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新儒学发端于上世纪 2 0年代 ,在 80年代后其影响日渐扩大。现代新儒学实质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一般认为 ,现代新儒学产生缘于对“五四”精神的回应。“五四”时期 ,民族的深重危机唤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产生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主义 (马克思主义 ) ,要求以西学重建中学 ,以现代革新传统。与此相对应 ,出现了文化保守主义阵营 ,现代新儒学就是其代表。在当时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现代西方思想为主体的自由主义和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 ,是中国大陆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流派。三者既相互争论、批评 ,又有相互协作、支持 ,都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作出了的努力和贡献。新儒家们主张中西融合 ,并不一味复古 ,他们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有生命力的部分 ,加以创新 ,使之与现时代对接。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传统、马列、西化三者的“健康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儒学发端于上世纪20年代,在80年代后其影响日渐扩大.现代新儒学实质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一般认为,现代新儒学产生缘于对"五四"精神的回应."五四"时期,民族的深重危机唤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产生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以西学重建中学,以现代革新传统.与此相对应,出现了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现代新儒学就是其代表.在当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现代西方思想为主体的自由主义和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大陆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流派.三者既相互争论、批评,又有相互协作、支持,都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作出了的努力和贡献.新儒家们主张中西融合,并不一味复古,他们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创新,使之与现时代对接.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传统、马列、西化三者的"健康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与"五四"时代自由主义者一样,殷海光的自由主义也是以探讨文化问题为逻辑起点的。他对文化基本内涵的探析,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五四后期人物"的心路历程。殷海光之论,为今人审视传统文化、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评述自由主义者对“五四”运动的阐释入手, 探讨何谓“五四”精神。文中辨析了文化启蒙和个人自由在“五四”再造文明的观念中各自所处的历史地位, 并据此提出了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对“五四”精神的阐释, 即“五四”精神是一种对反抗权威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5.
余英时在相对承认“外缘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采取“内在理路”的分析框架,揭示五四文化运动的传统渊源,实现了五四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特点不同,余英时反对以西方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比附五四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不需要文艺复兴,启蒙之说在中国也是无根的。他一方面肯定五四的价值,一方面对五四的缺点给予无情的批判,主张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在对中西文化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潜心研究,以退而结网的精神重建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新儒家基于对西方文化特征的考察、对中国文化价值的省思以及对中国文化历史传统的回顾,提出的"返本开新"主张,是针对激进反传统思潮和国粹派的顽固立场的一种理性回应。尽管现代新儒家在"返本开新"问题上表现出继承有余而超越不足的倾向,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融通的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自身价值的开掘,对于修正"五四"时期国粹派的一元化、全盘西化派的虚无主义以及科学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褊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川鄂在《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撰文《“五四”启蒙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辨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认为,启蒙包含了自由主义启蒙的内容,但并未形成相对独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如果非要寻求一个概念来概括“五四”文学主潮,“人道主义”似乎更为贴切。人道主义是当时带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倾向者共同的思想资源。在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文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同中有异,且同大于异。强调人道主义的平民主义一脉走向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强调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胡适、梁漱溟分别属于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保守的新儒家学者 ,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思历程 ,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并试图解决社会改造、文化重建等重大问题。由于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共识” ,且私交甚深 ,“五四”前后曾共同参加李超女士追悼大会 ,并共同列名“好政府主义”。本文以上述两次“合作”为切入点 ,分析考察了三人在妇女运动和社会改造问题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中国社会的现实观照,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文学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也从未停止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对话。