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引入兼具"财政性"和"金融性"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旨在回顾脱贫攻坚过程中其对南疆四地州已脱贫县收入型贫困、教育型贫困和医疗型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分散与减缓效应,探索其为乡村振兴的接续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已脱贫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减贫效应并非呈现线性化常态,而该地区减贫效应地发挥需要跨越不同的门槛节点.其中,在抑制收入型贫困时需要跨越双重门槛,对医疗型贫困的减缓则仅需跨越单一门槛,而对教育型贫困的分散与减缓无显著的门槛特征,即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减贫效应在贫困维度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乡村振兴金融政策的匹配与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经济增长是否一定有利于减少贫困的问题,国外相关研究始终存在争论。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贫困地区增长差异的两个主要来源:增长的部门构成和多种因素的初始状态。如农业和非农业增长对减少贫困的地区间差异,以及财富分配的初始状况、基础教育水平、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和非收入因素等对减贫成效的诸多影响。此外,还就减贫的非均衡性和测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经济增长无疑对减贫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这是贫困减少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非是贫困减少的充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性质、结构,初始条件,市场效率以及政策取向等经济、非经济因素都会对减贫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共支出政策减贫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支出作用于贫困的机制机理、公共支出减贫干预、公共支出政策减贫效应、公共支出受益归宿等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该领域文献的研究梳理发现,近几年来对公共支出政策减贫进行空间经济分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具体宏观经济政策应和特定区域空间相联系,没有空间要素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公共支出政策减贫低效和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空间要素的分析。基于此,提出于公共支出政策减贫研究中导入空间概念,诠释公共支出政策减贫的空间作用机制,对公共支出政策减贫进行空间甄别与检验,通过要素的空间流动纠正要素空间上的错误配置,有利于实现经济空间优化,获得动态减贫收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年、2017年、2019年三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的差异,并对城乡社会保障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政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镇的相对贫困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险、医疗报销、社会救助等政策对缓解城乡相对贫困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社会保障制度在城镇和农村的减贫效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镇社保的减贫效应达到11%,而农村社保的减贫效应仅为2%.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低抑制了社会保障政策减贫效应的发挥.未来国家需要在多维度上进行社会政策改革,才能逐步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测度和识别农村贫困的指标,如贫困线、贫困指数,以及不同的贫困测度方法,基本上把女性贫困和男性贫困视为无差别的贫困,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研究与实施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中性特征,忽视了农村妇女比男性更易陷入贫困,更具脆弱性的特点.构建基于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的贫困测度方法,有利于加快对农村妇女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扶贫减贫进程.  相似文献   

6.
精神贫困作为减贫政策的话语实践或研究概念,一度被视为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原因。 随着贫困研究及减贫干预实践的深入,精神贫困开始作为一种贫困的表征或减贫干预的意外后果而存在。纵观西方贫困研究的历史和实践,精神贫困在致贫、持贫以及减贫干预中的影响不断受到关注和讨论,形成了作为致贫原因、贫困表征以及减贫干预后果的精神贫困等不同解释维度。 文章沿时间顺序追溯和梳理西方贫困研究脉络中的精神贫困问题,旨在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精神贫困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理论关照。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女性贫困问题和女户家庭(女性为户主的家庭)贫困问题业已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对女性贫困产生的原因、女户家庭贫困的类型细分及其脆弱性等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当前为我国脱贫攻坚关键期,女性贫困及女户家庭贫困问题研究成果对扶贫对象瞄准、减贫措施精准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是我国减缓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又会削弱其减贫能力,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需要具体分析。基于2001—2012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中按收入分组的数据,估计出江西省农村贫困的规模,计算出贫困的经济增长弹性和收入分配弹性,并通过贫困的动态分解得出经济增长的减贫指数。结果发现,近年来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此影响下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不同。此外,经济增长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大,贫困距次之,平方贫困距最小。因此,为加强经济增长的减贫作用,政府的政策重心应逐步转移到收入分配问题上,并且要特别关注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系统GMM方法对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城乡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以劳动密集度为切入点对城市化影响贫困减缓的关联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化能有效带动西部地区呈现贫困减缓,但城市化的减贫效应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化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密集度体现减贫效应。