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在秦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他主编的《吕氏春秋》一书,是准备用作创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的.人们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从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这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四人帮"把吕不韦同秦始皇之间的矛盾歪曲成"路线斗争",把吕不韦及《吕氏春秋》视为复辟路线的代表和鼓吹复辟理论的著作,则纯属别有用心的捏造.因此,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许多学者笔下,《吕氏春秋》的思想就是吕不韦的思想似乎已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并由此前提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宋代以来读书界普遍存在的因人废书倾向,但能否说就没有受到其他成见的荫蔽呢?从《史记》等现有材料来看,《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授意编撰的,他个人的一些想法、主张,也应在书中有所反映,但具体的编撰工作,则由其门下积学之士担任。吕不韦对《吕氏春秋》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吕氏春秋》绝非其为政指南。就《史记》、《战国策》等对吕不韦生平行事及其当政期间秦国国政的记述来看,吕不韦是一个精于权谋的“闻者”,而非励精图志的改革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政见或有冲突,但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的矛盾,应主要还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与把持朝政的权相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私家著作。它成于吕不韦众门客之手,而由吕不韦主持审定并亲自作序,应该说是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哲学观点的。自汉以来,多将该书列入“杂家”。仔细研究,颇觉不然。正如郭沫若所说,该书“并不‘杂’,它是有一定的权衡,有严正的去取”(《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吕不韦之《吕氏春秋》与秦代社会的关系,认为《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为秦统一后制订的治国大纲,但因同秦始皇的思想格格不入而未被采用。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学术特点十分接近;乐正氏之儒是通过尸子而在秦地传承。从而为吕不韦所熟悉与采用;研究《吕氏春秋》杂家思想的形成,尸子这个人不应该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吕不韦其人其事,历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吕不韦是一个大投机家,是大搞复辟的反动集团的代表头子;有人则认为吕氏是一个非常不起的人物,说他对秦统一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论者从《吕氏春秋》中寻找出所谓吕不韦反君主专制的思想来。那么,历史上的吕不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本文试作论述以引玉见。  相似文献   

7.
借《吕氏春秋》之古树发理论研究之新花─—简介《吕氏春秋通论》刘建国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可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与一部奇书。在先秦诸子中,《吕氏春秋》是产生最晚的一部,其学术成就是相当突出的.但它在后世的声望不但远远赶不上列入儒家经典的《论语》、《...  相似文献   

8.
吕不韦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关系比较奇特的一对君臣。一方面,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后,吕不韦以其“仲父”和相邦的身份辅政九年,并于秦王政亲政前二年编成《吕氏春秋》。此书一出,名噪一时:“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书正是吕不韦用来教育秦始皇,向亲政前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作《吕不韦列传》时表达了三种叙述倾向,一是选择典型事件从社会运动大势的角度肯定吕不韦在秦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二是针对吕不韦淫乱秦宫闱一事,表达了道德批判的立场;三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塑造了吕不韦的形象,在充分肯定《吕氏春秋》的基础上,以价值评判为尺度表达了赞赏吕不韦的态度。吕不韦及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在秦国政治史中有特殊的意义。《吕氏春秋》通过介绍齐人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为秦统一关东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找到了理论依据。司马迁的历史"通变"观是以五德终始说为基础的,站在这一立场上,司马迁肯定了吕不韦及《吕氏春秋》在秦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在本传中,司马迁采用"互见法"重点叙述了吕不韦一生中的两件事。一是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农业、奖励耕战;二是选拔和重用贤才,同时也对吕不韦的投机行为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主席早就向我们提出了“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这个严肃的任务。在当前深入批林批孔的斗争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解剖某些历史人物,作为现实的阶级斗争的借鉴,是有意义的。二千一百年前奴隶主复辟派吕不韦的阴谋活动及其所炮制的《吕氏春秋》一书的反动本质,就值得我们给以解剖和总结,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由著名演员张铁林、宁静主演 ,南京电视台 12频道今年 5月开播的十九集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 ,塑造了一个战国英雄吕不韦的电视形象 ,对这位“买卖国家的商人 被儿杀掉的父亲”(《扬子晚报》2 0 0 1.5.2 1B7版荧屏导看栏内标题语 ) ,与历史上真实的吕不韦相比如何 ,也许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电视中有一段情节 :赢政长大成人 ,他在政治上与吕不韦产生了分歧 ,逐渐疏远了这位吕丞相。失落的吕不韦广招门客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编写《吕氏春秋》上。八年以后 ,这部巨著终于问世。那么在何处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呢 ?电视中安排在“…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和《吕氏春秋》有着同样的多舛命运:《吕氏春秋》以吕不韦的“其行不谨”而“不能与诸子争衡”;《玉台新咏》以“糜糜之音”而“受讥于后世”。这是极不公正的。实际上《吕氏春秋》是一部不朽的“春秋”,而《玉台新咏》是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新咏”,它对政治学、社会学、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声韵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独特的研究和审美价值,有待于专家学者的开拓和探讨。本文只限在编辑学范围内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有关情况及该书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是概述该书“兼儒墨 ,合名法 ,”多元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战国后期,出现的《吕氏春秋》究属何家?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以其书的主编者吕不韦所处时代的特点,从“义兵”主张以管窥其思想倾向。吕不韦所处的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原因何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要通过战争实现统一。所以我们认为,考察吕不韦对战争的看法及其所作所为,是研究吕不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抑富商大贾力主自由放任《吕氏春秋》的商业观王双《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四年,“四人帮”假借批林批孔,丧心病狂,肆无忌惮地为篡党夺权而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以批判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为名,放出一股批宰相的黑风,密锣紧鼓,南北呼应,大写其所谓“政治文章”’,说什么“《吕氏春秋》的核心是儒家”,要害在于折衷主义,“《吕氏春秋》尊儒反法,时代特点要点出来”,恶毒地以此攻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四人帮”罪恶的反革命阴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一举被粉碎。侏儒小丑们泼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污泥浊水,到头来一滴不漏地全部淋在他们自己头上。“尔曹…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一名《吕览》,秦相吕不韦集众门客所作。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凡一百六十篇。吕不韦令撰此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个人威望。书中反映了战国各派的思想。《汉书·艺文志》列之于杂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实则其余诸家为兵、农、道、阴阳、小  相似文献   

18.
一“在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对外的发展方面取得很重要的成就……东方诸国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联合不起来,只有在那里等待着被秦一个个地消灭。”吕不韦有大功于秦,在即将取得“并六国”、“一海内”的巨大胜利面前,他并未被冲昏头脑,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思考。《吕氏春秋》一书正是他集众多学者的智慧,进行这种思考的见证。吕不韦及其智囊们总结历史的教训,高瞻远瞩,认为最困难的将是如何去保持既得的胜利。他们指出:“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所著。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纪"“览”“论”各统子目,凡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成书的年代,据十二“纪”末之《序意》篇说,是“维秦八年”,据高诱注,即“秦始皇即位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 当时已是战国末期,诸候封建割据的局面即将结束,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即将到来。随着地主阶级政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一统的自觉追求与《淮南子》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秦统一前达到自觉境地的文化整合,由于吕不韦在与秦廷的较量中败北,及“始皇并天下,李斯作相,尽废先王之制,而《吕氏春秋》亦无用矣。”①汉代统一以后,百家之学,再度各显身手,“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