这种对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新文学以“自觉”的姿态建构新传统的同时,也实现了与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层互动;二是文化思辨的赓续与演进,新文学在经典建构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延续了中国文学对人性、苦难及命运的文化思考;三是文化品格的创造性发展,新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品格的深化,也充分体现出立足当下的精神品格。在大力提倡文化复兴的当下,重新审视五四以来新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发掘五四传统的当代价值,探讨五四精神如何走向未来,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现代重建的由来和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与古代相适应的传统人生哲学 ,已不足以作为中国人走向现代的精神支柱。为了解救当时出现的信仰危机 ,“五四”思想家依据现代价值理念 ,在对传统人生哲学重新阐释、扬弃和创造性转换的基础上 ,开始重建现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五四“反传统”的合法性以及是否造成“文化断裂”的问题,学界始终众说纷纭,理解五四的深层精神,需回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新时期对五四“新传统”的传承影响等分析,重审五四“新传统”与五四“反传统”问题。作为传统文化史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五四都不应该被看轻,或者回避,正确认识五四新传统,有利于重构当代民族文化传统的重任,且推动着五四研究往更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祭坛上──论“五四”乡土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王志桢寻根,作为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情感体验,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比比皆是。然而这种寻根多停留在浅层的感性的层面,表达一种“载道”的目的和“怀古”的感情。“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巨大的声势...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国剧运动”以其独特的戏剧理论,突破了五四以来中西文化二元矛盾对立、不可调和的思维模式。在对传统与现代在现代性重建中的角色处理上,“国剧运动”认为从传统出发同样可以建设现代性的文艺,突破了五四以来西化=现代化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的设想。在对艺术中民族性与现代性(世界性)的关系处理上,“国剧运动”尊重、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传统,因其民族性而实现其世界性,并完成现代性的转变,突破了五四以来民族传统=陈腐、与现代性相排斥的理论。从西化与民族化问题上的焦灼、试图两者兼顾的理论设想等方面来阐述“国剧运动”的文化意义及其对中国戏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学打破了“家国同构”的传统 ,而战时中国文学开始的“家国同构”的重建是一种复杂的历史存在 ,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异。“家国同构”的传统既在民族命运和无产阶级政治的层面上得到重构 ,又在个体生命的层面上被质疑 ,成为战时民族心理和作家心态的历史呈现 ,也预示出战后五六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转型与重建,说到底都是民族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五四时期经历了以摧毁作为民族文化主流的儒家为前提的文化重建过程,这在世界文化史中是极为特殊的。五四文化先驱们不自觉地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激烈地批判了儒家传统,但没有阻止儒家传统以深层文化结构参与现代文化的重建过程。由于五四文化重建主体处于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的两难境地,使得文化重建的正负价值都很显明。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省察梳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过去八十余年了,检讨"五四"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新儒家站在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想启蒙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功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另一方面,他们对"新青年"学者盲从西方的激烈反传统态度和唯科学主义思潮表示强烈的不满,具有否定"五四"的倾向。他们在反省"五四"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方案,充满着哲学的睿智,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在“五四”初年提出的“人的文学”理论,虽有为启蒙主义所利用的功利因素,但也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和理论基石;他在“五四”后期开辟的“自己的园地”则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一次富有成效的个人化实践;他在30年代仍然坚持超功利、重审美、重“言志”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并广有影响。总之,周作人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内的最早的理论家和实践者、推动者  相似文献   

18.
殷海光是五六十年代活跃于台湾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文主要结合殷海光前30年在大陆、后20年在台湾思想成长的历史脉络,以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趋向为背景,藉以说明作为“五四后期人物”的殷海光,在阐释自由主义理念、引介逻辑经验论以及反思传统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历史性与阶段性贡献,并对其思想的精髓与内在限制,提出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创造社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化王富仁在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当然是个重点,但仅仅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可能对中国整个新文化作出清晰的描述的。我认为,现在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与我们所采取的这个文化战...  相似文献   

20.
殷海光是近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五四"为旗帜,以西方新古典自由主义为理论资源,在台湾地区倡导自由民主的理念。本文试就殷海光自由主义的渊源、特色及影响做一具体的考察分析,藉以说明他在构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从传统文化的视野关注自由民主的中国化等问题方面做出的阶段性贡献,并对其历史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