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7-27
2011年7月6日.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强调要确保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随后.广东省对外公布.到2020年实现“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25%”的目标。山东省同时也表示确保2012年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喊穷”。认为2009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14%的比例太低。希望这一比例在“十二五”可以达到1%。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决定》提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虽然《决定》没有明确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但要求的“高于”和“提高”也显示出中央在文化投入上明显加大了力度。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观察     
县乡财政公开已成硬性规定1月28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规范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范围,细化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内容。基层财政专项支出主要包括上级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去地方本级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563.79亿元。《意见》指出,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财政部门负责公开由财政部门直接安排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其他部门负责公开由其分配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  相似文献   

4.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 PSM-DID 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 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26-26
2005年~2010年.广东省县域一般预算收入从120.1亿元提高到383.8亿元,年均增长26.16%;超亿元县(市)从48个增加到66个.其中超10亿元县(市)达11个。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在出席省促进县域财政发展工作会议上透露,67个县(市)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占全省的比重从36.74%提高至46.59%.提高了9.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认真做好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日,笔者围绕“农村沼气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重庆市农村沼气建设存在以下主要困难、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沼气建设的困难主要为“缺乏三力”1、投入缺乏“原动力”。一是财政投入乏力。近年来,市级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是逐年增加,而是逐年降低,市级财政支农支出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1997年的7%下降到2004年的5.2%,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市财政对促进和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23):28-29
2006年.山西省改变了长期沿用的片面以经济增长指标考核评价地区发展的做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等5个方面44项指标组成的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全省各市、县(市、区)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分三个层次独立进行:即省本级、11个市和119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8.
县乡财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地方经济的综合反映。做好新形势下的县乡财政工作,对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最近对枝江、当阳、远安、秭归、夷陵等部分县市区乡镇财政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总的来讲,不发达地区的乡镇基本是:吃饭财政、债务缠身、陷入困境。造成目前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一是乡镇经济基础薄弱,财源结构不尽合理;二是乡镇财政列收列支比例较大,财政收入“水份”越“积”越多;三是税收征收体制不够完善,导致税收成本较高和部分税源流失;四是乡镇财政与事权不对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五是乡镇财政预决算制度不健全,对本级财政支出和债务失去监控;六是不切实际的升级和达标活动,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导致社会发展的无效支出;七是乡镇经济改革滞后,导致乡镇财源萎缩。  相似文献   

9.
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今年在恩施召开,吹响了我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冲锋号。全省列入考核的80个县(市、区)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排名正式发榜,25个县(市、区)脱颖而出,受到表彰。这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初确定对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实行新的考核办法后的首次排名和表彰。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24):23-23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最近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8年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情况。肥西县、郎溪县、绩溪县等20个县(市)首度荣膺“科学发燕尾服先进县”称号,宁国市、繁昌县、当涂县等10个县(市)荣获“综合十强县”称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财力的流失成为重要关注的话题。我国就财政资金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审计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规定,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在财力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主要是对本级财政的预算、下级财政的决算进行细致性审核,从而保证财政支出资金的明确程度,杜绝违法乱纪的现象的发生。由此,财政审计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按照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原则,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服务各环节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政管理和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管理严密、富有效率、完善配套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模式,是摆在县(市)财政行政政法部门面前必须破解的难题。迄今为止,湖北省赤壁市直34家行政政法部门全部实行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部门预算,实现了一部门一本预算,提高了对行政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能力。赤壁市的主要做法是做好五“抓”。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09,(16):28-29
根据近期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而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的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低于3.32%的全国标准.仅有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区达到或高于3.32%。其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最高的为西藏自治区.比例最低的为山东省的1.34%。提高中央及各地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比例.从而达到年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已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政府财政收入年年增长,用于官员阶层的“三公”支出占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还有相当多的人“老无所养”。  相似文献   

15.
碧翰烽 《决策》2012,(8):90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13834.9万元,全年支出决算203842.15万元。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三公经费”中占大头的是因公出国(境)支出决算1130.3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37078.69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65633.12万元。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国对义务教育的总投入只占当年GDP(117251.90亿元)的1.84%,大大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宪法第62条规定,“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全国人大的重要职权。预算法中又对这一职权进行了细化,规定县以上乃至设立预算的乡、镇人代会不但有权审查及批准本级政府总预算及执行情况,而且有权改变及撤消本级政府关于预决算  相似文献   

18.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PSM-DID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28-31
2()年前,教育“追4”行动开始。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目标至今未能实现。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报告今年的工作安排时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2,(29):30-31
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财政已成为许多地方经营城市的不二法宝。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约1.5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本级收入32580.74亿元的48.8%;2010年约2.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本级收入40613.04亿元的66.5%。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甚至占80%以上。据财政部7月1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了11430亿元,占上半年财政收入的1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