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小说史上,《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有两个非常独特的特征:一是女性形象的男性化,二是对女性形象的贬抑。所谓女性形象的男性化,是指《水浒传》中的女子往往性格豪爽,举止粗俗,鲜有温柔之态。她们的勇猛不仅胜于常人,有时甚至超过男英雄,例如一丈青就曾经打败矮脚虎王英。作者通过将女性人物男性化的描写,突出了她们的英雄气慨,与整个小说描写起义造反的大背景相符合,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另外,《水浒传》还写了一批恶女人,如为奸情而杀夫的潘金莲、与和尚私通的杨雄浑家等等。即使是受到歌颂的女性,她们的浑号也不雅,例如孙二娘被称…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女性描写 ,既可从其作者或人物角度进行解读 ,也可从叙事建构角度予以观照。本文指出《水浒》女性之所以多被贬损或丑化 ,虽然与作者妇女观落后及小说所写人物的特殊性有关 ,但也是因为她们在很大程度上被作者当成了叙事建构物。作为叙事建构物 ,其主要功能就是诱使英雄犯罪 ,使英雄流落江湖 ,聚向梁山。因此其思想性格及行事逻辑等 ,也可以说是根据故事情节建构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有注意到这一点 ,才能对《水浒》的女性描写作出较为全面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3.
古典名著《水浒传》在反映英雄起义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问题,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妇女的摧残。如描写了“镇关西”的强横,高衙内的无耻、霸道,也描写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金老女儿、林冲娘子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4.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象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象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按照英雄的生长条件对于这一土壤的要求来对蒙古进行艺术想象。可见,《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想象,主要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对于现实的临摹。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民族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都写于元明之际大动荡的时代,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创立阶段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同一个作者(罗贯中既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又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两部巨著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性,又各有其特色。作为案头读物,《三国志通俗演义》似乎更经得起咀嚼回味,但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水浒传》在艺术上更胜一筹。它作为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艺术上最卓越的成就,就是现实主义地描写了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以至最后毁灭的完整过程,以宏伟的结构、众多的人物形象、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一幅古代农民战争悲壮的历史画卷。它虽属于英雄传奇的性质,故事和人物的传奇性较强,却比《三国志通俗演义》更切近现实生活;它们在艺术风格上都具有阳刚之美,但《水浒传》的艺术描写已开始由粗线条勾画向细致描绘发展,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人物的肖像描写在《水浒传》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与许多古代小说一样,《水浒传》的肖像描写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讲究“写照”、“传神”、“写真”。但以语言文字画肖像与用线条和色彩画肖像毕竟不同,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是要给读者以具体的形象造型,使人通过文字而唤起联想,从而对这一人物的内在性格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整体式的概括描写,是刻划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作家进行这样的肖像描写,是给读者以总体式的具体形象造型,可称之为“写真”。(水讲传)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鲁智深一出场,书中…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尤其令人称道。《水浒传》给读者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宋江、林冲、武松个个呼之欲出,这组人物群像是理想化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本文通过分析这几个人物来探讨《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性,以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更深入地学习《水浒传》。  相似文献   

8.
《水浒》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水浒传》虽然写了五百多个人物,但它的重点却放在正面人物的刻划上.而在重点人物刻划中又集中描写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主要人物形象一尤其是重点放在那些由广大人民中涌现出来的农民革命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水浒传》写了那么多反面人物,从高俅、蔡京到西门庆,郑屠以至于管营、差拨为止,大大小小近百人,们除高俅外,作者对他们没有浪费更多笔墨,有意识的介绍他们的出身和历史,只是伴随情节的展开,简单的勾勒几笔.当然由于作者对这些人异常熟悉,尽管随便勾勒几笔,也使许多人物——象陆谦、刘高和他的老婆,黄文炳,剜心王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者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9.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明代后期出现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比较系统地描写了一组巾帼英雄群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具有首创意义。与之前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之后的《儿女英雄传》、《黄绣球》中的女性形象做比较,“杨家将”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英勇善战、智谋出众,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性格,为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光彩夺目的巾帼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11.
在《水浒传》这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伟大史诗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特异的问题与现象。这就是: 男女比例大失调难觅精塑女形象在《水浒传》中,从精心塑造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到仅仅一提的“老军”、“酒保”、“青衣螺髻女童”、“花胳膊陆小乙的老婆”等,以一百二十回本计,约有一千个人物,但女性人物却不到九十人。这些女性人物中,绝大多数是无名无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  相似文献   

