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包括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中西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之不同带来了两者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其中有的特征又有共同之点.中国传统哲学因重天人合一,不分主客,故较少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认识论,不重自然科学而侧重于讲人如何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人生哲学和人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因重天人合一,而又把封建道德原则的义理之天与天人合一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长期以“天理”压人欲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与缺乏民主两者.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因重主客二分,故注意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和人对统治者的主体性,这两方面的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就表现为科学与民主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建立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与蚂蚁是有区别的,人类社会的法律和动物世界的规则也是根本不同的。人有主体性,法律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果。本文回顾了西方法哲学演进的历史,简介了法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说明主体性的确立对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及成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出现一个明显的倾向,即主体性倾向,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已经成了当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一个纲领或一个口号。无论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等,都或先或后,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主体性问题。 这是偶然的吗?不! 这是现实的需要。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改革和现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在发达国家,工业、农业的现代化带来了较高程度的物质文明,但这种社会现代化同时也带来了人的个性丧失、人格分裂、主体失落,使人成为片面的人、单面的人、畸形的人。“异化”被许多哲学流派看作当代西方人的基本特征,唤醒和恢复人的主体性,被看作摆脱现代西方文明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除了大家熟知的显性话语资源,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还有三种潜在话语资源:胡风的文艺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1981年重印的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与胡风文艺思想有暗合的地方,而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无论整体思路还是具体观点都有与胡风文艺思想接近之处。西方存在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刘再复理解人的本质与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很大启发。中国“史传传统”的伦理学原则与儒家学者重视人的情感的哲学观念等传统因素,则通过李泽厚的哲学研究影响了刘再复等人。由于前两种资源的合法性在当时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倡导文学主体性的学者在文化立场上对传统多持批判态度,因此这三种话语资源在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中主要以潜在的方式存在,这显示了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的思想背景的复杂性及其理论内涵的丰富与驳杂。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原则是贯穿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讲,这一原则就表现为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问题。从宽泛的意义讲,全部“精神哲学”都可以看作是对人的社会—历史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侧重于探讨黑格尔社会—历史学说中人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要使实践合理性,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客体性原则、方法原则、综合效果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方主体性概念及其发展反观儒学,笔者认为儒学不仅有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并且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次进行建构的。儒学对人的主体性建构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及对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方主体性概念及其发展反观儒学,笔者认为儒学不仅有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并且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次进行建构的.儒学对人的主体性建构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及对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关系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摆脱西方的政治、经济霸权 ,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条件 ,独立自主地探索和选择现代化的道路、方式、进程和模式。中国现代化既要体现其世界性 ,又要体现其民族性。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从始至终贯穿着主体性这一基本原则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在器物、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西方体验美学兴起于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由于经验科学的精确性和可证实性原则与人的生命有机体原则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以叔本华、尼采、狄尔泰以及弗洛依德等为代表的西方美学思想家高扬人的生命主体性,植根于"此在",试图解决现代社会人的种种困惑和迷惘.随着每一次理论内容的变革和革新,无不折射出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使得人的自由主体性不断凸显 ,社会主体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 ,将日益成为时代性的主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的理论内涵、实施依据及目前的现状出发 ,对主体性原则今后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反映活动中相对于客体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超越性,把众多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属性,贯穿到反映论,就是主体性原则。换言之,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反映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超越性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客体性是指客观对象在主客体关系中所具有的规定性。客体的共同规定性就是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他们相互联系内在统一规定着客体的一般性质。客体在被改造和被反映活动中相对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共性,就是客体性原则。一、反映的主体性原则1、反映的自主性这是作为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教育发展史表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因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使得两大教育价值取向只有在融合时,教育才能得到好的发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什么、怎么教上正确处理了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制约性的关系,呈现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大教育价值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文明的崛起,人的主体性在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由受动地位而开始转为主动地位,这种主体性的转换实际上隐含着两极的意义,一方面,它使得人类失落的主体性重新得到回归;另一方面,它又导致这种活化的主体性也陷入转换的阵痛之中,这就是袭扰西方几百年的...  相似文献   

16.
论个体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个体主体性常宗耀一般认为,主体性是指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客观趋向,转化为对外部世界及人自身改造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我认为,这还不够,应把主体性置于现实地活动着的充满千差万别的个体的个体性之上。...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主体·人类中心——兼论笛卡尔的自我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爱林  王华 《兰州学刊》2004,42(4):94-96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的自我和主体性原则的剖析,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归因于人的主体性原则和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这正是主体性原则所反对和竭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的自我和主体性原则的剖析,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归因于人的主体性原则和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这正是主体性原则所反对和竭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书俊 《东岳论丛》2002,23(6):76-78
主体性原则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而目前社会诸多的困境也不单纯是由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因此 ,正确认识主体性原则 ,对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对于澄清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从而正确确立主体性原则的价值取向 ,走出人类困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郭湛我们的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空前地解放了人,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但是,人的主体性可以在正负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来,有建设性的主体性表现,也有破坏性的主体性表现。社会上各类犯罪增多,许多人道德观念淡薄乃至沦丧,就是这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