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平 《江海学刊》2014,(2):36-45
出场学研究10年来,基于"方法论自觉",深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深描理论的创新范式及其图谱,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以范式研究中心为基地,研究团队不断扩大,学派气象日渐形成。深度考察各个范式如何以差异方式创新理论,创新转换马克思主义学术图景,更准确地描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本真结构,把握创新理论逻辑,成为出场学研究与范式研究中心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为学界日益关注的出场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因何出场、怎样出场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在总体上与时俱进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与马克思主义出场逻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关联性。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有三:一是深描当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出场逻辑;二是在对资本创新逻辑的深刻批判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三是全面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学作为研究"方法论自觉"的产物,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核心范式。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必须被哲学所表征。出场学就是以表征当代中国时代精神而产生的哲学形式。承认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是"出场学"存在的基本前提,或者说,没有范式思维,就没有出场学存在的合法性。而出场学之所以能够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前提,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是一种以解决马克思哲学在某些状态下的"缺场"问题为背景、以构筑与当代中国历史语境相适应的哲学研究范式为目标的哲学研究体系。出场学存在的最为重要意义在于,它以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为主旨,试图在理论思维上实现对现实生活世界问题的"在场"超越。  相似文献   

4.
直面21世纪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出场学视域观照21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创新图谱,主要有六大创新范式: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范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创新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范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创新范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范式,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创新范式。如何用哲学的语言把握现实中这些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以便不断活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这些都是当今中国每一个哲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归纳总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重大范式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反思为前提又超越反思的实践哲学。笔者赞同出场学,因为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思维。反思与超越,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年出场的关键,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的必然要求。从出场学的角度看,应该通过与西方当代学术、中国传统思想及各有关学科对话,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精神,从而使马克思的思想活生生地在场。只有通过这一连续不断的、开放性的对话和相互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吸取对话者的思想精华,摈弃其解答中的错误,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出场学的基本概念内在蕴含着它特有的理论预设,而基于这些预设和概念,出场学又确立起独特的提问方式与问题,设定和解答这些问题构成出场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任务。这一任务实质上是一种思想史研究性质的任务,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构成出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出场学与英国剑桥学派在基本理论预设、方法论和问题形式等重要方面存在深刻的家族相似性,这使得吸收后者的概念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开辟出场学的概念史取向成为可能和必要。这一转向将使出场学大大扩展、深化和具体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同仁的强烈共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已经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民族创新意识,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回顾3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苏培君 《江汉论坛》2022,(11):13-20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于方法论上不仅关涉由选择性继承原则向整体性继承原则的新生转进,同时还应在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统摄下的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两个维度递次展开,凭借批判性创新原则规定新的出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向度。纵观国内外研究,冯契先生可谓批判性创新原则的先行探索者之一,他所提出的“转识成智”的原则不仅突破了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桎梏,而且使得中国传统智慧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得到了充分展现。基于此,才能进一步探讨由“转识成智”向“交往生成”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从而为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视域穿越思想在场的表层而深入历史语境的底蕴,强调一切思想形态对于历史语境、出场路径的深度依赖性。随着时代和空间的出场语境的深刻变化,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理论创新之途表现为走向差异之途,表现为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的相互缠绕。马克思主义出场因而是一个历史的辩证过程。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出场形态,我们需要确立的出场学观念是:马克思文本意义、文本形态、理论形态是出场语境和出场路径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1.
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成效不大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与学术的纠缠,哲学政治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文化差异的制约,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制约着相互之间的对接或融通;三是理论自觉的缺失,由于"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影响、中国传统的注经释义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制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缺乏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四是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导致了无法形成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2.
任平 《河北学刊》2005,25(4):30-34
在“马克思主义形态学”研究中,我们决不能仅仅根据文本解读就作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一劳永逸的结论。我们不能将在特定的出场语境和出场路径中形成的文本结构奉为永恒经典。我们不仅需要深刻地解读文本意义、把握文本理论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深度考察文本赖以出场的历史语境和路径。文本意义、文本理论形态实际上只不过是出场形态,是受出场语境和出场路径决定的。既然历史语境和出场路径发生了时代变迁,那么,就应当产生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场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仅表现在理论主题和理论内容上,也同样表现在理论形态的变化上。正是后者, 召唤马克思主义形态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相似文献   

13.
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原则,在审视当代人类实践状况和生活状况时,风险范式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在当代理论思维中的根本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风险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对现时代进行深入、透彻的反思和批判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出场的一种根本路径.由此所形成的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的现实境遇和理论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得以出场,其实质在于寻求从过程哲学的视阈建构一种建设性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特征、价值、坚持、应用、发展等问题的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一种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对中国较有亲和感的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另类"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这种理论定位驳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怀特海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国际风格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式"等种种不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声忆 《理论界》2011,(5):94-100
唯识学是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共同关注的大乘学说,研究唯识学不代表我们赞成其唯心主义主张,而是从哲学研究的视角来探讨其理论形态,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佛教的唯识学在传统上主要研究"八识"的分识说,然而在这个传统之主流下,还有一个潜流,那就是唯识学的"总识"理论,该理论没有形成学派和宗派,但透过历代翻译家的传译,我们可以看出"总识"思想一直被传播着,只是"总识"思想被轻忽了。"总识"思想是以佛经为载体被历代翻译家一遍又一遍地传诵着,其代表经典就是后玄奘时代的《大乘显识经》。该经阐述了"总识"是清净、无染、遍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许全兴 《河北学刊》2007,27(4):8-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在场的主要方式.教科书改革范式的出场,旨在打破前苏联和中国几十年来用僵化和教条化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以解放思想和改革精神重写教科书.教科书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因素:一是重写新的时代精神;二是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和体系;三是重建学科体系.经过包括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一书在内的诸多学者的努力,实现了学术史范式图谱的格式塔转换,并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发展.概括地讲,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四大轴心范式,并对应生成四个坐标和四个理论学术图景.轴心—坐标—图景转换形成构变,变化整体构成范式图谱,这些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创新的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