13.
古华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他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好善良却命运悲惨;一类是有文化有见识且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类是改革型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最常用的是白描手法,其次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第三是通过必要的艺术氛围描写,达到渲染、烘托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情的目的。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古华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话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是话剧舞台上一个长期的主要创作内容。1980年代以前,对于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塑造大多是回避的,不太直接描写主要英雄人物的死亡过程,而大多采取了间接接触死亡的表现方式,使得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接近完美甚至走向神圣化。198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话剧舞台在表现英雄的崇高与伟大的同时亦关注英雄人物的死亡及其悲剧性。在英雄面临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的同时,也适当表现英雄对个体生命消逝的悲伤以及对亲情、爱情的留恋等情感,而这些情感进一步突显了英雄牺牲悲剧的真实性。受到悲剧性变化的影响,英雄的悲剧价值实现也从以往剧作的形象神圣化、死亡浪漫化,而转向日常化和人性化,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剧作,在人物塑造上增加了许多生活细节包括性格上弱点的描写,使得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种平凡化走向,拉近了观众与舞台形象之间的距离,使英雄的悲剧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感召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尽管位列一百单八将,但作者在塑造她们的形象时并没有采取和塑造其他男性英雄一样的立场,而是突出强调她们作为女性的低下、从属地位和作为英雄所必须的男性化特征,是男权意识下的性别书写,体现的是父权意志对女性的压制和否定.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塑造的众多丰满凸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中,妇女形象则是呼之欲出,光彩照人的。她们少的是男人那种浓厚的宗教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和托尔斯泰主义,她们有的是俄罗斯民族女性的美好品质,热爱生活、感情炽热、追求幸福的爱情、性格坚强、纯朴自然和反抗精神等。因此,这些妇女形象在托尔斯泰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托尔斯泰满怀激情地描写妇女们的悲欢离合。并对她们的命运和遭遇,寄以无限的同情。同其它社会问题一样,托尔斯泰对妇女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娜塔莎是托尔斯泰塑造的妇女形象中少有的最完美、最富于理想化的形象,是作者重视妇女、同情妇女、赞美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亮剑》这部军事小说在近几年乃至建国以后的军事小说创作中不能说是最好的,但起码可以说是特色独具的。笔者认为,《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和战争描写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塑造了李云龙这个魅力独具、不畏对手的新的英雄形象。初步走出了军事文学中战争与人物不能兼顾的困境并表现了战争本身的偶然性和复杂化。笔者试就《亮剑》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一部有价值的古典文学名著。暴露封建压迫的深重;揭示不同阶层的人物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歌颂对反动统治阶级“造反有理”的革命精神;塑造了光辉夺目的革命英雄形象,是《水浒传》的主要方面,是它的精华所在。但是,肯定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主张走投降的道路,则是作品的严重问题。为什么《水浒传》有些部分思想那么深刻,艺术技巧那么园熟,而有的部分不但思想水平低下,艺术上也  相似文献   

19.
李颀是盛唐的优秀诗人之一。人物素描诗是他诗歌创作成就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在李颀以前,写人物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人物外貌描写。《诗、卫风、硕人》连用五个比喻,描写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妇女形象。《楚辞》中《招魂》、《大招》。汉乐府、魏晋文人的一些作品,都用铺张夸饰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人物外貌,形象也都是美丽动人的。而由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相似文献   

20.
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英雄。虽然人们对《水浒传》的主题有多种解说,但主流观念仍把宋江看作小说的核心人物。在《水浒传》的诸种续书中,俞万春的《荡寇志》因对水浒英雄持否定态度,故对宋江这一领袖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考察发现,作者有意将宋江形象进行丑化,使其由英雄变为强盗,由豪侠变为土匪,由好汉变为恶贼,由福星变为灾星。这种重塑反映出时代的文化及作者独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因此,探讨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创作观念的作家笔下的异样书写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