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以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为历史经线,以少数民族文学为核心焦点,以"历史与书写"、"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差异与表述"、"地理与想象"、"迷狂与信仰"五大主题为坐标点,全方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纳入到了中国现代转型的框架中加以思考,实现了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完整的图景"的目的,显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宏大完整性及学术前沿性。但此宏大的研究构架,又可能在无意识间放逐了研究的焦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视野宏大繁复、学科交叉多样的论述中,少数民族文学"本身"发展的轨迹却可能被材料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这既表现在作者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出,而最终又超越现代性理论自身的局囿所获得的新知识视野;也表现在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学无论是创作、研究还是学科发展,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把握和洞察,更表现在作者从思想史和学术史交叉点上对少数民族文学历史、现状和未来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反思和建构。将"少数民族文学"与"现代中国"相关联,不仅仅表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职业意识,而且体现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国家使命。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正式确立至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学界众口不一,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和简析。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学是符号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少数民族生活、文学中处处都充满着符号学的影子。文章从语言及言语、风俗与礼仪、对歌定情结爱等三个方面去“破译”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学的符号密码 ,去探寻少数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完成从介绍、消化西方传播学向探讨、建立自己传播学的嬗变,并拓展出许多传播学分支领域,但文学传播研究,以及其中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成果还极少见到。在此背景上进行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有其特定的意义:一是首创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领域,为文学传播学的创建和拓展奠定基础;二是突破传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模式,探索出新的研究途径;三是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博展提供素材和理论支撑。具体的研究步骤呈现为三方面:一是文献整理与汇编;二是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理论原则与方法,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结合历史、文学史描述手法,对整理汇编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资料进行研究;三是说明和阐释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对于东北文化的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6.
详细论证了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基本特点和实践意义,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所具备的跨界性、多元视角性、对话性、整体辩证性和弱化少数民族性等特点会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它所具备的反思性也能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传统观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界定是民族文学的基本问题,至今未获圆满的解决.几十年艰苦跋涉的学术之旅证明:在界定和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语言、题材、族籍三要素标准说、文化综合形态标准说和族籍唯一标准说中,何其芳关于"判断作品所属民族一般只能以作者的民族成分为依据"更具权威性.确立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概念,靠逻辑学和民族学、文化学、文艺学理论、知识的结合以及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文学交融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从各民族文学交融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当是重要而有科学依据的,将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放在民族大融合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阐述其内涵、特色和面貌,从少数民族文士对经典诗文的接受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学交往研究、少数民族代表性文士的文学影响研究、民汉文学交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科学研究。依循宗族和血缘的脉络研究元明清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现象,用家族写作的具体事实乃至细节,形成文学创作的动态过程,从而显示文学演变的真实轨迹,深入研究家族文化传统、文学传统的形塑与呈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深度比较",这要求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文学",且应具有"全球"胸襟和视野.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是一部厚重而大气的力作。该著作以全新的研究模式和理论视点 ,运用艺术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方法 ,首次集中检阅、考察、探讨新时期以来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和前景 ,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构建当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体系。这必将在中国地域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学术地位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何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应先辨析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从语言文字论、生活题材论、作家出身论三方面探讨此问题都有道理,但难免有片面之嫌。本文把问题大体确定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者创作的文学,特别是这类作者或者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以少数民族生活内容为题材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曹雪芹、萨都拉、李贽、文康、纳兰性德以及老舍、沈从文、萧乾、舒群、端木蕻良等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特性,不仅须在全球化和中国情境的双重互动范畴中觅取,更应当首先承认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内在的"普遍性"。对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特质的讨论,必须将其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自身特质的持续凸显,亦需依凭其在能够超越自身主观性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他者"对"自我"的意义。对具有"特殊性"的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普遍性"的预设,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框架下重新阐释"他者"对"自我"的意义,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张扬,从而展现真正具有"个体性"意义的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研究现状述评、创作态势综述、理论批评研究、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本质属性诸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英雄史诗和地域文学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族别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主体,32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均得到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考察和研究,展现出年度进展和收获。作家作品、三大史诗、民间文学总体探索和多民族文学理论审视等领域将会得到新的深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出发,分别从民族性、世界性以及市场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近年的发展倾向,同时也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在这种多元共生的环境中如何确认自身的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少数民族文学存在逐渐弱化的现象.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没有确定,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没有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入史逐渐弱化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少数民族身份的研究者,为了撰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将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的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算作少数民族文学,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泛化.概念的泛化会导致编写文学史的学者难以遴选真正的少数民族作品,因此常常就采用弱化或者不入史的办法对待少数民族文学.要想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的现状,我们应取的策略首先是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学内涵应界定为:作家的族属身份、作家的民族意识、作品的民族特质.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按照这三点去划分少数民族文学,就能将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学写入文学史,从而可以避免将没有民族意识的作品以及汉族作家写作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等不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品写入文学史,造成混乱.坚持经典标准,遴选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入史,遴选优秀的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作品入史,这也是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现状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被视为"微观政治学"的后现代语境中,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空间已经被无限拓宽,它的严正性不只是仅仅体现在对于年轻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正面建构,更重要的是它在积极面对创作实践所累积起来的方法论资源及其介入策略,这应当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必要的知识谱系和学术规约。在这个意义上,《"走出"的批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阐释与实践》能够给予我们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