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论新月派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派是一个浪漫主义流派,而从浪漫主义走向现代主义,是后期新月派文学创作中时隐时现的运行轨迹。本文对后期新月派的主要创作活动进行具体考察,粗线条地勾画出现代主义特征在新月派创作中的发展演变轮廓。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20年代,在北平成立的新月派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上一群知识分子之间的跨语际交流关系,余响远播,萦绕至今。随着他们之间往来书信的曝光,这段被传为佳话的东西方文化之遇,承载着彼时不同传统和场域的文化、思想、观念彼此照面,激荡并沉淀了丰盈的历史记忆。这场思想与文化的交汇实践,虽被岁月海浪冲刷掩埋,然而,从今天的文化与思想史语境来看,钩沉其意义和价值仍然显得非常有趣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月派同仁对于戏剧虽然都是"嫡亲外行",但他们都热爱戏剧,并且以他们贵族的方式玩味着戏剧.将戏剧视作纯形的艺术,认为戏剧是少数贵族人的艺术,认为贵族的戏剧只需要小剧场不需要大剧场.显示出新月派戏剧观的独特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5.
王雪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
和谐节奏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月派诗人,他们认为节奏体现的是一种和谐关系,即一种"音节流转和有机整体"的美学效应。在节奏单元建构上,他们追求"等时性"和"比例"感,其中孙大雨提出"音组"说,饶孟侃提出"拍子"说,闻一多提出"音尺"说。他们重视节奏层级的组织,特别注重行式建设,孙大雨对"音步内的音节数"与"诗行内的音步数"作了探讨,朱湘强调"行的独立"与"行的匀配"。在诗体建构中,新月诸人大都运用"参差均衡"的结构之法,在音韵试验中追求"统一和协调"。这种诗歌节奏追求是对"五四"时期诗歌观的进一步拓展和创造性实践,表现出了新诗形体建构的自觉。 相似文献
6.
创造社与新月派都属于20世纪初期的留学生团体。其核心成员年龄相当,成长经历相似,但由于留学期间教育经历的不同,以及回国后创业初期境遇的大相径庭等原因,两个群体的多数人最终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本文试图通过与新月派的比照,建立对创造社更加客观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月派的文学观一向被视为浪漫主义,这种相沿成习的看法其实并不确切。作为一个较为松散的文学群体,反叛浪漫、抨击感伤才是“新月”之所以成“派”的凝聚点和粘合剂。新月同人一致的文学理想是以理节情、追求秩序与规范,表现出明显的古典主义特征,在激烈变革的现代中国文学中显得格外醒目。新月派的文学观具有向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回归的倾向,同时又契合了世界现代文学放逐抒情趋于客观、克制的发展态势,对当时激进的主流文学起着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尖锐对立,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势下,以胡适、罗隆基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新月》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松散联盟——人权派,掀起了一场人权运动。他们援引西方的天赋人权观念,宣扬人权至上,要求制订宪法,鼓吹言论自由,主张实行资产阶级的专家政治;既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一党独裁,又诋毁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运动;企图使中国走上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由于他们理论上的错误与危害,政治上的落后和软弱,注定了人权运动在中国破产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虽然共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使新月派人员无论在理论还是文学观上都自然趋向于稳健、保守的新古典主义,但此文还是想力图呈现新月派文艺思想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纠缠的事实,特别是"新月"的"一双柱石"徐、闻的人生与艺术、理论与创作的不一致以及梁实秋文论的内在混乱,主要表现为:追求文学的艺术性与整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矛盾;浪漫主义秉性及创作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矛盾;梁实秋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内在混乱和偏颇。 相似文献
10.
11.
新月派诗歌总体上表现着对精神的自由与形式的完美的追求。新月派诗人的欧美留学背景及其自由主义信仰决定了其诗歌是个人话语性质而不是民族国家的集体话语。新月的这种精神自由与形式完美的追求,是把诗歌当成诗来写的艺术家的态度,而不是把诗歌当作社会改造的宣传家的态度。他们的纷争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诗歌形式与精神这几组概念来具体体现的。 相似文献
12.
新月诗派在中国既有浪漫特色,重视个人情感,追求真善美与理想,强调比喻与想象;又具象征风采,情思“苦味儿”化,以丑为美,运用象征与隐喻等现代性艺术手段。从而表现出一种以理节情、格律规范化的承上启下的巴那斯主义倾向,标志着新诗艺术进入了自觉时期。 相似文献
13.
“西化派”文化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派”是20世纪初叶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哲学派别,他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人。“西化派”对中西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东西文化的差别是时代的差别,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主张用具有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西方近代文化来取代和改造中国固有的封建文化,具有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不朽功绩。“西化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有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方东美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探索,大抵以探秘人类关于宇宙与个人关系的文化智慧为范围,以人生哲学为中心展开,但也略有一些政治论述。他的政治论述早期涉及现实政治,后来主要依托文化和生命哲学来表达,在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上都有呈现。就民族意识来说,他的很多观念与时人无明显差异;而就国家观念来说,则以注重理想政治、认同古典理想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新月派戏剧创作──以《兵变》《一只马蜂》为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月派剧作家以提倡“国剧”,以艺术地反映社会人生为己任,善于运用成熟的戏剧语言和戏剧技巧对戏剧主题进行完满的诠释,避免了社会问题剧直露地宣扬社会意识的弊病,从而为中国现代戏剧注入了艺术的新质,并由此获得了独立的戏剧品格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处在一个多维关系的统一体之中.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深入理解“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初,王礼锡、胡秋原等中间知识分子群体以《读书杂志》为主阵地,发起了著名的中国社会性质讨论和中国社会史论战,形成了在当时思想理论界颇具影响力的“读书杂志派”。在民族复兴话语下,“读书杂志派”不仅以学术探讨和思想论战构建其对中国前途的一套看法,而且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其对未来建成的“新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的国家问题的政治诉求。尽管他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归于失败,但其坚守中道、理性立场,兼容并包各种思潮,始终秉持民族主义思想,寻求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思想理念和政治诉求,在今天看来仍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青藏高原一个新型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格尔木市的两个"新月社区"入手,以民族学、人类学思路探析了近年来青海湟水流域"新月人群"大批西迁的原因及他们的生计模式;分析了生计与这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及现代化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下要求复兴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则必须看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已经秉赋了新质,看到一百多年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核心价值的转换和变化;从毛泽东的"三派文化观"到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上完成了一段心路历程的转换;作为和谐文化之根本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其本身就是马、中、西三派文化协调共生的产物;构建多样件的和谐文化,务必要求运用高度的文化智慧,协调和规范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核心价值与非核心价值的和谐共振,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培育出一个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和良性运转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