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门县县城东大街敦仁里洪家大屋的官厅墙上,最近发现了一处题壁。在石灰剥落的墙壁上,有数行黑墨字迹,因字迹不清,不知是何内容,更不知为何人何时所留。洪家大屋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是曾国藩为剿灭太平军驻节祁门时的行辕,就是在这里他被清廷授以“两江总督”之职。在洪家大屋的外墙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一生都给了人们以很大的影响。据我看来,似乎可以把他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大约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前。当时他也具有两面性,常说两面话,但主要的一面是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去反对地主阶级顽固派,因而起了进步的作用;中期大约从1905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在这个比较具有过渡性的时期里,他的斗争的对象,已逐渐由地主阶级顽固派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因而开始趋向于中间、落后以至反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本色;后期大约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一直到逝世。这个时期他还有两面性,也说两面话,但地主阶级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一面。他在这时最喜欢搬出封建传统思想这个极其陈旧破烂的武器,以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和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主要攻击对象,而资产阶级的“西方文明”也在他反对之列。这时期的梁启超已经做了“旧店新开”的孔家店的最大头子,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所起的作用都是极端反动的。梁启超一生的前、中、后三个时期,亦即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表现为左、中、右的三个时期。如果单从梁启超的主导思想来划分时期的话,那么也可以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两大时期:大约在1915年《新青年》出世、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文化问题大争论开始以前为第一时期,从此以后则为第二时期。他从第一时期到第二时期,就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倒退到地主阶级复古主义者,似乎也可以说是由资产阶级的尊孔倒退到地主阶级的尊孔。有些人硬要断定他为资产阶级的尊孔,未免误认他的后期为他的前期。这个问题的主要关键,在于他们坚持着“只是时代变了,而梁的思想本身一直不变”的论点。这一个论点在我是“期期以为不可”的!如果让我再说一句话,那便是梁启超入民国以后,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多是忠诚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服务的。最近,还有人认为梁启超给人们的影响,只限于其前期。我亦不敢同意此说,以为必须把他分别来看。梁启超在学术上的地位,正和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地位相反: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地位与作用,是后期不如前期;而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则前期不如后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曾国藩本是一介文弱书生,并无实际军事经验。然而,他不仅奇迹般地组建了地主阶级的新式武装——“湘军”,而且镇压了太平军起义,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地延续了六十余年。揆渚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组建湘军,为清王朝的“中兴”效犬马之劳,与他“以史为鉴”,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的深刻认识,较好地解决饷糈筹集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曾国藩“以史为鉴”,认识到组建湘军,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国所能为力”;“大抵用兵而利权不在手,决无人应之者”,故而为争取利权而不遗余力。 曾国藩虽是一个重“名教”、“人伦”,讲究“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封建卫道士,他的政治理想,就是组建湘军,彻底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为新上台的慈禧再圆康乾“盛世”的美梦,为自己及子孙求取封爵晋秩、光宗耀祖的名利。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近代中国具有多方面影响。就军事方面来说,他手创的湘军兵制开了后世兵为将有之先河,其军事战略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在他多年从事的战争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太平军的顽强抗争与清廷的猜忌干扰这一双重压力之下的产物,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出发,仅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在它的告谕中往往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又在1854年颁布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中,准许地主收租,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地位,这就使人怀疑太平天国究竟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它对封建主义打击的程度又如何?笔者曾收集太平天国前后期在各地的有关资料,今择其要,略加论述。关于准许地主收租与实行“着佃交粮”的问题,与此有关,但另有专文,此文不加详述。一、太平军对官僚、富绅与团练的打击镇压太平军是一支反封建的农民武装,拜上帝会的教义又视妖魔为“该诛该灭”,它以“阎罗妖”影射清朝最高统治者,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太平军所经之处,揭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的义旗,以清方官吏、地主豪绅为“妖”,痛加诛锄。太平诸王对下级的谕文中,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故太平军所克之处,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最近读到了唐浩明先生的新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拜读之下,觉得内容确属精彩,既是小说,也是历史,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曾国藩的一生,对曾国藩研究,无疑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想借评这部大著之机,发表我个人对曾国藩的一些看法,就教海内外衮衮诸公!1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丽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因此,曾国藩和太平军的关系,既是他一生的主线,也是这部书的主题.这部小说洋洋120万言,分成《血祭》、《野焚》、《黑雨》三  相似文献   

8.
论韩非(下)     
五下面我们将论证韩非思想的消极和反动因素。韩非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然而,他的思想和实际生活却是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革命的时代潮流。在评价孙中山先生时,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在政治上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而在哲学思想上(在世界观上)又是基本的唯心论或二元论这样严重的两重性(《新民主主义论》)。那么,就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理论家的韩非来说,他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迹的.他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运动,维护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智"以自强,筹办起洋务.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还提出了所谓的"驭夷之法",形成了他的"驭夷"思想.这个"驭夷"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所接受,而且为他的门生李鸿章所继承,成为以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曾国藩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农村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二十三岁(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举,二十八岁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当了京官.这时已是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名实派转化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其洋务思想是从以程朱理学为体,申韩之术为用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成为近代“中体西用”的实践者。本文就其转化的历程,剖析他的“体用观”的演变,以窥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清皇朝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阳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终于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取得了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摇摇欲坠的清皇朝却仍然玩弄种种手段对抗革命,其中以西北陕甘宁青顽固派的反革命表演最为露骨,的的确确是全国的一个反动典型.  相似文献   

