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2.
试论韩愈《讳辩》涉及的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劝李贺举进士,与李贺争名者毁谤并阻挠李贺举进士,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这对矛盾如不解决,对于韩愈和李贺都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杨绾向玄宗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所由妄相推荐,请量加贬黜”这类话一直起着作用(见《旧唐书·杨绾传》)。正如韩愈在《讳辩》中引用皇甫浞所说的那样:“若不明白,子(韩愈)与贺且得罪。”(注:以下引文凡属《讳辩》原文,篇名从略。)皇甫湜是韩愈的弟子兼好友,二人同  相似文献   

3.
<正> 王维籍里考辨关于王维的籍里,《旧唐书》本传云其为“太原祁人”,《唐才子传》云其为“太原人”,乃就其郡望而言。王维胞弟王缙,官至宰相,《新唐书》本传云其“本太原祁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当无异议。至于王维实际籍里,即其家在何处尚存疑义。王维集中著名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题下自注:“时年十七。”该诗系作者重阳日在异乡思念家中诸兄弟而作,题中所云之“山东”,当其故乡,即其十七岁出游时弟妹们所居之处,王维少年时期当亦居住在那里的。  相似文献   

4.
李贺避讳不举进士漫考及其他何根生李贺,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唐贞元六年(790),车于唐元和十一年(816),与韩愈、柳宗元、皇甫是、白居易、刘禹锡、孟郊、王建、张籍、沈亚之等为同时代人。《新唐书·李贺传》云:“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是始闻未...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但有关他的生卒年至今尚无定论。《旧唐书·王维传》只载王维卒年:“乾元二年(759)七月卒”。《新唐书·王维传》云“(维)上元初卒,年六十一。”旧说拟王维生卒年为699—759年,当是取《旧唐书》所载王维卒年(759),又取《新唐书》所记王维享年六十一之说,逆推至699而成。清人赵殿成《王右丞年谱》则定王维生卒为701—761年,现今各种唐诗选本均从赵说。然考之史  相似文献   

6.
《则天皇后纪》在《新唐书》本纪中第四卷,在《旧唐书》本纪中第六卷。女主临朝而立本纪,此例始于《史记》之《吕后本纪》,新、旧《唐书》均因之。惟《旧唐书》因武后已立本纪,《后妃传》中不再列入。《新唐书》以其称制后政事编作本纪,而所谓“猥亵琐事”仍立于《后妃传》内,与《旧唐书》之体有异,盖《旧书》法子长,《新书》凖孟坚也。〈班固於《高后纪》中但纪临朝八年大政,高后行事别见《外戚传》,《新书》本此〉《十七史商榷》以为,《新书》既作《武后纪》,又入之《后妃传》,“一人之身,既列本纪又为列传,进退无据,彼此两歧,反不如《旧书》专归纪者,犹差稳惬,殆因纪中不便显著其恶故邪?宋修唐史,有何嫌忌而当讳邪!”然赵翼在《陔余丛考·论新唐书改订之善》条中认为:“本  相似文献   

7.
卢全是中唐元和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新唐书·卢全传》、元代新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传》及《全唐诗·卢全小传》等虽有记载,然而语焉不详,且言多纰谬。如说卢全死于“甘露之变”,笔者曾撰文辨此说之诬。本文拟据卢全本人的诗作,参以其他资料,对其生平事迹之可考者再作考述,庶几对前入的旧说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8.
一、版本系统皇甫湜的文集,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卷、三卷、六卷、八卷、十卷等五种不同系统的版本.宋初所编《崇文总目》,著录湜集为“一卷”,恐非完本.元代以后亦未见此本再有著录,可见亡佚较早.《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作“三卷”,后人一般认为它是“六卷”本的祖本.余嘉锡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封常清传》云:“天宝十四载十二月,禄山度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迎战,杀贼数十百人。”《新唐书·封常清传》则云:“禄山度河陷荥阳,入罂子谷。先驱至葵园,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两书记载,大相径庭,则其中必有一误。张星烺认为《新唐书》误,理由是,据杜甫诗《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花门(指回鹘)腾绝漠,柘羯度临洮,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之句,“柘羯”乃回鹘从中亚招募来助唐的善战之士,故决无可能成为安禄山贼军(《中西交  相似文献   

10.
员半千其人     
清代钱塘人瞿塘在《通俗编》中云:“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极风景之胜,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苏、杭之谚乃傲于此。”一个私家庄园竟能得“天堂”之美誉,乃至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谚亦“倣于此”。人们对当年员庄的规模之大、名声之响颇感惊叹。叹服之余不禁设问:员半千是何许人?他那座“极风景之胜”的庄园又在何地? 员半千,初唐人,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文苑中·员半千传》云:“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旧唐书·忠义上·王义方传》云:“半千者,齐州全节  相似文献   

