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双语类型也呈现出多元性,其中民-汉、汉-民型双语最具代表性。新疆民-汉、汉-民双语现象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民-汉、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受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民族杂居、文化教育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汉、汉-民双语发展以及双语人才培养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新疆政府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实行以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课的民汉双语教育,同时启动了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配套工作,从此,强迫少数民族儿童完全接受汉语学习的历史被打破,少数民族教育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与实行的,语言沟通的迫切需求、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取得期望的成效、使用民族语实施民族教育的思想得到提倡、国内外双语教育模式兴起等社会因素均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的双语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语言制度或语言政策。中国的双语制主要适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特点是地区双语制或多语制,它的主要类型是民(少数民族语言)汉(汉语)双语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英双语教学和民汉英三语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双语制的一种新形式。教育双语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双语兼通的人才,从而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摘要]发展和推进民汉双语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民族大学是最早开办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大学之一,在培养和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彝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介绍了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特色突出的民汉双语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民族高校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其缘起与发展经历了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并呈现政策性目标移用作教育性目标、学段上的双向延伸、目标内涵的科学化转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趋势等政策逻辑。其实施中遭遇的困境为:一线教师对"民汉兼通"目标的精神实质领悟不透彻,能力欠缺;学生学业与"民汉兼通"要求相去甚远;家长与社会在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偏差,未能契合"民汉兼通"精神诉求。可取的对策,一是"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落实于文化性教学以增强适切性;二是建构本体性的双语教育目标体系;三是筑牢"民汉兼通"目标实施的社会基础;四是在普通校开设民语课加强民汉间语言文化互学互鉴。  相似文献   

6.
构建面向新世纪的民族高校双语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民族教育中,实行的双重语言制是在充分认识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解决语言保护与语言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究双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认识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并依此制定政策。高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各民族高校民族语言专业应坚持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以社会现代化需求为导向,以民族语言为依托,以民汉双语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构建“语言(民汉)+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叠加式教学体系,培养既通晓民汉两种语言文字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双语不仅是语言之学术,也是敏感之政治,它能推动广大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民族感情的加深.历史上曾有华夏人与周边民族互学对方语言和中原人与东南人互学对方方言的成功范例.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新疆双语政策因落实程度不同,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针对当前国家双语政策的改进,提出了大力学好全民通用语、学好民族地区主体民族语、民汉合校互学对方母语等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我州的彝汉双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初中师资的现状及需求方向: 一、双语教育及凉山双语教育的情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主义国家,双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种语言关系的反映,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地处理语言关系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样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语言关系的发展变化。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  相似文献   

9.
民汉双语教育辩证统一,发展应动态平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区双语教育失衡问题归因,其一是教育体制内结构性的矛盾,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其二是民汉双语教育供需矛盾,可通过发展与政策倾斜来解决。民汉双语教育要动态平衡发展还应遵循民主协商、依法治教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汉合校既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大趋势。民汉合校为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民汉合校既可以快速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民汉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民汉师生在广泛接触中建立友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展民汉合校后的学校工作,既要认真思考,更要积极实践,做到稳步推进,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推进双语教学 促进新疆民族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以及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状况,并提出要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力度等方面推进双语教学,促进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不断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重要措施之一,是更好地保障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早日出台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的新疆地方民族教育法律、法规,是由新疆特殊的区情和较落后的教育现状决定的;是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法规、民族法规的需要;是实现“依法治教”,完善新疆法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新疆双语格局、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现状,阐明多民族社会语言协同和文化协同的重要性,提出双语教育能够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与素质提高,传统文化挖掘、继承与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劳动就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科学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推动文化协同;从社会长治久安角度,指出文化协同在多民族社会共同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异族群文化所应秉持的态度、跨民族语言交际与民族团结、超族群文化对新疆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从汉代汉族屯戍者和儿童学习汉语及传统文化、西域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汉语汉文及唐代办学校兴科举等方面论述了汉语文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以此研究新疆民汉双语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性,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加强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既包括向上流动,即改善其社会地位,从一个较低地位流动到一个较高地位,也包括向下流动,即从一个较高地位流向一个较低地位。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日益凸现。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双语”教育,落实和完善民族社会政策,促进民族人口的不断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在新疆推行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汉语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就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搞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充分发挥汉语言的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有良性、恶性两种循环模式,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要优先发展”的低水平均衡。双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离差效应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远离经济发展实际、教学内容不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教育体系及专业结构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树立教育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教育思想及民族教育社会化、调整教材内容、加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坚持双语教育的双向性等当是解决离差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疆高校的双语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尽早地培养出合格的双语人才,实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双语教育协调发展,使双语教育的水平全面得到提升,是当前所面临的迫切的重大课题。高校双语教育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两方面入手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要对20多年来高校的双语教育实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符合高校双语教学的规律;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中双语教育教学比较成熟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