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对江苏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历时一年的积极应对,江苏经济逐步企稳向好,但危机使江苏现有发展模式中的缺陷充分显现出来,需要有针对性、全方位地提高,为江苏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文/无锡轻工大学唐建荣夏国军尽管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久治不愈的企业亏损问题和不断扩张的债务链现象及挥之不去的通货膨胀等事实表明,中国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改善是不同步的。由于改革初始条件的制...  相似文献   

3.
国内经济研究机构和学者普遍认为,SARS危机是外部冲击危机,实际经济增长率受到外部干扰后,将会围绕着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曲线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关联度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关联度系数的大小,说明内需是决定性因素,外需是重要因素,并给出一些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历了快速、持久的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3.16%.2006年人均GDP突破2万元.是1978年的63倍。这一增长奇迹的背后靠什么力量支撑和推动.各时期的增长差异是由要素投入的差异引致.还是由生产率变动造成?这些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劳动成本低廉的同时为城市的建设、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低劳动成本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增长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之一。农民工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不是通过殖民战争模式来实现,同时,也与亚洲"四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顺利步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PSTR),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征,并对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合理规避路径。实证结果表明:相关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生平滑转移;不同收入阶段,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高度相似;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以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作用消失,产业结构、最终消费率、贸易开放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稳定在1.5%、-30%、10%和10%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消极效果大于积极效果;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中国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是指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基期相比 ,实际增减变化的总量或比率。从需求方面看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三个驱动轮子的推动。本文拟从三大需求着手 ,对广东 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及需求拉动情况作一分析 ,旨在保持三个驱动轮子协调发展 ,促进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现状及特点分析90年代 ,广东经济经过 1993年的增长高峰之后 ,近年来 ,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1999年与高峰期的 1993年相比 ,下降了 12 .8个百分点 ,其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驱动轮子表现不一 (参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单探讨了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推导建立了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给出的舍人力资本的柯布一道格拉斯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均衡路径模型,最后对中国1978~2006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模型变量闯具有均衡关系,并发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及其他相关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摘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析所谓弹性 ,是两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 ,反映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 ,表示某一需求增长一个百分点 ,能拉动GDP增长多少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引入索洛生产函数模型对弹性系数进行估计。根据生产函数模型 ,将GDP作为被解释变量 ,三大需求作为解释变量 ,有如下公式 :GDP =A0 XaTβLγX、T、L分别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 ,a、β、γ分别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将上述公式两边取对数 ,…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代表性粮食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中国23个稻谷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判断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增长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观察期内劳动力、农业机械与化肥产出弹性均值分别为0.066、0.050和0.005,其他要素整体趋势波动较大,均值为-0.459。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劳动力投入和其他要素间替代关系显著较强,化肥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关系较弱。不同功能区稻谷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土地生产率,数值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稻谷生产已从土地生产率导向路径转向劳动生产率导向路径,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适合的粮食生产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北省为考察对象,运用协整方法和ECM模型探讨GDP与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增长与需求要素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各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性质,并得出一些有实际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为确保全年国民经济增长10%目标的实现,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1至3季度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2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尽管离10%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任务仍相当艰巨。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选择国内消费、投资、出口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从经济运行关系看,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断推动着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发展。构成使用总量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净值对经济增长均起着推动或制约作用。由于进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一般保持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5.
胡靖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3):67-72,79
在经济增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深圳三大产业发出了不同的就业需求信号。预计到 2 0 1 5年深圳就业仍然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其中 ,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速度将放慢 ,第三产业就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目前 ,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包含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了可再生资源.研究经济平衡增长路径的稳态特征及增长率,并分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资源的再生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出发,通过构建最终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用广东省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作实证分析后,得出:消费需求在总量、速度和效率上都远比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两点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运用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模型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突变点,Prais-Winsten AR(1)和OLS对突变点前后不同增长阶段进行回归,并解析结构变化、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素是资本、劳动、对外开放和城镇化,阻碍经济增长表现为结构性、制度性因素不断增多增强;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将成为增长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河北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准确、客观地测度各生产要素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积极的作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 Douglass Function ,简称C—D生产函数)是一种从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中,分析经济增长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对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模型为: (1)(1)式中:Y为产出;K为固定资本存量;L为从业人数;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A为技术水平。在两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中,劳动投入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统计-动力建模方法对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演,探求相互之间的动力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月度变化之间存在双向正向驱动作用,且前者对后者的动力驱动效果更加显著;(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GDP的月度变化均不稳定,下一月度的变化对上一月不具有依赖性或连续性;(3)入境旅游人数无法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月度变化起到二次非线性或线性驱动作用;(4)GDP对入境旅游月度变化的响应主要依赖GDP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交叉作用,入境旅游人数因子会降低对GDP的动力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