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早年对十月革命的认知与纪念经验的积累,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协调与共产国际、苏联关系的内在需要,是促成毛泽东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因素。毛泽东不仅重视十月革命纪念的谋划,而且通过撰文纪念、致电纪念、出席纪念活动等方式,参与十月革命纪念。毛泽东主导、参与的十月革命纪念,彰显了其强化历史记忆、建构中国话语、协调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的时候,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创的楼梯式写了长诗《好!》,为十月革命铸造青铜像。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纳·赛因朝克图也以楼梯式写了长诗《狂欢之歌》,歌唱建国十周年,在革命诗歌创作和接受外来影响方面提供了很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典范,是对晚清民国以来中国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启蒙话语以"革命"为话语导向,以政治启蒙、思想启蒙和科学启蒙为基本构成,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产生了特殊的话语变奏。延安《解放日报》的启蒙话语冲突和流变,凸显了中国启蒙运动和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是苏联吉尔吉斯族的一部古老的英雄史诗。从苏联目前已出版的材料看,《玛纳斯》包括《玛纳斯》、《谢梅捷伊》和《谢伊捷克》三部。史诗的内容十分丰富,规模宏大。早在19世纪后期,俄国学术界就有人对《玛纳斯》进行搜集和研究。十月革命后,苏联科学院即组织专人记录整理。1961年苏联科学院出版了著名学者和作家撰写的研究论文专集《吉尔吉斯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文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这部史诗的产生、流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封神演义》与《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是风格迥异的作品,然而它们也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侧面的描写,体现的都是女性在人类社会早期男性话语架构下的地位,即: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既由于原始的性别魅力为男性所敬畏;同时又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附属性和奴性。事实上,通过三部作品中对女性群像描写的分析比较,揭示出的是东西方早期社会对女性的相似的价值观和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权力,特别是软权力或软实力在政治话语中实现的工具。文章分析了隐喻话语和软实力建构的相互关系,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提出了权力斗争即旅程,权力斗争非上即下以及权力即资本等软实力隐喻化图示,认为隐喻图示在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起到推翻已有权力话语体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体系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生命线"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创立百年来,无论在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百年历史实践淬炼了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若干基本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话语体系的价值指向;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不动摇,体现话语体系的党性原则;坚持探索和解答时代之问,提升话语体系的阐释能力;坚持把人民摆在中心地位,彰显话语体系的人民立场;坚持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突出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与十月革命的作用叠加,将本来即与科学具有内在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塑造为民主与科学的化身,科学也就顺理成章地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及苏联经验全面系统的理解中,因地制宜地推展、创新对科学的认知,真正解放了科学、科学家群体的生产力,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党更是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前提下成功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转向,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的抗日宣传报道虽然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但是在宣传策略和技巧上表现各异,舆论宣传效果多有不同。《新华日报》评论的内容以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大公报》关注经济,关注民间,有其鲜明特色;《中央日报》的国际评论琳琅满目,较有深度和价值。“三报”对两场战争的宣传是一个历史性“褶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对未来的历史走向起着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是晚清“救国保种”背景下的根本性话语架构,而翻译话语在晚清民族主义话语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晚清翻译家林纾的影响巨大,其与魏易合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正出版于晚清民族主义巨型话语兴起之际,在多个修辞层面呼应了这一时代主题。译者在翻译文本中倡导尚武爱国的民族精神,植入国族共同体想象,与时代话语场呼应和互动,帮助开启晚清民众的国家意识和新民思想,参与民族主义话语建构,再现晚清社会的时代追求。译本体现了晚清译介对社会意识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对多民族国家以何种形式构建国家体制有着详细的分析。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国家建构形式问题上最终是选择了联邦制形式,但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国家建构形式的思考是坚持民族自决,主张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大国。而十月革命后,列宁根据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改变了建立集中制国家的思想,接受了联邦制形式。  相似文献   

13.
回顾历史学习《邓选》──纪念列宁逝世七十周年刘建宁今年是伟大的列宁逝世70周年。列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雄韬伟略,开辟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即十月革命的道路。回顾历史,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对于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把握这个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从《论语》看"孔学",可知其作为自在自足的话语系统,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即①以"礼"为主题词、"忠"为关键词的政治话语;②以"仁"为主题词、"孝"为关键词的人文话语;③以"德"为主题词、"道"为关键词的道德话语。三者的关系相当有机并且因其统一与合谐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话语结构。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政以德"为宗旨的治国理想,在《论语》中体现为其政治、人文、道德追求的统一性、同一性、一体化、绝对化。欲知"孔学",不可不懂得这一"奥秘"。  相似文献   

15.
论贝内特的男权话语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贝内特的研究仍处于"尘封"阶段.以贝内特的"受虐者"心理为切入点,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他的三个主要文本《五城的安娜》、《老妇谭》和《克雷亨格》,其作品隐含的男权话语的矛盾:既同情女性,批评或质疑至高无上的父权;又推崇顺从的"家庭天使",呈现出对男权中心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外国文学中,文学受到政府、政党领袖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苏联当首屈一指。早在十月革命前的1905年,列宁就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提出了"党的文学的原则",即"党性原则",他指出:"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是"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①列宁明确规定了未来苏联文学的政治方向.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艺术属于人民的理论.他同蔡特金谈话时说过:"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②列宁曾针对高尔基的《母亲》的政治作用说"…  相似文献   

17.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的评价意义,提出生态化的介入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和谐共享,共有共富"的生态哲学观,将源于语言本体研究的介入理论生态化,实践"超语言学"研究,延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丁玲身兼作家和编辑两种身份,在她主编《解放日报》文艺栏时,延安的文艺空气还比较轻松,她的创作活动和编辑活动构成某种程度的互文性,从这个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其编辑活动中存在着编辑主体的启蒙立场;另外,这一编辑活动又要基于现实状况,并在与延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受众的读者的交往实践中进行,从而使丁玲表现出对革命话语的认同。因此,丁玲在《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编辑活动显示出“启蒙”与“革命”两种话语的共同作用,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体验和文化选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考茨基在1919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提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背叛,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无法存活,由此质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同时,1991年苏联的解体再次给持"社会主义早产论"者以借口来攻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实践证明,十月革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此后苏联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鲜活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早产论"的荒谬.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核心的思想蜕变.中国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是体现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两性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可以镶嵌在新闻中得以维护与再生。对于新闻中的社会性别批评性研究,鲜有人从认知角度考察社会性别的新闻话语建构。本文以van Dijk的认知语境思想为理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话语建构、社会认知理论下新闻中的社会性别建构及新闻背后两性不对称的社会权力关系本质三方面简要揭示新闻中社会性别话语建构的非自然化特征以破除原有社会性别意识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