展模式开始打破传统的主要依靠民族内部积累的单一方式,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由经济和文化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产业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将民族文化置于一个充满比较和竞争的世界舞台上,民族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影响成为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民族古籍是中华古代文化典籍中独具特色的瑰宝。随着我国民族古籍保护开发工作的日渐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西部地区民族古籍的保护开发无论从基础性保护工作,还是开发利用和研究方面都不断有所创新和进展,这对民族古籍的保护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要有能表明其自身和代表其民族精神的国家民族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惟一的文明符号特征 ,而且要体现其独有的民族人文精神和特点。它可使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中国急需建立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自己独特的国家民族文化。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也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略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长期构建与积淀的结果。夏商周历经三代长达千年之久的文化积累,到了周公与孔子的时代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总结。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构成了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点,这些精神的奠基是先秦时期完成并为后世长期所发展的。汉唐雄风展现了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外王"方面的开拓,而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则在"内圣"方面有了深入的进展。这些都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发扬蹈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国家民族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当代中国 ,建立国家民族文化有助于消除旧的文化建构观念、抵御西方文化输出和文化霸权主义、保护民族文化、创建鲜活的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映象》是以身体为媒介的歌舞和民族记忆传承为目的的仪式的完美结合,歌舞与仪式的结合是其外在表演形式的显著特征。主题歌舞仪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构成民族记忆包括生存记忆、寻根记忆、生命印记和经验记忆等内容。杨丽萍的实践直指多元化和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之问题,其核心指向民族文化话语权。民族文化应该由少数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和话语去表达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杨昌雄 《学术论坛》2012,35(9):164-167
广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必须根植于现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使之发扬光大。根据各个民族文化特性,植入先进文化内容,在保持该民族原有的文化形态的前提下,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