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仗势欺人,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完全是为了实现其世界霸主的政治目的和牺牲他国利益维护美国利益的经济目的.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能不能顶住强权政治的压力,关键看能不能尽快实现本国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继续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把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搞上去,才能对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影响与塑造的关系。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硬实力"上的不对称,又存在南海权益问题,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有疑虑,尤其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会威胁其安全。这种疑虑削弱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信,影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各项利益的实现。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形象"去威胁化",是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东南亚国家特别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增长,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手段以外,运用军事层面的软实力来消除"中国安全威胁论",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3.
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关键的地缘空间节点。南海地缘政治格局构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为应对南海地缘政治格局新态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构建以应对南海危机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式的地缘战略体系:把推动基于共同发展的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为首选;把同相关国家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家关系作为关键;把增强南海地区海空军事实力作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生存与发展的双重需求推动中国军事威慑力量弥补欠帐式发展.然而伴随中国崛起,国际政治的"恐惧困境"心理动力与权力转移的消极心理反应,导致不少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军事反制行为.针对军事力量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中国需要确立总体把握军事威慑的指导方针,既不能放弃军事威慑这一从根本上确保国家利益的手段,又要确立超越单纯威慑的大战略观,增强军队的软实力,以此优化我国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5.
“地缘经济”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世纪之交 ,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旧的冲突模式 ,因领土争端所引发的战争在某些地区时有发生。在这些冲突中 ,军事实力因素仍旧非常重要 ,外交上也沿袭着传统的方式 ,靠加强自我保护或与他国结盟都是将军事力量转变为权力和影响的有效保证。可是 ,一种新的情况必须引起注意 :在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经济相互依存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之间 ,安全合作与经济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是并行不悖的。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 ,军事冲突几乎难以想象 ,而完全的经济合作也是不现实的 ;军事力量和传统的外交方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 ,而“地缘经济”(Geo-econ…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 ,国家利益主要是内部利益 ,同时也包括许多重大的外部利益 ;国家利益不仅需要维护 ,而且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内部的发展与稳定 ,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基础和保障 ;适宜的国际环境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条件。而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 ,能否保持社会稳定 ,能否营造适宜的国际环境 ,最大的障碍是制度风险 ,即现有制度的缺陷和新制度的供给不足。解决制度风险的思路 ,就是加快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建设 ,建立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保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基本制度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从制度上确保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范围也十分广阔,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到文化等领域。但是,就国与国而言,发生战争的潜在根源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寻求利益和权力之间的平衡。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或称权力)发生了相对变动,必然会导致利益诉求的变化,并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期间最容易导致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王东 《南方论刊》2012,(9):27-29,26
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尽管中美两国领导多次重申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均表示致力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美间政治、经济、战略互信还未真正建立,在国际利益格局不断转换的情况下,中美经贸博弈既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政治、经济、战略互信缺失的反映。显然,在当前国际利益格局转换以及"中国因素"凸显的态势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必要的政治、经济、战略互信来支撑。此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如何看待和应对美日益强硬的、带有浓厚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华贸易政策倾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策性研究,更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确保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7,(1)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日本国内涌动着推动国内改革的诉求,并出现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体制"的动向,其终极目标是走上"正常国家"的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后,日美两国将中国设定为"假想敌",解决了同盟一度缺失"敌人"的难题。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在所谓积极发挥国际作用以及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名义下,主动利用日美同盟为自身国家利益服务,不断将日本的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向全球范围辐射和投送,这一转型必将对21世纪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军红 《理论界》2013,(7):32-34
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经济利益的内容及实现方式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深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转轨对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与拓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转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之相伴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与拓展也是随着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1.
王银宏 《社会科学》2022,(8):167-180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一”的方式维护统一、稳定秩序。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下,“兵刑合一”既体现为法律上的制度规制,也体现为政治上的军事强制,以其秩序功能联结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与法律实践,实现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互动。儒家文化和“大一统”观念的文教功能与制度维系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法律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历史中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12.
自国内有的学者提出的"对日新思维"理念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种"新思维"与当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的.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的确需要"新思维",但应当是以更加理性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日本的现状和发展.不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上,都必须坚决摈弃那种"为了友好就可以放弃其他一切"的思想,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刘志云 《晋阳学刊》2014,(6):128-135
国家利益的层次划分与国际法的关系是紧密的。以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国家利益报告》为分析蓝本,结合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诸如军事、政治等"高级政治"领域,还是诸如经济、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国家利益的维护与促进,都跟国际法紧密联结在一起。具体地讲,"高级政治"领域达成国际立法的难度更大,但一旦达成,其"权威性"与"合法性"相较于"低级政治"领域的国际立法要高,国家对其更为重视,法律的稳定性也能得到较好维持。相比之下,"低级政治"领域达成国际立法难度较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有关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国际立法构成"井喷"态势。但相对于"高级政治"领域的国际法,其被违反以及修改、废除的几率更大。究其原因,在于"高级政治"领域的国家利益基本属于永久与不可变的领域,而"低级政治"领域的国家利益属于可变以及可分割的性质。因此,不同层次国家利益的特点,决定了相关国际法达成的难度、权威性与正当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论述了"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问题,特别是从其对国家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威胁与破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突"恐怖势力的破坏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构成冷战之后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本文指出了"东突"势力及其恐怖主义活动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认为打击"东突"已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化解国际冲突文献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化解国际冲突的分析框架,即"如果信息充分,并且政府决策能代表国家利益,那么国际冲突化解方案的选择一定符合冲突双方在各自约束条件下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根据此分析框架,作者则从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角度,通过对冲突双方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对比进一步得出了关于化解国际冲突的四个推论,并对这四个推论进行了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国家核心利益是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不可动摇性、地位上的重要性、内容上的普遍性、性质上的"自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国家核心利益也面临来自西方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新安全观、国家责任观、地区合作观。  相似文献   

17.
曾琪 《东岳论丛》2005,26(3):173-176
经济外交是国家为追求自身利益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和行为,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宗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追求国家经济利益,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正确合理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本国以及他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相反,片面利己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对本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的观点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一是国家的"权力","生存"和"安全"是国家的目的,"权力"则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这就构成了新现实主义国家利益的理论体系。这一国家利益观,一方面正确地指出了生存和安全是国家的重要利益问题,并指出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无论是从目的还是从手段来看,新现实主义对国家利益的界定都存在着过于狭隘和片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论利益与政治之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实现其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的实现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竞争性与协调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结合的规律性.政治是阶级社会中各权力主体为了利益而以政权为核心所展开的活动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其根源是利益,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权,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经济关系体现并制约利益关系.利益决定政治的产生、性质、变化、活动方式和内外政策.政治对利益具有反作用,表现在国家政权、政治关系的变革、政治路线、政策和策略、政治工作对实现利益有巨大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最常见的理论之--地缘政治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先后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以及"空权论",并为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在大国崛起中扮演了承担设计国家战略的使命.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加剧了国家利益的争夺.而且拓展了国家安全的领域.尤其是制天权与制信息权既成为各大国关注与争夺的焦点,又是地缘政治理论今后研究的新领域.回顾并展望地缘政治理论的昨天的演变、今天的现状、明天的趋势,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掌握中国的空间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