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曹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曹顺庆(以下简称曹):所谓的“读经热,”又称之为“国学热”。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会在国内出现“读经热,”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转折。近、现代之交,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学产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与中国文学一样,在西方文化夹带着政治、经济优势强行冲向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也被迫“大河改道,”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告别了传统文化。这种“改道…  相似文献   

2.
唐圭璋先生编《金金元词》中,据明注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收入元人题《碧梧苍石图》“清平调”词十六首。1983年11月,我在故宫见到《碧梧苍石图》真迹,录下画中可见之题词。今将其中可资补正的材料略述于下: (一)此图为元人陆行直作,水墨立轴,画两株梧桐与一块顽石,故名《碧梧苍石图》。 (二)图上方有明代刘稽(绥轩)跋语:“……《碧梧苍石>一幅,姑苏汾湖湖天居士陆行直甫之  相似文献   

3.
西来寺位于乐都县碾伯镇东关街 ,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 16 0 6年 ) ,寺内藏有 2 4幅建寺后不久绘制的“水陆道场”绢本画 ,保存完整、色彩艳丽 ,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属国家一级 (乙 )文物。西来寺水陆画第 18图 (作者最初研究排列顺序号 )是一幅“忠臣烈士 ,诸员太尉 ,诸朝王侯、阳间太岁”图。该图长 15 0厘米、宽 82厘米。全图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左绘诸葛亮等人六身 ,右绘五身。中层绘一戴冕旒、身着帝王装者 ,帝王前有二人。下层共绘“阳间太岁”、“诸大山王”、“诸神”十四身 ,分左右两组。其中 ,右前一身着交领红长袍童子…  相似文献   

4.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中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在《<绛洞花主>小引》一文中又说:贾宝玉看见了“很多死亡”和“不幸”,因而形成“大苦恼”。(《鲁迅全集》第八卷第一四五页)《红楼梦》写了八九百个人物,重要的不下四五十人,为什么弥漫贾府的悲凉之雾只有宝玉不但呼吸到了,而且领会了呢?为什么人人皆  相似文献   