11.
崔位与崔莅     
《全唐文》卷二七八录崔莅文二篇,小传称:“莅,中宗朝官左台侍御史,睿宗景云二年为吏部员外郎。”《唐文拾遗》补文一篇,亦称崔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二下作崔涖。《郎官石柱题名考》作“崔位”,赵钺案谓:“位当是涖字之误,御史台侍御题名作涖。” 此人大名究竟是“莅”还是“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作“涖”,并为考证,谓:《全文》作“崔莅”,小传云云,此与崔涖之时代官职均合。“莅”、“涖”同字异体。今从《新表》作“涖”。《郎考》作“崔位”,赵钺案谓云云,赵说是。《旧唐书·崔湜传》亦作“崔涖”,可证。林案:  相似文献   

12.
《新五代史·李仁福传》云: “李仁福,不知其世家。当唐僖宗时,有拓跋思敬者,为夏州偏将,后以破黄巢功,赐姓李氏拜夏州节度使。” 《旧五代史·李仁福传》云: “李仁福,世为夏州牙将,本拓跋氏之族也。唐乾符中,有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广明之乱,唐僖宗在蜀,诏以思恭为京城西北收复都统,预破黄巢有功,僖宗赐姓,故仁福亦以李为氏”。 二史所载,同一人一事,然欧史作“拓跋思敬”,薛史作“拓跋思恭”,这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资料考订,皇甫湜的生年并非学界所说的大历十年至十二年,应是后推十年的贞元三年;解读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一诗并结合皇甫湜的释褐时间,李贺的府试时间当在元和元年。  相似文献   

14.
圆园圜辨析     
圆,本义是圆形.《说文》:“圆,圜,全也.”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申为:①丰满;使丰满.《吕氏春秋·审时》:“其粟圆而薄糠.”《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格.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②圆满;使圆满.刘勰《文心雕龙·镕裁》:“故能首尾圆合.”《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③团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④婉转;圆润.《还魂记·惊梦》:“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⑤圆通,圆滑.孟郊《上达奚舍人》:“万俗皆走圆,一身独学方.”⑥灵活.《新唐书·孙思邈传》:“行欲方智须圆.”⑦圆而小的东西.《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炒肉片,煎  相似文献   

15.
一、殷之起源与溵水殷,金文作?《尔雅·释言》云:“殷,中也,正也”。《书·禹贡》称:“九江孔殷”。《正羲》云:“言其得地势之中也”。《书·尧典》“以殷仲春”。《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还有盛、众、大、富、深……等等含义。原始氏族部落,是逐水草  相似文献   

16.
一、诸家观点之检讨 关于此诗的旨意,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几如聚讼。今列举代表意见如下: 1.唐范摅《云溪友议》说《蜀首难》是为严武镇蜀欲危害房琯、杜甫而作。此说为《新唐书·严武传》采纳。 2.宋沈括《梦溪笔谈》认为《蜀道难》是为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而作。 3.元萧士赟说《蜀道难》是讽玄宗天宝之乱幸蜀而作。  相似文献   

17.
一、河洲《周南·关雎》“在河之洲”,《毛诗》传、笺“河”字元说.朱熹《诗集传》:“河,北方流水之通名.”实误.西汉以前,“河”仅为黄河之专名,不作通名用.“黄河”两字始见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二》谓史表本无“黄”字,此“黄”字亦为后人所加,“不知西汉之前,无谓河为黄河者.”故“河”由专名变为河道之通名,最早也当在西汉以后.虽如此,后世以“河“作为黄河之专名者仍多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正月》,作者感念政荒世乱,以茕独而处世艰危之辞世。诗曰:“忧心愈愈,是以有侮。”“愈愈”,《尔雅·释训》作“瘦瘦”,云“病也”,未若传训“优惧”为优。然传亦未明“愈愈”训“优惧”之所以然。笺训“侮”为“侵侮”,亦失之。今案“愈”当读“”。上古徐读定母鱼部,愈读喻母侯部,定喻准旁纽,鱼侯旁转,二字音近相通。林义光《文源》,谓“俞”字初文,“从舟,余省声。余、俞双声旁转”。《广雅·释训》曰:“,怀忧也。”《楚辞·七谏》“心而烦冤兮”,注曰“,忧愁貌”。《后汉书·冯传》“终而洞疑”,注云…  相似文献   

19.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垦令第一》 :“声服无通于百县 ,则民行作不顾 ,休居不听。”亨按 :声服当作声技 ,技服形近而误。声即声乐 ,技即今语所谓“杂技”。说详新笺。笔者按 :“技”、“服”除了皆从“又”外 ,字形并不很相近 ,要误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且即使在《新笺》中 ,高氏也没有提供直接的书证 ,如果严谨一点 ,也只能说“服”疑为“技”之误。其实“服”未必是误字 ,《诗经·小雅·六月》“共武之服” ,《笺》、《尔雅·释诂》并云 :“服 ,事也” ,窃以为“声服”之“服”亦当训为事。又《诗经·大雅·灵台》“瞍奏公” ,《传》 :“…  相似文献   

20.
一、诸家观点之检讨关于此诗的旨意,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几如聚讼。今列举代表意见如下: 1、唐范摅《云溪友议》说是为严武镇蜀欲危害房■、杜甫而作。此说为《新唐书·严武传》采纳。 2、宋沈括《梦溪笔谈》认为是刺讽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