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本人试图从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牛通过语文实践,存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结合受教育者“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才是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语文味",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散发着"语文味"?谈谈笔者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剑玲 《科学咨询》2010,(14):56-5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出具有神韵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的本真—“读”之本色、“品”之本味。唯有读可以铸造语文万紫千红的春天,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堂,追逐七彩的人生梦想;唯有“品”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联系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中职语文有效性教学应以职业化为导向,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评制度方面实现“专业化”,从而提高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一种最具活力的思想媒介,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人生的一扇窗口。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作为一线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及学生的思想现状,才能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中、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成功的语文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渗透德育教育而相得益彰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课改让语文教学走入了枯燥无味的境地,如何让语文味弥漫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本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语文味在语文课改中的渗透.让语文味诗意的栖息在新课改中.  相似文献   

10.
张季秋 《科学咨询》2007,(14):36-3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一旦产生,便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活动染上情感的色彩。“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笔者在这几年的课改教学中,也越来越体会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国兵 《科学咨询》2007,(10):27-27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过去教师那种“一支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应做到三点:“融入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3.
黄广彬 《科学咨询》2009,(19):48-48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其核心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扎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育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将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浓浓的读书味、静静的思考味、融融的对话味“,这是时下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三种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朗读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评价,通过评价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吴忠豪教授《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让我醍醐灌顶,触动很深。作为一位扎根教学第一线已有20年的语文老师,现在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来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课文,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即使偶有指向表达方式的教学,那也是在快要下课时,象征性地来一个蜻蜓点水,至于“语用”的迁移性的训练,那也是空中楼阁了。基本上是把语文非本体性当做重点目标,而本体性内容却成了非本体性内容的点缀,本体和非本体教学内容颠倒或错位的语文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自己在本体性教学内容方面究竟教了什么,学生会了什么,学生在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方面究竟有何长进变得无关紧要。语文课缺少“语文味”,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常识课、历史课或地理课。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19.
李瑞国 《科学咨询》2009,(22):44-44
目前,提倡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等,将促使语文教学进一步走向民主化,中职语文概莫能外。中职语文现实课堂里因袭普高语文的传统教法,用大量的时间环绕着毕业会考、中职高考转,见文不见人的“满堂灌”或见题不见人的“满堂做”比比皆是。这就充分说明“语文教学民主化”这一课题在中职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大胆取舍,整合教学资源,课内海量阅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教材走向群文,从书本走向生活,让语文学习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