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华人作为美国外来移民中第一个亚洲移民群体,经历了先受欢迎后遭排斥的历史。这种变化是当时美国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华人为美国西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华人旅美,寄人篱下,备受歧视和排斥。这种排斥既滥觞于不平等基础上的职业竞争和中美不同社会形态下两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也源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华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美国限制外来移民的开始,使旅美华人的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美国西部的开发、对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1965年美国新移民政策以来,华人社区逐渐以一种唐人街加新郊区的组合方式出现。在郡市华人新社区,华人利益逐渐与地区主流社会融合,促使华人权益以地区利益和族裔利益为依托,面向当地主流社会的政治生态中去争取,通过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华人新社区群体参与郡市地区层面的公职竞选、投票、党派选举、游说等的政治参与路径出现新的变化,即公民性和族裔性交融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与侨乡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模式的演进过程和结构设计。从历史和现实两重角度对华侨华人与侨乡的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的存在对侨乡社会的意义进行考察 ,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侨乡社会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关系会呈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唐人街"曾经是早期华人因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原因而聚居在一起的飞地,它是华裔族群移民生活和历史的鲜活见证。加拿大建有北美较早的唐人街,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曾生活于此。作为少数族裔,封闭的族裔社区和遭受歧视的移民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通过唐人街叙事,加拿大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寻根和精神回归,更让他们有效地重构了华人族裔历史。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美国实行了针对华人移民的排斥政策,而排华政策对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及华人社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华人入籍、人口增长、与美国社会的融合、经济结构、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华人是美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少数族裔之一 ,但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远不如犹太人。文章通过对华人和犹太人的比较 ,说明华人在基本条件上、对政治的关心上、政见的统一上都有着种种弱点。再加上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华人不得不受美国政治环境的限制 ,难以对美国对华政策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相反 ,一些华人却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但历史和现实都说明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华人有利 ,否则黄皮肤容易受到歧视。因此 ,随着华人对政治权力意识的增长 ,他们势必会成为维护中美关系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 ,新一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作家所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其前辈作家已有所转移 ,他们的写作已超出了华裔作家的范畴。任碧莲在其作品中将华人移民问题与其他族裔移民问题相结合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观照各族裔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文化身份问题上产生的困惑 ,提出文化身份、族裔性的自由流动为解决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化冲突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赓武教授的华侨华人史研究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中心,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涉及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宏观上的理论问题.王赓武认为,华商形态是东南亚华人移民的基本形态,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中国移民历史的全貌.随着华人移民地位的提升,他们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华侨和华人的概念将消失.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改变了华侨的生存状态,从而对他们的生存身份产生了新的影响,对他们的身份归属和文化认同带来新的特点。过去,华人侨居或移民海外一般是为了逃难,如躲避战乱或灾荒,逃避政治迫害;现在,华人侨居或移民海外往往是因为正常的经济交流、贸易活动和技术移民。过去,许多国家要求华侨华人完全接受居住国的文化;现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侨民的多元文化性质。过去.华侨华人不是落地生根,就是盼望落叶归根;现在,他们却在两种文化之间自由游弋,成为不同文化之间联系的天然纽带。过去,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感情更多地是基于祖国的积贫积弱而盼望中华民族的复兴;现在,对祖国的感情更多来自对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发展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新闻在美国的国家治理中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理念。在“新闻无处不在”的美国,“新闻参与”使政治权力呈现出竞争式而非等级式的“治理”特质。本文对美国政府“新闻治国”的构成及成因作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吉尔的Speech in H 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是一篇语言与结构俱佳的演讲稿。从分析其文体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赏析原文中大量使用的平行,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法是如何使演讲稿达到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从而在听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萨达特时期埃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苏关系的急剧变化始于萨达特上台之后。萨达特与“权力中心”的斗争 ,增加了双方的不信任。随后 ,双方在埃及实行开放政策、调整中东政策、改善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等方面 ,分歧日增。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 ,加深了埃苏矛盾的发展 ,两国关系终由盟友走上敌对  相似文献   

15.
在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盟国关系中,美法矛盾尖锐深刻,引人注目.美法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美国对夺取战后世界霸权的战略追求,削弱孤立英国、防止英国与己争霸的考虑,控制法国殖民地、属地的意图,对法国政治现实和未来走向的判断失误,信息不全、情报不确导致决策的盲目性以及罗斯福和戴高乐之间不和谐的个人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的行动领域。美国作为网络空间中最为重量级的国家,其网络空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撰写于美国总统换届之际,对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梳理和特点分析,对新一届政府网络空间上的政策倾向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最后分析了中美网络空间关系的进展和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与成年人适用的法院制度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少年法院制度在指导思想、构建模式、运作形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为其他国家建立少年法院提供了参考样本。文章详细回顾了美国少年法院的起源和发展,总结了少年法院的运作机制。这些都对我国目前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法院体系有历史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校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管理是首先在美国发起的一场学校管理改革运动,其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一是分权化理论,体现为权力重心下移和教师授权;二是参与管理理论,体现为人本管理及分享决策;三是权变管理理论,体现为多层面自我管理及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对立和国内政治现实限制了特朗普在美俄关系上的"操作"空间。所以,在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的对俄政策很快由暧昧转向强硬,打破了人们对美俄关系改善的期待,最终导致双方形成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对峙。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矛盾和分歧的根源在于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这是双方互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乌克兰危机改变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结构,美俄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出现转圜,"新冷战"将成为双边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条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对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许多州在其公司法中融入了利益相关者条款,以立法的形式授权董事会采取措施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由此在美国公司法中开始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