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边塞诗的先声——谈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是有唐一代边塞诗的高潮。然而任何高潮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平地风波,总有它的基础和准备,边塞诗也毫不例外。 在整个唐诗的发展上,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可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先行者。在初唐,写作边塞诗的作者有五、六十人之多,而其中能够开一代风气、影响后人  相似文献   

2.
唐代立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初唐诗坛都笼罩在齐梁诗风之下.7世纪下半叶开始,作为下层文人集团代表的"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相继踏上诗坛.随着诗人们社会生活基础的巨大变化,开始了有唐一代批判宫廷文学中齐梁遗风的自觉意识.在唐诗发展史上"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无论是从理论实践上,都为初唐诗的革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然而无论是"四杰"还是陈子昂从其理论、实践、地位与影响均不具备彻底荡除当时诗坛上六朝形式主义诗风的能力,他们的影响也很有限,不足以改变当时诗坛的状貌.盛唐诗人所继承初唐诗歌革新的优良成果,并不是直接来自"初唐四杰"和陈子昂,而初、盛唐间近30年的诗歌史正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元诗多宗唐,推崇“盛唐”诗风。元人在前人基础上完成唐诗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学体系建构。元人唐诗分期标准的迥异,体现了元人在宗唐背景下多元的诗学观,而不同的诗学观的现实意义是元人指摘当时诗弊继而促进元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诗歌理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出现在初唐后期诗坛上,他以其鲜明的诗歌理论主张及杰出的创作实践在唐诗发展史上写下极为重要的一页。在初唐诗向盛唐诗发展的过程中,子昂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明高 云其“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①,评价极为准确。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有当时的社会原因,又有历史的继承关系,是时代精神与文学发展的共同要求。唐建国之初,统治文坛的仍是南朝文风,南朝后期文学走上了一条消极的道路,忽视文学内容与社会效果过度追求感官刺激,这种绮丽柔弱的文学风格反映的是齐梁上层统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和高适分别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诗论和创作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酬赠诗创作来看,高适在诗歌的创作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以及诗歌的整体风格上对陈子昂有所继承,同时,在人生态度上、在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上都实现了对陈子昂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学的分期在唐诗研究中分歧最大 ,导致众说纷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本文认为“声律”和“风骨”是唐诗分期的客观因素。文章以唐诗选本和唐人评述为基点 ,通过分析“声律”、“风骨”在唐诗艺术和理论中的演变 ,认为初唐诗人所期待的“文质斌斌”的艺术内涵就是“声律风骨兼备” ,这一未能在初唐实现的诗歌理想在盛唐得到了实现 ,因而也构成了唐诗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中晚唐诗歌在声律、风骨分化的前提下走向狭隘现实主义和追求声律格调的新形式主义 ,因而出现了元白扬杜抑李的偏激的诗教理论 ,导致了重格律轻风骨的单调的唐诗选。而对唐诗风格有过全面研究的司空图 ,则最早依据“文质斌斌”的理想提出了初、盛、中、晚四唐说  相似文献   

7.
明人胡震亨编纂的《唐音统签》共1 033卷,是第一部完整收录有唐一代诗歌的唐诗总集。其中《唐音癸签》独立成卷,是胡震亨唐诗观的综合体现。胡震亨的初盛唐诗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全面宗唐的诗学观念;以"复古反正"之功赞陈子昂;以"本无优劣"评李、杜;以"风骨"论盛唐边塞诗。  相似文献   

8.
刘希夷历史地位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之音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四项内涵,在初唐近百年诗歌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众多诗人各有贡献,而刘希夷是唯一同时兼备这四种风格的诗人,这使他成为初唐诗发展的总结者。他以实际诗歌创作,预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流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以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等独特风格别树一帜,深得后世喜爱。学术界讨论边塞诗,往往盛称岑参,高适,并有许多专文研究;但对于唐代初期的边塞诗作,却很少有人论及,至于对开有唐一代诗风的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尽管许多论著中提到了,但迄今未有专文加以论述。事实是:陈子昂早在青年时期就满怀报国志向,慷慨从戎,两历边塞,在筹策安边的同时写下了许多与边塞有关的著名的诗文,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边塞诗人;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质朴刚健,曾经对盛唐边塞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作家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透视雄壮浑厚的“盛唐之音”背后是盛唐诗人之种种诗化人格,通过对这种诗化人格的分析和把握,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相似文献   

