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17项指标在总体水平和子系统生态水平中的权重系数,对西安市长安区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动态评价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长安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逐渐恶化趋势,目前已经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造成土地资源压力加大的主要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地区比例、城镇化水平、人均水资源量、每公顷耕地化肥负荷等。通过时间序列预测,在2005年后5年内该区域状态值与响应值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土地资源所受压力继续加大,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政府必须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当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城市住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既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政府决策行为,也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文章在分析城市住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社会公平、经济效率、生态可持续等层面,系统分析和设计城市住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住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政府决策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模型,文章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各指标对应各评价等级的取值区间;将模糊数学和物元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安徽省沿江地区的9个城市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的评价及决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任务.文章把能值理论与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评价二者紧密结合,并对现阶段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土壤能值的损失未计入能值分析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四个方案进行了能值产出/投入、能值密度、土地环境负载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评价.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四个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均为BP网络模型方案.文章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杭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规模水平、城市效益水平、城市能源消耗与节约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城市生态水平五个方面,构建包含28个指标的两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该指标体系,分别测算2010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情况.ward聚类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出34个地级城市两型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系统稳定性,(以宝鸡市为例)揭示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性,以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开放经济下影响产业安全的四大因素,即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这4项指标1995~2007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三大产业和各主要产业安全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在对4种类型县城的经济区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五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安全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安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城市安全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某城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实例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文章依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以宁夏南部彭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例验证了其具体用法,该模型不使用权重,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体现了该模型简捷、实用、科学、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一系列能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测度指标,构造了相应的测度统计指标体系和企业竞争力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北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求得湖北省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症结之所在,从而提出增强湖北省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参照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有关评价区域生存支持能力的指标,建立了一套湖北省区域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17个区域生存支持能力进行了科学地评价与对比,客观地分析了湖北省生存支持能力的特征,为制定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2008年各省市的相应指标数据,采用组合评价法将因子分析、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施密特正交化法进行了组合排序,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05)》及相关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我们对湖北省7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9个县、21个县级市、3个省直管副地级市、11个县改区、1个林区,荆州区因资料缺乏未纳入研究范围)进行了投资环境竞争力定量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湖北省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现了“生态破坏”、“生态恶化”直至“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安全”的局面。四川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1822km2,虽然只占幅员面积的4.48%,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甘…  相似文献   

20.
构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体系由1个总指标(浙江省生态文明指数)、4大领域(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37项评价指标构成.运用该指标体系成果,对浙江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总体判断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平稳,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领域比2010年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生态制度领域则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