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具体表现为用工制度不规范、劳动时间过长、拖欠工资、侵犯雇工人身权益等。私营企业雇工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私营企业中的地位、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等原因致使部分私企雇工的合法权益常受侵犯。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法执法力度和劳动监察力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强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功能,鼓励雇工参与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国工会转型却明显滞后于劳动关系的转变。近年来频发的劳资冲突凸显了工会与基层工人的脱节,反映了工会在国家管理制度中转型滞后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工会组织的行政建制悖论、工会职能的多目标冲突、基层工会的"空壳化"、工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面对今天劳工保护的现状,中国工会必须调整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积极进行自身转型。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根源与走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 ,特别是小型私营企业 ,劳资纠纷层出不穷。众多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并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报复事件。马克思认为 ,劳资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从西方各国的历史来看 ,矛盾冲突的尖锐或缓和 ,也与时代的发展 ,经济形势的好坏 ,政府 (政党 )的偏好以及由此带来的劳资双方力量的强弱对比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环境共同决定了劳方的弱势地位。这一现状的改变有待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向有利于劳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2年以来我国劳资冲突对社会治安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劳资冲突与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直接相关,劳动争议涉案劳动者人数与主要刑事案件数和治安案件数呈高度相关关系;劳资冲突相对经济、贫富差距、破案率、人口等因素而言,对社会治安的状况具有相近的解释力;对我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对比分析也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众对劳资冲突的主观感受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多数公众认为劳资冲突比较严重 ,特别是对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感受颇深。但就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言 ,人们对国有企业劳资冲突的看法的影响更为明显。公众对劳资冲突的看法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对社会冲突的总体判断和冲突行为倾向都会产生影响 ,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劳资矛盾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学术界有关劳资矛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些方面:关于劳资矛盾的相关概念及内涵;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现状及影响;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原因及制约因素;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双方的博弈方式;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特点和演进趋势;缓解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对策思路。为了有效推动劳资矛盾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做好的事情是:注重对劳资矛盾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防止对劳资矛盾的现状作出极端化的判断;不能忽略从资方的角度研究劳资矛盾;重视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保护政策阶段性目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劳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中国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通过发挥国家自主性与确立和维护权利相对平等、力量相对平衡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集体谈判、三方协商、共同参与和利润分享等调整劳资利益、缓和劳资矛盾、实行劳资合作的具体机制,使劳资冲突总体呈下降趋势,劳资关系发生了由激烈对抗到趋向合作的演变。西方国家政府在调节劳资关系、缓和劳资冲突上的很多做法是极为有效的,可以为转型时期的中国提供一些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劳资利益的博弈超出必要限度会引发劳资冲突,因此,将"有效政府"理念引入劳动监察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劳动权保护的功能,并通过在价值理念上确立劳资利益衡平,在监管运作中采用协商等柔性手段抗衡企业单决制,以最终实现劳资和谐,即承认利益差别基础之上的符合实质正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的实质内涵是从计划交易秩序向市场交易秩序的结构转型,而交易秩序的结构转型必然引致结构内部关系的转变。由于市场交易秩序条件下的企业是一个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因而企业内部雇主和雇员之间必然是一种非均衡的契约关系,这种非均衡契约关系超出合理限度是当今劳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兼容机制和加强政府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时期中,经济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种表现、原因以及化解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城市边缘人口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来自农村且举家长期在城市谋生者,二是城郊失地农民.由于历史与体制等原因,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边缘性特征.长期的边缘状态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如何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下,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选择化解城市边缘人口的心理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民主冲突     
民主冲突是重要的民主政治现象,也是政治学的基础范畴。但政治学理论对民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本文试图在民主冲突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对民主冲突的概念、民主冲突的发展过程有限民主冲突、宪政民主冲突和多元民主冲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劳资政策经历了从"劳资对抗"到"劳资两利"的历史演变。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是其演变围绕的主线;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判断是其演变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劳资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其演变的内在动力;实现国家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演变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与社会冲突管理具有显著的契合性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碎片化管理”,缺乏协同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使传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冲突的复杂性、动态性特征。要突破传统社会冲突管理的困境,需要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权责体系;二是建设“整体型政府”,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四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劳资冲突的根源与消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比较“经济人”与“社会人”两种分析视角 ,探讨了劳资冲突的理论根源及劳资关系和谐的思想基础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提出了化解冲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与国家其他的治理单元不同,企业治理更为复杂,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尽管如此,民主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应受到忽视,民主化治理机制为现有的企业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我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一项有效应对机制,以民主促进企业治理着重在畅通民主渠道、员工利益表达和员工权益维护三个层面开展具有政治创新的探索性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赵洪山 《理论界》2005,(1):72-74
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劳资合作和冲突的理论演变梳理,指出各主要流派的观点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趋势,并得出劳资合作和冲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冲突的逐渐显露,中期的激烈对抗到二战以后主要以合作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环境复杂,经济形势严峻。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是由于党审时度势,科学地制定了一整套反映中国国情、切合社会实际的经济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占有突出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全面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私营经济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顺利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第一步,即首先将其导入国家资本主义。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成  相似文献   

20.
贺庆  杨冬艳 《中州学刊》2007,(3):137-141
高招政策本身具有“内生性”冲突,同时还背负着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诉求,从而滋生出一系列的“外生性”价值冲突。价值冲突是当前高招政策所必然具有的特征。这两种冲突的互动结果是走向价值平衡。价值选择是高招政策价值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