11.
胡应麟在概述初、盛唐诗坛源流之大势时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着重号引者加,下同)胡氏此说对于我们了解唐代诗坛发展之线索,确有启示。但值得强调的是:高适与其它诗人相比,他与陈子昂的关系更直接、更紧密。故本文就陈子昂与高适的前后影响,继承发展等关系作一较详的探讨,从而进一步认识陈子昂开一代诗风的历史作用,和高适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为“声律风骨始备”的盛唐诗歌繁荣所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入清以后,人们对前代的格调论仅从气格、声调考察唐诗的可行性怀疑,也对严羽、高 不具体分辨唐诗的风骨、气象,笼统地以时代论诗、强分四唐的做法不满。随着对明唐诗学反思的深入,七子们“诗必盛唐”的观念为多数论者所弃,代之而起的是对唐宋诗的重新认识定位,并形成纷争的局面。论者出自各自的文学主张和艺术趣味,在诗学取向上,大体分为宗唐、宗宋两派,互相辩驳,各不相让。即便同是宗唐,具体趣尚亦在在不同:顾炎武、朱彝尊、毛先舒等仍沿袭七子诗学观,再树盛唐之帜;王夫之立足自己的艺术哲学,推崇初唐,兼带盛唐;冯班、吴…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以先进的诗歌主张和优秀的诗歌创作,为盛唐诗歌创作的高潮揭开了序幕。他的诗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在这方面历来论者颇多,但对陈子昂诗歌的艺术风格,却大都语焉不祥,很少论述,有的则干脆略而不谈。本文即打算着重从陈子昂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作一次初步的试探。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诗人那里,《诗经》始终是被人们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正面形象而加以倡导和推崇的。从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风雅兴寄"的呐喊,到盛唐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诗经》皆受人们的青睐与追慕。而屈宋及其《楚辞》等作品,在唐诗的进程中,其命运却无《诗经》那样幸运。初唐四杰则将"精采绝艳"的屈骚作为必须摒弃的齐梁浮艳诗风的罪恶之源,甚或"亡国之音"。只有到了盛唐,屈骚精神才引起了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殷?、王昌龄等皆是代表人物。尤其是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屈骚精神在盛唐诗苑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这是文学史常识,似毋庸置疑的。近读黄熙年等点校的《古唐诗合解》(岳麓书社1989年版),却有陈子昂《感遇》诗24首之说,令人感到意外。《古唐诗合解·感遇》评笺云:“《感遇》诗十有余篇,今从合选登其二,以见其寄托之远,洗华从璞,自具初唐之骨。”校点者在这条评笺后加编者按云:“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四首,此处所录系第二、六两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作家辈出,群芳竞秀。缤纷多彩的唐诗把古典诗歌艺术推到了难以为继的高峰。历代论诗者习惯将唐代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长期以来,人们推崇盛唐和中唐诗,对初唐尤其是唐初诗歌颇有微词,影响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17.
秦汉以来,我国就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是主流,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错综复杂,汉族中央政权与边境游牧民族之间,曾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六朝、隋及初唐,反映边塞战争的边塞诗已经产生,鲍照,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都有名篇流传,但是数量不多,没有成为风气。到了盛唐,诗人们才大量写作边塞诗,它的主题已  相似文献   

18.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棵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铁民、李亮伟二先生在《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一文(以下简称《释褐》)中认为,唐代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作者翻检了有关资料,认为初、盛唐时及第举子的守选制是存在的,只是初唐时进士及第先授散当番,然后再定冬集,而盛唐时却直接定冬集。初唐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可推测得出,至盛唐时已明确规定,且渐成定制。  相似文献   

20.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也是开盛唐诗风的第一人。近年来,学术界对王绩诗歌的研究已渐趋深入和完备,但对其文章的研究却依然寂寥。实际上,王绩的文章和诗歌一样,承六朝、启盛唐而独立于初唐文坛,其在唐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