12.
论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天国和捻军期间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天国和捻军期间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董蔡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长期充当曾国藩的机要幕客。1862年,曾国藩扶持他组建淮军,保荐他升任江苏巡抚。他利用进犯苏常太平军的时机扩充淮军,独树门墙,至1864年春,已达6、7万人①,且全部使用洋...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到最后一个王朝为止,围绕着土地占有关系的矛盾,中国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动摇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因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困扰了地主阶级思想家们二千年之久.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土地思想和土地政策,无论是董仲舒的限田论、王莽的王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李觏的限田政策,或则是林勋的所谓井田制和方孝孺的复古井田制思想,到丘浚的配丁田法……等等,但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成为封建社会不能治愈之顽症.到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课题。虽经历了一个由地主阶级改革派试图改造和修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的过程,如龚自珍《农宗》中阐述的土地思想,是要借宗法制度来维护封建的剥削关系,按宗法关系占有土地和组织生产,使地主阶级私有关系长期保存下去。到太平天国革命农民提出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如陈炽主张像英国那样办资本主义农场和梁启超所向往的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提出带有资产阶级空想特点的土地公有制和土地国有制的发展演变过程,最后以孙中山提出的较能完整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所有这一切主张或政策措施,只不过对地主土地占有作一些限制或者土地重新分配,或者鼓励地主向农业资本家转化,但都没有主张取消地主土地所有制,故均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更不可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纲领。唯有中国历史进入现代,中国共产党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依靠广大农民阶级,彻底摧毁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宏伟业绩。毛泽东正是在这土地问题上显示出他超越前人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他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抓住每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切实可行的主张和办法,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纲领、土地分配标准和办法,真正实现了数千年以来农民的愿望,做到了“耕者有其田”。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探索毛泽东的土地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是北宋地主阶级中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宋神宗时期实行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赵宋王朝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长远统治。根本不是如同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所宣扬的那样,是“为了对付外族的侵略,对  相似文献   

15.
一夏东元先生写过一篇《略论洋务运动的多边关系》的文章,着重谈了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与洋务派及其中某些人物的关系,其见解新颖、精深,颇受启迪。沈葆桢是洋务运动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对他都有高度评价:曾国藩称他“独能伸明大义,裨益全局。”左宗棠称他“久负清望,为中外所仰。”李鸿章称他“筹略深远,成竹在胸,大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有人认为 ,二十世纪初年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与十九世纪末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买办的、倒退的、反动的“变法” ,后者则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法。这种看法正确揭示了两者间的主观动机的实质不同 ,但忽略了两者在客观上具有的承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类同的资产阶级性质。这种理解看起来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评价很高 ,实际上恰恰低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两者在经济政策上的承接关系及其社会成因作一探讨。一二十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17.
魏源的经济思想承前启后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方向。他的蕴含着变易的哲学思想是他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的“缓本急标”论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过渡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津梁; 他率先提出的“师夷制夷”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式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8.
解放後,由於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学遗产的批判接受工作,所以国家出版社印行了好些古典文学书籍,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研究古典文学的文章。但是在近来关於“红楼梦”的讨论中,暴露出一件令人不能容忍的事实,就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的立场、观点、方法,仍然在文学遗产研究工作中占统治地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极端危险的现象,必须坚决予以批判和清除。五四运动以来,在学术界里散布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毒素最厉害的,当推胡适。胡适直到最近还在不断地和美帝国主义勾结,与中国全体人民为敌,成为蒋介石反动派中的主要罪犯之一。胡适本人虽为全国人民所共弃,但他所散布的反动思想却还得到一小部  相似文献   

19.
六、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极力利用孔孟之道,来消灭劳动人民的革命思想。但是,事实和反动统治者的愿望相反,“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就在孟轲的家乡邹县,人民的反抗斗争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惩罚了罪恶累累“亚圣府”,狠狠地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奉为至宝的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皇权的终结与民国初年共和体制的肇建,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皇权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存在,在中国主要有专制主义与制衡主义两种模式。前者于乾隆朝已宣告终结,后者在嘉(庆)道(光)朝以下成为主导模式,且因其不可避免地要与现代化运动接轨,故而具有了地主阶级自由化的属性。鸦片战争后,皇权的功能受到了莫大的挑战,慈禧顺势利导,使皇权一时得以稳定。迨其去世,皇 权重新回归于满人贵族掌管的乾隆朝专制主义模式,并很快消逝于革命的烈火之中。皇权已逝,共和肇兴,地主阶级权力结构关系继续运作,遂有袁世凯模式的出现,同时出现的还有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但由于孙中山设想的革命进程并未能够真正启动,因而没有在民初政体权力结构运作中产生作用,一时起作用的是袁世凯模式与宋教仁模式的联合与折中,所以民初的“共和”政体,实为地主阶级自由派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行政,而并非所谓“Republic”的“民国”或“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