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藏族历史起源之猕猴变人说,其实关于藏族起源大概有以下五种说法:汉藏同源;印度徙入说;猕猴变人;卵生说、土著说,可以说这五种说法各有其合理性的因素.可文章主要就猕猴变人的合理性来阐释藏族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文学界“重写文学史”热潮的展开,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应运而生。蓝棣之从掩藏的“症候”,虽显犹隐的“症候”、“症候”与历史文化、理论的“症候”四方面入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以“症候”的发现为突破口,以“症候”的解决为切入点,以其新颖独特,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打工文学"可以界定为当下一种新的民间文化类型,其具备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与本体特质。然而,"打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本体变异的危险,其症候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创作主体由"在生存中写作"蜕变成"在写作中生存",渐渐地与作品产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越来越严重的分离倾向;"打工文学"作品呈现出主体破碎,被外在强大的社会规范与美学规范殖民的病症,被从打工者的生活环境中提取出来,接受特别的加工、改造,从而以一种变形的面目被展览。"打工文学"的出现与兴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表明了来自民间底层的打工群体具有一定的建构自身主体性的能力以及他们不懈的努力,"打工文学"应当具有独立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延续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文章试以壮族花生人神话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问题是当代藏族作家关注的焦点。藏族作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抒写。扎西达娃从简单批判藏族旧有风俗,走向深层次领悟和思考藏族文化的根脉及其当代传承之道;次仁罗布以新的叙事方式呈现藏族文化的精髓内涵,关注藏族化的当代境遇;尼玛潘多原生态地呈现西藏山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宏阔主题下生动展现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内心的复杂过程。藏族作家文化生态叙事研究揭示出当前生态批评的模式化、简单化、泛文化倾向等局限。  相似文献   

7.
善净人道十六法有两种不同内容的记载:第一种是不含十善法之善净人道十六法;第二种是含十善法之善净人道十六法。藏族传统法律不仅注重一般法律所规范的人的权利与义务,更加强调道德对众生、他人、对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后宏期的藏文法典及历史文献普遍认为,善净人道十六法是古代藏地区的主要立法依据,也是当时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唐代诗学成就斐然。诗歌批评领域,传承并凸显了一种“感悟式批评”的品诗方法。梳理“感悟式批评”的表现,进而分析其利与弊,在中西诗学比较的视野下,以期实现其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2004年神话理论研究的突出成果有反思神话的定义与以图腾主义研究神话;《山海经》研究方法的争鸣与反思等。而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者少、外国神话研究重复不前、田野调查及相关研究少等问题也亟待引起学者们重视。研究者要有反思意识,注意研究的规范化、多学科观照及加强学术争鸣与对话。  相似文献   

10.
英美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流派,在美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其内部,普遍存在对艺术批评的极端怀疑。他们质疑批评原则的普遍有效性,将批评最终归结于个人的趣味爱好,坚持批评的取消主义。然而,这种批评怀疑论存在种种理论困境。事实上,批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理性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假设之一。其基本内涵包含自利的行为动机、理性的行为目标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层含义。在理论假设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从理性人的行为动机、行为目标以及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与修正。无论如何批判和修正,“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自然生人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7类,分别是水生人、石生人、洞穴生人、蛋生人、竹生人、葫芦生人、树生人。其中5类分别发展为感生神话,唯有洞穴生人与葫芦生人神话没有发展为感生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洞穴与葫芦形似母腹,已经包含了女性生殖崇拜的内涵。自然生人神话顺时而变,保持了传承的活力,成为相关仪式传承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运动兴起.绿色马尔萨斯主义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并对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绿色马尔萨斯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以乔纳森·休斯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思想展开了积极的辩护,为解决当代人口与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认为,"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持续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更是无法建立某种关联,宗教信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只能是对立的、排斥的关系。但是,通过对四川硗碛藏族乡在"集体化以前"、"集体化期间"、"集体化以后"三个时间段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传统所想象的那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理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天人合一"藏传佛教生存理念整合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或社会状态下的具体形态,也表述为人性假设,如自然人、理性人、经济人、道德人等。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特定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和新型的人性假设,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批判与超越。从人性假设视角研究和谐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考据学人眼中的唯物史观史学——以童书业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派和史料派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两大派别。两派虽呈对峙之局,正面交锋却不多见。来自史料派大本营的童书业曾与史观派中的王宜昌、李季和翦伯赞展开辩论,公开对其进行学术评估。他并不否认唯物史观史学本身的价值,但反对部分唯物史观者的唯心的古史观及其对考据派的谩骂式批评。他指明史观派所用的是类推的方法,以史观学说为依据,以比附推断为步骤,而以求合为目的。他还认为唯物史观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时代思潮和宗教哲学。童书业心目中的唯物史观者,与1949年之后的正统认识大相径庭,其范围要宽广得多。抗战后唯物史观派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不只是政治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治文明以自由、平等等政治意识为依托,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影响到个人、国家的政治行为,成为政治文明两个最基本的向度.论述了浙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治化和民主化进程,且对浙江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化和民主化进程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类有效途径、作法做出探究,以期为浙江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化与民主化的新征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50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上所发表的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和反映新的时代的人物。文学批评特别重视对文学的社会批评、思想批评的功能的强调上,相对来说,对审美批评的功能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