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朴学的开山为顾炎武,他根本不承认理学之能独立,他曾说: 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经学即理学也。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出。(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引) 梁启超非常重视他这个话,说: “经学即理学”二语,则炎武所创学派之新旗帜也。(《消代学术概论四》)接着梁启超指出“这个话有两个毛病:一、以经学代理学,实推翻一偶像,而又供一偶像。  相似文献   

2.
原璞 《学术研究》2001,(12):161-162
在世界上 ,“朴学”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术 ,而且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最近出版的李绪柏《清代广东朴学研究》 ,为我国第一本研究广东朴学的专著 ,是作者耗费十年心血的结晶。该书的优点很突出 ,首先是内容丰富。它以开阔的视野 ,叙述明清之际广东学术概况 ,然后转入正题 ,对清代广东朴学的兴起、发展、繁荣到衰落、结束 ,作了全面论述 ;对清代朴学家在经学、史学、校勘、辑佚、小学、音韵、天文、历算、地理、金石、方志编纂、丛书校刻、乐律等方面的贡献 ,一一详细评介。为此 ,除引用有关史…  相似文献   

3.
徽派朴学是清代源于徽州而传播至全国的学术流派,以求"实"求"是"为治学方法,重《诗》《礼》,擅长考证与质疑。徽派朴学在代代相传的学者著作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文学发生后,徽派朴学作为一种学术方法或文学批评思想,在现代文学批评中似断实续地存在着。在新文学发生期,徽派朴学是先驱者的参照。新文学发生后,徽派朴学被一部分文学理论家扬弃地借鉴。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呈现的某些特征,在徽派朴学中能够找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评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朴学曾以注重实证,严于求是的治学方法而开一代学风。中国哲学步入近代以后,章太炎、王国维等思想家在发掘、运用朴学方法的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它作了某种改造,从而多少推进了这种传统治学方法的近代化。胡适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这一历史趋势,主张“用科学方法来修正考证学派(即清代朴学——引者)的方法”。在胡适那里,  相似文献   

5.
陈国庆 《中州学刊》2004,(5):118-122
清代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宋学、汉学抑或今、古文经学,均获较大发展,且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清代学术史再度引起学界普遍关注,海内外同行学者对清代学术思潮、学术流派、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清代学术史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学术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实证的方法自孔德提出以来,逐渐成为科学方法的代表,为公众所接受与普及。清代朴学的治学方法与实证科学方法之间有着相类似的现象。从一般方法论角度比类清代朴学与实证科学,能够论证得出朴学中具有科学的方法与精神的结论,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具有科学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以往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往往比附于西方哲学。这种方法是否恰当值得检讨。将清代朴学类比为西方实证科学,认为朴学是实证科学在中国的一个范例,即是一例。这是对朴学的误读。朴学其实有其内在的学术发展规律,是中国学术土壤中结出的果,它与西方实证科学完全是两回事。受实证科学影响发展出的西方实证主义在近代传入中国,而接受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国的学者,其实不论对实证主义还是对中国哲学都有误读的成分。厘清这些成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学术文化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清代朴学的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对于近代诗歌的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有极大影响.陈衍对此深为关注,并在<诗话>中提出"学人之诗"之说,揭示出了一种受清代学风影响而具有近代审美特征的新的诗学范式."学人之诗"作为对近代诗歌进行研究与总结的诗学理论,根植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与诗学背景;它对于诗歌内容、形式、创作、鉴赏方面的诗论,明显呈现为受朴学影响的诗学特点;它在诗人、诗歌、诗境方面的开拓意义则显示其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与质实厚重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政治与社会》一书是我国著名学者郭松义所著,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书中收录了郭松义研究清史的多篇论文,内容涉及清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论述生动。综合来看,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内容丰富生动郭松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为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讲授清代历史,专注于清史研究多年,理论学识深厚。该书是郭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汇编,收录论文18篇,内容涉及清代人口、军事、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术概论》(撰于1920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撰于1924年),都是总结自明清之际至本世纪初学术思想嬗变的名著,历来备受赞誉。梁启超对清代学术有深刻的了解,熟悉清儒繁富的著作,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学海堂,受过朴学的严格训练,又曾接触过考证学派耆宿,获得亲身闻见,随后,又成为晚清今文学派和输入新思想的关键人物。两个世纪之交的丰富经历,加上掌握西方进步的学术观点和方法,使他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俯视过去学术递嬗变化之路,对其源流曲折、前因后果了然在目。一、对清代学术思潮演变的宏观概括《清代学术概论》概述了清代学术的演变历程,论述了各个阶段的趋势、时代条件和主要成就,评价了三百年间所有主要学者的历史地位,做到了纵横论列,气势非凡,又巨细  相似文献   