5.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我国领土的罪恶活动中,沙俄是一个最残暴、最野蛮的敌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俄国皇帝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一个统治者。”(《毛泽东选集》一卷134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面对沙俄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是我国古代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在两千五百年前,《国风》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诗篇,流传在大河之北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它们和各个地域的民间诗歌汇合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激起多少志士为正义而慷慨赴难的壮志豪情!战国时代赵国的荀况开门授徒,经考证,五经大多是由他传授下来的。西汉时,韩诗、毛诗都源于燕赵,从韩婴(燕)、毛亨(河间)、毛苌(赵)、刘德(河间)、以及董仲舒(枣强),到初唐主持修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衡水),许多著名的大师、学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建立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中国古代诗歌健康发展的汉乐府诗,集“燕赵之讴、秦楚之风”,直接哺育了“风清骨峻”的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转变,而它的活动中心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南。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河北,历代都是文士荟萃之地,诗歌兴盛之邦,产生过不少诗人、作家。仅据手头资料,略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汪涛 《人文杂志》2004,(6):82-85
世纪之交往往是人才辈出 ,学术转型的良好契机。反思历史 ,足以使人醒悟。二十世纪的前半载 ,是“五四”精神的荡与歧出 ,造就了颇为壮观的“大师群” ;二十世纪的后半载 ,中国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但就学术而言 ,最有价值的 ,却是周扬—巴金们的“忏悔录” ,以及老一辈学者的“反思”话语。近二三十年来 ,中国又处于世纪之交的变幻中。人们呼唤大师 ,已近似笑话。仿佛只有“从头做起” ,“回到原点 (原典 )” ,才是希望。本文将要谈及的劳承万的学术转型 ,岂非其个人之转型乎 ?西方人是“为学术而学术” ,但在劳承万身上却是“…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在维新运动中,唐才常虽未像谭嗣同那样,要求建立新的心学学派,但他的言论却与谭嗣同非常相似。他与谭嗣同均自认是康有为的“门人”,以师礼事之。他们在《上欧阳瓣藥(艹彊)师书》里说: “才常横人也,志在铺其蛮力于四海,不胜则以命继之。嗣同纵人也,志在超出地球,视地球如掌上,果视此躯曾虮虱千万分一之不若。一死生,齐修短,嗤伦常,笑圣哲,方欲弃此躯于鸿濛之外,复何有不敢勇不敢说之有!” 二人极为相得,大有力倾宇宙,不可一世之概。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类重要的民族图谱,清代百苗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绘中国西南边疆“苗蛮”的形貌、文化与生活,在一帧图幅内,搭建起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桥梁.百苗图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古代中国的“华夷之辨”和清代苗疆的社会历史情境构成的对应关系,使其成为一类典型的社会性艺术.百苗图这一图类是清帝国边疆想象与具象的再现,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对苗疆社会历史情境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转译”.对百苗图作出基于叙事学和符号学的文本分析,能够得以一窥清代国家对于边疆“异己”的再现策略,并解读图像文本中蕴藏的文化符码和象征意涵.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于1995年11月1日召开了“世纪之交的龙江发展”研讨会。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负责同志,省科委、省婚姻家庭研究所省青少年研究所、省性学研究所以及院内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世纪之交给黑龙江发展提供了什么;二是世纪之交与黑龙江经济、科技发展;三是世纪之交与黑龙江社会、文化问题。 与会者认为,“世纪之交”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现在正处在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更加鲜明;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和民族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的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发展市场化、市场发展国际化趋势更加突出。世纪之交给黑龙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黑龙江与周边国家关系融洽,有一个和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主要由农民进行的群众性反帝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长河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究竟起了什么样的具体的反帝作用,却是应当重新思考和讨论的。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就有结论说,是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各侵略国的瓜分野心”①。六十年代,有结论说义和团群众。打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②七十年代,有结论说是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或者说是“挫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14.
《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了。创刊命名者不大可能依据20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在汉语学术界兴起的“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或“人文科学”(the humansciences)观念,也不会预见到世纪之交人文精神思潮对于中国现代化行程的独特重大意义。刊物标举“人文”,可能是心仪“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境界。这“轴心期”(Axial Period)的古典境界今天依然为现代人文精神难以企及。从一定角度讲,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已越发困窘了。一个违背人文学术本性而日渐强化的格局是行政化。所谓行政化,是指学者的研究方向志趣、学术选题、出…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武术活动简论——义和团活动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前的十九世纪末,正当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时刻,在神州北部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以它独特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震惊中外,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悲壮颂歌.而以“习拳练艺”为主要特点的义和团习武活动,同样对武术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当时世纪之交中华武术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文章就义和团的历史缘起、习武活动的方式与内容及其影响和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肖贤彬 《学术研究》2004,(12):148-148
《庄子·养生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其中“新发于硎”一语, 难得确诂。王力《古代汉语》 (修订本 ) 译作“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注文又说: “发, 出。”“出”变成“磨出来”, 未免添字为训之嫌。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谢质彬 (  相似文献   

17.
(一) 一九○○年伟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朝反动統治者共同鎮压下失敗了,中国人民身上被加上了一副更为沉重的枷鎖。但义和团的英勇斗爭,却打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步驟。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并吞或瓜分中国,而是改采“以华制华”的阴謀狡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所形成的“西化派”、“国粹派”、“辩证综合派”,各有优长和缺陷,其代表人物在学术思想的演进过程中,都有反思;各派之间既有激荡也有融合,相补相扶,相交融相互助,形成一幅对立统一的文化格局.在世纪之交,应本着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矛盾.以促进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司空图美学理论的精髓,是他的“三外”说: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与李生论诗书》)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与极浦谈诗书》) “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与李生论诗书》)“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所谓的,“三外”,是司空图论述审美过程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东西哲学的比较,这个在80年代曾是十分热烈的话题,到了90年代却变得十分沉寂了。继之而兴的是“新儒家热”或者说是广义的“国学热”。这里不准备讨论这一学术思潮转向的意蕴,而是想指出就在东西哲学比较冷清之时,却有王淼洋、范明生主编的60多万字的《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比较研究》)的问世。这件事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学者有了成熟的品格:不随着学术思潮的转向而轻易改换自己的学术旨趣以趋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品格的形成也是世纪之交中国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