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蒙古族、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达斡尔族等17个民族,是黑龙江省蒙古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境内以蒙古族民俗风情游为主的民族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显著。如何合理地开发民族旅游资源,更好地统筹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杜尔伯特县打造龙江旅游名县、构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蜀、巴的民族关系方铁早在旧石器时代,四川汉源、资阳、铜梁等地就有人类活动.[1]以后,生活在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居民,又创造了丰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周代,蜀族、巴族分别在这一地区的西部和东部建立了蜀国与巴国。关于蜀族、巴族与被统治民族...  相似文献   

3.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泰民族是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形成的族群。傣泰先民固有的百越文化因素与华夏文化因素、印度文化因素、东南亚文化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整合,形成了傣泰多元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今天的傣泰民族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群体,而非种族或血缘上的族体。我们研究傣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应着重于文化因素,而不是血缘因素和与之相关的民族源流迁徙。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类属问题,学者们作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他们所采用的某些文化特征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至使民族的类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时有些同志抱怨“搞错”了他们的族属和族名。民族识别出现误断,会给民族工作或民族关系造成某些影响。过去,判断民族类属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一些学者把萨满教包含的祈祷,赞祝,诅咒,祭献,膜拜,禁忌等,概括为“萨满经典”。在那被称之为“神谕”的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的事物背后,如果细细品究,往往能够发现产生这种文化现象之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审美特性、道德标准等等。我认为,萨满教实际上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很重要的阶段。 文中的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是指中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从语言学上划分,前三个民族是通古斯系统民族,达斡尔族则是与通古斯系统民族有较多联系的蒙古系统民族。历史文献说明,这四个民族在很久以前共同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后来逐渐南迁,有的氏族(或民族)离开了黑龙江。但从他们萨满教内容的交叉复合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黑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维吾尔人的祖先所劳动和生息的广大中亚细亚地区,就是东西方各种文化互相交流,互相渗透的枢纽地区;加之,在这一地区,至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到公元以后的极漫长的时期内,都有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和部族,同突兰人的氏族、部落和部族毗邻交错而居;再者,维吾尔民族在其漫长曲折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经过了自己独特的族体的、语言的、地域的以及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层次繁复的变迁,从而在维吾尔民族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文化素质。维吾尔文化之突兰一雅利安(Turanian-Arian)复合特性,就是来源于其民族族体过程中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上四大族系之一的秽貊系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直至灭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具有本族系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当秽貊系民族融入其他族系的民族之中,也把秽貊系民族文化的影响带入其中。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是认识这个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钥匙。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仅是这一民族文化史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透镜,通过对民族习俗与文化的认识,可以对其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秽貊系民族虽然最后灭亡了,但夫余、高句丽都创造了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在秽貊系民族在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素质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更新章权才(一)民族文化素质是通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发展目标等等,跟民族凝聚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民族文化素质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凝聚力则是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或重要标志。两者相互制...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妥善运用民族文化资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旅游富西部民族地区、兴西部民族地区,将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民 族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基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现实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凸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朝鲜族是一个深受外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其舞蹈风格必然带有外来文化的印迹。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语汇和思想内涵,需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丁宏民族认同意识,大体上相当于”旅属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识性”等概念①。它是民族心理特质的核心内容,即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感觉或意识到他们属于同一个民族,由此在民族内部...  相似文献   

12.
周星在《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撰文认为,民族关系或者族际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实际存在着的全部联系的总和。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民族关系的基本层面包括文化,经济,心理、政治等。民族文化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或民族社会彼此之间于文化上所存在的各种联系,除了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之外,文化上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文化特质的传播、接受和整合来实现的。民族文化关系的建立,使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朝鲜族不仅拥有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同时还拥有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可以相对方便地往来于韩国与中国之间进行工作与学习,但是也给很多在两国之间辗转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心灵上的迷茫与伤害。转型期的中国朝鲜族小说通过其所塑造的韩国及韩国人形象、回国朝鲜族形象或朝鲜族村落的现实,反映了这种双重文化身份所带给他们的优势以及对于个人及朝鲜民族集体造成的创伤,同时也预示了中国朝鲜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发生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族认同发生论王希恩一、民族认同发生的前提民族认同是民族意识的基本构成,指的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人们都在一定的民族共同体内生活,自呱呱坠地时起就不断受到自己族体文化的熏染,形成为自己族体所制约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当人们未与外...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民族族称的命名理据及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符号.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传达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和精神信仰.古汉语的民族族称纷繁而复杂,既有自称,也有他称,同族异名现象非常普遍.古汉语民族族称的命名方式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原居住地、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图腾崇拜等成为命名的理据.民族族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与民族意识,而且浓缩着该民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岑红  印少云 《学术研究》2012,(5):115-121,160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挖掘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族称,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找到了重要的认同符号;他们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宣传民族主义,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精神动力;他们以西方新型的政治文化观为思想武器,不懈地致力于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他们同时也是构建民族国家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中华民族真正凝聚成为一个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个可成其为民族的越人族体,泰人也不是越人演变而来的,傣泰民族在汉代以前的历史的追溯已无意义。傣泰民族可追溯的源流在汉代云南滇中,并随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傣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与发展中保持了水稻种植、“勐-阪”制度与文化的复制模式,使傣泰民族的先民们能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定居并壮大起来,从而在今天形成了一个傣泰民族居住的文化圈。傣泰民族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基于共同的民族渊源关系,人们互相理解、宽容、合作、开展社会与经济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理解傣泰民族文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马卫华 《学术论坛》2012,35(3):179-182
民族诗学是在理解中国各民族社会、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区别于民族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较之现实权力、利益的分配、争夺与妥协,它更关注的是各民族成员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与丰盈。它要求以一种更具现实超越性和诗性的眼光观照他族的自然与文化生命存在,使各民族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更具精神深度,从而促进民族交融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我国的经济更具活力。同时,它给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好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地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的各个方面。民族语言文字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又是市场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非经济因素。民族语言文字是继承、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工具;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面对目前市场经济的挑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力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向前发展。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下面就拟对我区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