11.
郭全芝 《江淮论坛》2003,(5):145-148
清朴学家以考据、征实为重,但不少学者在解释《诗经》时却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本着求实精神,从《诗经》字词出发,以获取令人信服的结论;另一方面又坚守《诗序》之说,对《诗》《序》差异作主观性很强的调合。本文揭示了这一矛盾现象,并对其原因作了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术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最后阶段 ,既是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的总结 ,又是古典学术通向现代学术的中介与桥梁。清代学术思想的正统派则是朴学 ,朴学的势力与前清朝运相始终。乾隆、嘉庆时代 (173 6— 182 0 ) ,是朴学的炙手可热的时代 ,以至于被称之为“乾嘉之学”。乾、嘉以后 ,清王朝内忧外患 ,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朴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真正对朴学举起叛旗并且在学术界激起狂涛的是今文经学。一、今文经学的起因   1.经济和政治原因清初学者的真精神 ,就在“学以致用”四个字上面。但在朴学独占时 ,一般学者都只在故纸堆中做考证工作 ,…  相似文献   

13.
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总结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认为,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确有科学精神。朴学在方法上表现为归纳法和演绎法并重,符合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法。他将清代朴学的方法归纳为两点:(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即从已掌握的事实材料出发提出假设,然后用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旁证加以证明。这种不盲目信古的大胆怀疑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解释“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是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在考据学中,尽管他极力以实用主义附会朴学方法,而他于考据学所作之发明,井非来自实用主义,而是来自朴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长江文化的审美型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的楚声与吴歌、哲学和宗教领域的庄禅风格之中 ,也表现在仿佛没有任何诗意的历史考据学领域。朴学家以性灵治学的“人的自觉”与“学问的自觉” ,直觉的智慧洞观与鲜明的学术个性 ,超越实用功利的审美态度 ,赋予了“几为苏、浙、皖三省所独占”的清代朴学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任何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渊源,但其契机的深沉因素无不源于特定时代的特定学术文化背景。乾嘉朴学形成的同时,正是清代诗学发生蜕变的时期。乾嘉朴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受其影响,乾嘉诗坛的“格调”说、“肌理”说和“性灵”说,先后入主诗坛,它们随着乾嘉朴学的历史轨迹的演进而递变,体现出各自的独特追求和审美理想。学术研讨与文学流派的互动是这时期的一大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 《中国学术》2001,3(2):233-239
记得在清华大学念书时,听冯友兰先生说,研究中国学术史、哲学思想史,应吃透两头:研究先秦两汉者,当注意清代;搞清代者,应重视先秦两汉。当时年轻,不太理解冯先生所说的深刻含义。现在体会起来,冯先生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先秦两汉是中国学术史、哲学思想史的奠基阶段,而清代则研究成果甚多,几乎涉及了先秦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因此,我虽是学古代的,今天,还是谈谈清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17.
杜书瀛、钱竞主编的《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出版 ,使中国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有了自己的学术史。这是一部拓荒之作 ,填补空白之作 ,它为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竖起了第一块丰碑 ,同时又为后继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镜。  这个课题的研究 ,是前无古人的 ,完全是一项开拓生荒的任务。它“既没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 ,也没有成熟的意见或固定的思想导引前行”〔1〕。 2 0世纪曾出现过两部重要的研究学术史的著作 ,一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一是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但在他们的学术史著作中并没有文艺学…  相似文献   

18.
余三定讲话我补充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云梦学刊》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界定。我在《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发表过一篇文章《学术史:“研究之研究”》,其中说学术史是关于研究的研究,或者说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还有一个“当代”的时间限定。《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包括对学科发展、学术思潮流变、学术现象等的整体研究和描述。这是精确意义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二是学者个案研究。学者个案研究就是选择一些当代著名的有成就的学者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朴学对儒家经典解释方法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明末儒家经典解释陷入空谈流弊,文本解读空间日益萎缩的现实,清代朴学家们对盛行于前代,以"心学"为主导的"诠释"方法提出了质疑。他们以"考据"替代"诠释",复原"本经"与"本义";以"新义理学"替代"理"、"心"本体论,消解解释形上学;建构语言哲学,拓展文本解释理论。重构出的儒家经典解释方法,使儒学重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它将中国古代考据学推向高峰,不仅影响了清代史学的治史观念,更成为20世纪"新考据学"方法范式的直接来源。当然,该方法内部存在着无法回避的理论缺失,这也成为其在清末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末,学术史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出现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术史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深化的问题。1999年,张岂之先生在《21世纪关于传统文化应该深入研究的几个话题》(《中国政协报》1999年6月16日)一文中提出,研究20世纪人文科学学术史是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里推动祖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具有宏观意义的长期课题。笔者也曾呼吁“学术史研究应成为21世纪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笔者之所以有此呼吁,一方面是出于对任何科学文化研究说、学术史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这样一个有关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的理解;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