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成果,已有研究多以产权、绩效、制度变迁等视角对其确立进行解析,但缺乏从文化传统和"官""民"互动等维度的探讨。为此,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及其内涵出发,基于"小传统"的排他性、"大传统"容纳性及二者互动等维度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小传统"对"大传统"的排斥建构了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微观基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渐进式接纳确立了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则是内嵌于承包责任制形成过程的文化机理。为发挥"大传统"与"小传统"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双向推动作用,从传统改造、文化协调和提高文化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八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它正有力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生事物,如同其他一切新生事物一样,还必须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那末,如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必须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特征。正确处理统与分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心环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实际,提出了"大传统"、"小传统"与"超传统"的概念,认为"大传统"是处理家族内部关系的道德与文化,其本质是一种私人关系道德,而非公民关系道德,"小传统"是处理家族与家族之间关系的道德与文化,"超传统"则是超越家族而站在人道主义立场的道德与文化。此为事物本身。它们都是根源于我国"差序格局"(费孝通)的社会结构,因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本身具有生发不同文化精神的多重趋向,其显性结构形成了"大传统",隐喻结构形成了"小传统",超越结构则形成了"超传统"。此为事物之根源。大传统、小传统与超传统在社会发展中的变量关系为大传统易变,小传统顽固,超传统则代表着世界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接近于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此为事物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与农民利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制度变迁都是由于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引起的 ,因此 ,本文从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制度绩效和制度缺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不但满足了农民很大的经济利益需求 ,还带来了农民社会地位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上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它虽然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但其制度发展尚不完善 ,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农民获取合理利益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什么样的农地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绩效。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若干次大的变动,其中,有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有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总体上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都取得了较优的绩效,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由于制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最后归宿,必将继续发生变动,并很有可能最终被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资本雇佣土地的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农产品逐步放开,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经济问题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的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派购,在农产品紧缺的情况下,这一制度曾起到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村经济由过去的自给自足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弊端日益表现出来了。如果仍按过去的老办法,实行统派购制度,就会限制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泛推 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家庭承包制度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其推行之初,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政策威力,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农村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在广大农村实行了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阐述了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伟大贡献,有着符合社会和农业自身要求的合理性;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产队制与责任制下制度安排的分析为背景,对农民劳动效率机制与激励机制效用的比较进行了阐述。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制度安排,由于其在分配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监督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由于农民自主经营,既无需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去评定工分与监督劳动,且又可获得全部劳动努力的边际效益,因而从农民劳动的努力程度以及劳动效率等角度去分析,责任制都是要远远优于分工制这种制度安排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轨时期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代替了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了农村土地制度在转轨时期的变迁。从理论上看,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组织成本与人民公社制度的组织成本相比确实降低了许多。实践证明,这种改革路径、模式和策略的选择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下成本最低、推进最稳、效率最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统计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生产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对粮食生产绩效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农业合作化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并改善了其基础争件;曾使粮食产量迅猛增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已达到新的制度均衡。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宜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仍应保持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形式,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第二阶段应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实行农地流转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国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但这种以均田制为特征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地承包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农地经营的小规模化。随着一些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非农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小规模经营土地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由于耕种农地的效益相对低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部分承包户不愿耕种农地而抛荒或粗放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次重要创新.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也是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但作为农村经营制度创新的新兴事物,农民合作组织目前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民合作组织必须进一步全面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产要素,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繁荣。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论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规模、整体素质等对土地流转产生的直接影响以及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彻底转移劳动力、有效调控农村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统”、“分”之辨与深化农业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从深层上对农业问题做出全盘解读.当前农业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体制问题,根源在于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改革没有找到新的出路.深化改革在于摆脱"统"、"分"倾斜上的模糊不清,明确以促"统"为原点,在内源性力量不足的背景下,应以外源性力量为主要推动力,推行由外而内的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轨迹分析及现阶段的对策思考邓大才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统”的集中功能与“分”的灵活优势,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对集体经营(即“统...  相似文献   

18.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应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甘信忠一、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目前我国在土地制度安排上唯一正确的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土地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坚持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又通过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从农户经营到合作社,又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现在面临重大的制度变迁,其突出表现是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着重分析了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集体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农村社会的尝试。但是作为集体化替代制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分散经营模式在市场化、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冲击下陷入到了"内卷化"困境中,也促使走出人民公社集体化困境的农民又重新选择了集体化道路。这种"再集体化"与传统集体化相比,在表现形式、基本性质、发展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具有经济上的规模性、治理上的有效性、文化上的契合性等正向绩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再集体化必须要处理好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契约规制与农村人情关系、组织运行效率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平衡,才能使"再集体化"获得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