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后,档案信息作为一项珍贵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变档案的潜在价值为现实价值、实现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目前,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国家政策、档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公民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等四个方面因素.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中要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广义主讲,档案是一种文化,如何挖掘档案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责任,在此,笔者谈谈对档案文化蕴涵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和认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价值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追求价值是认识产生的动因 ;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就会产生相应的认识 ;价值决定了评价而不是相反 ;价值决定了人必须进行一种改造性的认识 ;人的认识随着对价值的追求发展。认识是追求价值的必要手段。认识起着沟通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作用 ;人能认识什么 ,人就会有相应的价值追求 ;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质和量上影响着价值目标的实现 ;认识指导价值活动 ;认识的结果影响着价值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子丹 《学术探索》2004,(6):98-101
少数民族谱牒档案是民族姓氏家族记载一氏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口述、结绳、碑刻、纸质等形式的历史纪录 ,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其历史悠久、影响面广、内容宏富 ,堪称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 ,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但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亟待人们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它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也是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力的质和量就具体体现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上。生产力的质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体力与智力发展的程度,劳动者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也应包括在内;而量的方面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质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试论度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认识、掌握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什么是度?哲学教科书上,几乎都有这样两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其中第一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于揭示度的实质内容,说明事物的质和量的相互依存性。即: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一定的量是一定的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质依存于量。另一方面,量也总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质决定了一定的量,并制约着、规定了量的变动范围。所以,量又依存于质。对于这一条,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问题在于第二条。“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它所揭示的是度的存在形式。按照这个定义,度应该归结为新旧事物之间的关节点、转折点或临界点。然而,在这个“点”上,事物恰恰既是自身,更非自身;事物恰恰没有维持质和量的统一,而是打破了质和量的统一。因此,个人认为,“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那么,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什么是度呢?笔者认为,度是事物的质所规定的量的变动范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但是,这种质和量的统一,不是凝固、静止  相似文献   

7.
杨笑雄 《理论界》2008,(5):143-144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现代的人们不禁在想,人类最初的历史是怎么流传的?是口耳相传还是结绳记事?是刻木为契还是图画记事?这些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有关档案起源的问题。做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想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地认识档案的性质与功能,准确地把握档案工作的历史作用,就必须了解档案的起源。本文将从""档案""一词的溯源以及档案起源的条件等方面出发,探讨档案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邬焜关于信息本体论的学说早已指明,所有物体的现存结构都是载负信息的物形编码形式,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体,这就是信息自在运动的逻辑。在感觉发生时,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场的中介联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感觉是一种宏观感觉现象,而我们主司感觉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却只能是通过神经电脉冲的微观活动过程来实现。这样,在我们对宏观事物的感知和神经系统的微观电脉冲活动之间便应当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只能由宏观事物所生发出来的微观能量场来作中介。主体是人,〖JP2〗不能把主体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性存在。主客体有中介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相互的改变。人的认识必然依赖外部信息对主体感官的作用,无论这种外部信息是主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还是通过人的干预和开发之后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物质和信息都各自拥有各自的质和量,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提出了信息质的划分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就取消了物质的质和量,就架空和取消了物质。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都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这正是当代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用信息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信息代替实践,正如用物质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物质代替实践一样。  相似文献   

9.
认知就是人们认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如果这里的"人们"是在不同的文化圈与不同的价值链之中,那么,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互矛盾。广义地讲,可能世界是指能无矛盾地设想的世界,而这里的"可能"又有逻辑可能与形而上学可能之分。"逻辑可能"是指事态的出现不会导致逻辑矛盾,不会违反逻辑规律;而"形而上学可能"是指事态的出现不与相关事物的存在、本质属性发生矛盾或不一致。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既是超验理想也是经验层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这一愿景就在于化解认知矛盾,进而通过文化互通建立起人类的价值共识。可能世界理论的智慧在于,可能世界的语言不是实在论的,它是一种正确性与合理性的代名词。从现实世界就是实现了的可能世界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人类自身构建和合社会的理想,起点就在于人们的认知矛盾能够得以化解,进而形成人们相互之间的价值共认,如此人们设想的可能世界才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城建档案作为一种特有的信息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我们要以广泛的宣传为先导,为深度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拓宽通道。  相似文献   

11.
大胆地闯,首先要有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气魄。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各种要素在不断地组合、分化,致使人们往往对一些要素认识不清甚至认识错误。这样,人们改造世界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通过四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二是研究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体系。四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速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理论回到实践必须有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决策认识。 我们知道,人不仅要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即进行事实认识;评价客体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即进行价值认识,而且还要改造客体,占有客体。主体改造客体,改造世界,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个根本标志。主体占有客体,把客体变成自己物质的或精神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主体占有客体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是物化了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主体改造客体,主体占有客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关系。但是,事实认识面对客体本身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对现有的客体现象、本质和规律作出说明,它告诉人们客本质和规律是什么。价值认识面对客体存在和发展规律这个价值物,对这个价值物的价值作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历史的积累,社会的财富,档案的根本价值在于给人们的现实工作以借鉴参考。然而,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档案价值观念、档案工作自身的因素以及档案工作者的素质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消除制约因素,才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矛盾价值论     
当代哲学和社会实践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提出反思传统矛盾规律的要求。传统矛盾理解中的最大失弊就在于把矛盾视作一个纯粹的"客体"而使"价值"缺位。以价值思维审视矛盾,矛盾一经作为人所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已具有属人性质和价值底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促进着事物的变化,但矛盾并非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们认识矛盾和改造矛盾的目的就是对事物及其人的"价值"的开掘。对矛盾进行价值论分析,在于为当代社会实践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性支撑,为辩证法的重建提供一种新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国家档案由于被严格的思想文化体制所限制,一直未得以公开,这就使得人们对许多苏联党内的重大问题难以清晰全面地认识。本文从研究苏联解密档案入手,从斯大林的认识角度分析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必须掌握科学,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认识世界。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构筑知识体系,以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指南。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注意之一:这里要求的是探索未知而非掌握已知,是揭示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规律而非描述事物的表象,是构筑知识体系而非堆砌知识“散件”。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创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表达规律这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哲学概念中,对规律是这样表述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9.
<正> 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提高志书质量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不然,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一、地方特色是体现志书质量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昔遍性,就使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有了一个总的方向。然而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其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任何科学,都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每一门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或社会的一定过程、一定方面的特殊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我们在编修新方志中认识地方特色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20.
传统认识论把认识归结为认知,于是把实践检验认识的问题归结为实践检验认知或事实判断的问题。其实认识包括认知和评价,作为认识成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联结在一起的。这就需要以新的角度来研究实践对于认识的检验。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往往相互转化后为实践检验事实判断可以转化为价值判断为实践检验。恩格斯说,“当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让我们的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如果这些知觉是错误的,那末我们关于这种事物可能有什么用途的判断,必然也是错误的,因而我们的尝试就必然要失败。可是,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它的观念,并且产生我们所预期的目的,那末这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关于事物及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