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唐代扬州是蜚声中外的繁华城市,《资治通鉴》中赞誉扬州是:“富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描绘扬州的盛况:“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常有绛纱灯万数,辉耀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但是,由于唐末军阀混战,“连兵不息,庐含焚荡,居户丧亡,广陵之雄富扫地矣”。从此,唐代这座仙境般的繁华城市被湮没。扬州在天宝时人口已达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人,是仅次于两京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它遗留给了我们许多唐人的墓葬,探索这些墓葬的情况,对于研究  相似文献   

2.
沈游 《老友》2015,(2):50-51
梅花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的高洁、不屈及耐受严寒的气质,令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为之倾心。人们络绎不绝地去赏梅,既是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是在感受春天的信息,增添蓬勃向上的活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国内观赏梅花的八大胜地。苏州林屋梅海在全国的赏梅胜地中,无论是按植梅的历史、规模、数量还是品种,苏州西山的林屋梅海都名列前茅。林屋梅海是中国最大的赏梅基地,也是中国梅文化活动中心,其中驾浮阁为最佳赏梅处。林屋梅海  相似文献   

3.
扬州在唐代是国内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都市。《太平广记》收录了大量描写有关胡商和胡奴在扬州活动的作品。通过分析扬州胡人形象,可以看出异域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及融通,也可以窥见唐代扬州城市盛况。而透过唐代扬州胡人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文化观念,也可以探看汉民族共同体对于胡人曾经有过的群体想象。  相似文献   

4.
“扬州以园亭胜” ,主要胜在营构的意境追求上 ;意境的追求是多方面园林意象图式生成、运行后的实践。自觉地保护、开拓扬州园林 ,对于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精妙结合 ,发展扬州旅游业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丝路     
《源流》2011,(7):54-55
陆河青梅陆河特产的青梅又称果梅、酸梅,是我国亚热带特产水果之一。陆河青梅种植历史有2900多年。全县现可种植青梅面积达30万亩,已种植10多万亩。品种主要有青竹梅、白粉梅、黄梅等。青梅果实富含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是很好的生理性碱性天然食品。陆河水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大量徽商辐集于扬州,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征服了扬州,对扬州的诸多方 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扬州的业儒文化、城市文化、旅游文化、婚俗文化以及休闲文化等的发展和繁荣,具 有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扬州学者在扬州地方史的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其主要工作包括广搜史料、考辨史实、贯通古今、提供借鉴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扬州历代政区沿革及运河变迁的探讨、扬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研究、扬州历史遗迹的考证与保护、扬州地方志书与地方通史的编撰等方面。在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中 ,汪中、焦循、阮元等人对扬州地方史的研究又各有重点和特色。这对于我们从事区域史研究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历史上,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大舞台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场景。清代扬州盐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在扬州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扬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扬州盐商是高消费的群体,在经济领域是时尚消费的引领者;在文化领域,他们是延揽、集聚人才的组织者;在戏曲艺术上,又是花部、雅部戏交融的开拓者;在书院教育上,更是资助和倡导者。剖析扬州盐商的多重角色身份,对全面评判扬州盐商将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在唐代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当时的人每以益州和扬州并称,说是“扬一益二”。以益州的富庶,尚仅居于扬州之次,其他各地更难与之相颉颃了。扬州能够成为名重一时的经济都会,是与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发展分不开的,这里一并加以论述。一、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地理条件唐代扬州能够繁荣,而且为其他经济都会所不及,是有各种原因的。地理条件应该是其中的一种。唐代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地区,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都居有影响全局的地位。扬州就在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中心。当时长江下游经济地区应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不过根据唐代实际上的情况,它应该  相似文献   

10.
青楼文化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扬州青楼文化的缘起,儒和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历朝都有"士妓交谊"的传说,尤其是明清时期盛行的"养瘦马"习俗,是扬州青楼文化发展至鼎盛的重要推动力。历史上的"扬州青楼"内外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风月产业在扬州的城市发展史上曾经起过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惇是清乾隆年间知名的经学家,近世学者或认为他属于吴派,或认为他属于扬州学派。就学术思想和治经旨趣的演变而论,他早年主要私淑顾炎武,有志于"考古之学";中年追随惠栋为代表的吴派,钩稽汉学精义,追驳宋儒谬说;晚年致力于依托《左传》通考春秋文明史,以"通释"求通识,超越吴派。从吴学支裔到扬学先驱,是李惇与时俱进的学术旅程。  相似文献   

12.
梅文鼎是清朝著名的历算学家,被誉为清朝历算第一人,他一生著述上百余种,对历算科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先后三次受到康熙皇帝接见。梅文鼎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也非常突出,对历史文献学中专科目录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截至唐末,扬州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座繁华之城、享乐之城、风月之城,充满物质化、世俗化倾向.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于城郊蜀冈兴建平山堂,将疏离红尘闹市,亲近山水自然,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客观上倡导了中国传统的雅士文化,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为脂香粉腻、珠翠满目的扬州城市意象平添了几许高情雅致.这种超越世俗之趣的文人雅兴,思想的根基在于对生命无常本质的深切体认.欧阳修、苏轼的两首平山堂词,既是对平山堂所指向的生命意趣的最好注脚,亦是对迷失在扬州城内滚滚红尘与滔滔物欲中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这些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彬是清代扬州著名学者之一,其代表作《礼记训纂》是清代学者研究《礼记》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该书保存了古人研究《礼记》的精华,汇聚了乾嘉学派的考据成果。该书运用考据方法辨明了原文和旧注的舛误,在文字训诂和校勘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礼记》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周潇 《东方论坛》2012,(3):102-108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人认为济水是跨越黄河独流入海的河道,因此有"河北之济"和"河南之济"的称谓,而且赋予了其"三伏三起"的神话,是与江、淮、河并称为"四渎"的一条大河。济水在北魏以后逐渐湮灭,现在已经没有称为济水的河流。济水是如何消失的,济水的遗迹又在哪里,济水消失的原因和影响又是怎样的。通过对有关济水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河北之济"的变迁过程和原因及其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春秋左传旧注疏证》是清代扬州学派仪征刘氏家族历经几代而未竟的学术名著。通过对其编撰背景、过程的分析,说明该书是清代学者尊崇经典、回归汉学学术思潮影响下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该书两大主要内容——旧注和疏证的归纳分析,概括其特点分别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和广考博征、精审独到;通过以上分析揭示该书的价值不但在于进一步疏通了《左传》文意,而且在辑录和疏证旧注的过程中,梳理了《左传》学史。  相似文献   

18.
元初南北赋家面对宋金律赋弊端,都以复古振衰救弊,在入元之初就已大力创作古赋,远早于元仁宗恢复科举变律赋为古赋。不过他们的宗尚同中有异:两者都有骚体赋,南方赋家数量多、篇幅短,范围广泛,甚至说理、文化赋也用骚体;北方赋家仍用骚体抒情,但却从字词、句式、感情、手法等多方面拟骚。两者都宗汉,但北方赋家乘元初雄浑之气,大多数题材都讲究层层铺排,夸饰渲染,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之风;南方赋家则只在铺叙家乡风物的地理赋中宗尚散体大赋。两者都有宋文赋,北方赋家多拟苏轼之赋;南方赋家多宗议论说理的宋朝古赋,有大量"击壤体"的理学赋。此外,两者一北一南,北之沉雄,南之清婉,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9.
浅谈《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以世俗女性为描写主体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作品以明代后期现实为背景 ,在世俗家庭环境和场面中刻画女性人物 ,在婚姻家庭矛盾纠葛中表现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使女性人物塑造达到新水平 ,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刻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