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恶化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整体研究,深刻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过程及机理,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社会经济由盛至衰的一个主要因素。黄土高原应大力种草造林,通过替代经济,减轻农民对土地与环境的压力,以黄土高原自然实体为核心、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为基础,在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吴双全  胡珀 《兰州学刊》2005,(5):178-180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呈现出的严重恶化的趋势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劳务输出:绩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有名的“三西”贫困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截至目前,山区8县劳动力已过百万,其中富余劳动力占五成,近年来年输出人次已达50万以上,年创收在8亿~9亿元之间,占宁南山区农民纯收入的30%,这个数字已达到了自治区财政收入的14。本文从宁南山区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对该地区发展劳务经济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以寻求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环境的制约、人口的流入与增长以及经济的商品化,使清代浙江山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发生了改变,森林逐渐变成耕地,旱地作物被推广,水利设施不断建而复废,生态系统不断地被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旱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5.
为依靠科学技术,改变宁南山区多年以来生态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状况,探索在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80年代初,国家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不畏艰苦、勇于探索的学者、教授和科技人员,在宁夏南部山区先后试办了8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它们是:固原县上黄村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牧生产结构调整基地(简称“上黄”);陶庄村农业结构改革及优化基地(简称“陶庄”);同心县河西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缓慢,跨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路径,应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多元激励机制,以形成自励式的协同治理,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与宁南地区发展新模式孙曰瑶宁夏南部地区是我国及宁夏最主要的回汉民族杂居区,也是我国主要贫困地区之一。如何加快该地区发展,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学术界及实际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通过对已有发展模式的评价,提出了绿色经济模式,并将...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早就已经恶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系统问题,主要是近百年间、尤其是工业化以来的事件。在历史时期,我国的环境系统包括气候环境、水环境、植被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直至清末以前,并没有出现完全恶化的状况,更没有出现整体恶化的状况。中国古代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部分地区或个别环境要素方面出现了暂时的局部恶化或退化的现象,但整体上仍在正常的范围内变化或波动;气候环境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9.
野外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野外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根源 ,并提出防止旅游环境恶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晋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的兴起与明清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明代晋商和清代晋商并不一样。一般来说,明初山西生态环境未恶化之前,晋商多出于较富庶的南部地区,是靠手中资本,乘开中纳粮之机,大兴商屯而崛起的。清代的晋商则在山西北部、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兴之于“走西口”和“闯关东”的人流之中。他们是随着关外、口外经济的开发,在不可欠缺的商业发展的需求中,经受历练而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