劳动密集程度更高的城市化模式更为有助于西部地区贫困减缓,因此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强调人的城市化以及本地要素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县1999—2004年面板数据,研究贫困地区农民动态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县农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短期贫困,同时,农民收入不稳定,收入面临风险较大;不同地区导致动态贫困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动态贫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土地面积和家庭的基期、户主民族收入对两省区动态贫困影响都显著,土地面积大、基期收入高的家庭更容易远离贫困;丘陵、山区地形、户主汉族、没有扶贫项目都更容易使内蒙古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劳动力个数多、家庭负担重等因素更容易使甘肃省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因此,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应细分贫困类型,根据不同的贫困特点采取相应的减贫措施,并且将扶贫与低保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短期贫困和长期贫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印度独立后农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并对这期间农业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重点探讨了印度贸易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及其对农业增长、贫困削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贸易自由化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使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向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方向转变。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在粮食安全方面,人们的粮食物质上的可获性已经得到满足,但粮食经济上的可获性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今后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部门来增加就业和削减贫困,并最终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扶贫瞄准方法与反思的国际研究成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扶贫瞄准是发展干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分,提高扶贫瞄准精度常被当作提高扶贫效率的一种途径.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和扶贫速度趋缓,使得国际社会对扶贫瞄准的讨论升温.文章回顾了这一议题最初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四种针对贫困个体的扶贫瞄准方法,并梳理了国外学者从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对扶贫瞄准展开的反思.总之,扶贫瞄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不能仅由瞄准精度指标来衡量,瞄准精度与扶贫效率的关系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合理的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农民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因此研究农民的贫困现象,必须要研究不合理制度对农民利益的剥夺。文章分析了针对农民的不合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赋予农民与市民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农村贫困原因复杂化。为了配合政府职能转移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探索新的扶贫思路,NGO参与扶贫开始受到重视。由于资金使用较为灵活、试错成本低以及在扶贫点上动员和参与作用较明显,NGO在启蒙农民的公民意识、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和将农民重新组织化方面能发挥作用。然而,我国NGO相关法律法规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扶贫类NGO也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探讨的课题。文章将一些致力于公共卫生防治、环境保护的NGO也纳入广义的扶贫范畴而加以分析,分别从NGO组织内部的公益宗旨、理事会治理结构、组织目标多元化、人力资源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农村社区扶贫类NGO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 文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梳理了贫困文化论的原初含义,回顾了其传入中国之后的意义变迁,并批评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误用与滥用情况。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承认,造成了贫困文化论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的当代并置和矛盾冲突。 最后,以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了国家发展主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两种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信息环境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结合贫困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贫困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及原则、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政府利用NGO参与扶贫问题的研究在公共管理领域逐渐展开。政府利用NGO参与扶贫开发,在地位与机制、模式与途径、意义与效用等方面各有特点,政府利用NG0推进开发式扶贫是一种共赢的发展之举,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NGO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扶贫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贫困作为贫困重要范畴之一往往被忽视。经济增长新理论已逐步从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转而突出人力资本对经济进步的贡献。文化教育可以形成文化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扶贫主张从文化教育着手,注重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对社会转型期的适应能力。本文聚焦于农村的文化贫困现状,通过研究提出一些与农村文化扶贫相关的建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乡村建设运动的目标、核心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阐述,挖掘其平教思想与乡建运动目标“民族再造”的历史使命和意义,探寻其平教思想与乡建运动的“四大教育”核心理念和“三大教育方式”的实践经验,及其对当代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的借鉴意义。并对凉山州扶贫工作的历程、现状、成绩及其扶贫政策和扶贫模式进行梳理。探讨凉山州落后地区脱贫困难的原因,借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针对凉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为主线,突出教育文化、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扶贫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能源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它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标志。在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部分地区的发展。为了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贫困的问题,本文将对能源贫困的相关文献做出总结,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基础。能源贫困是一个抽象概念,通过量化的能源贫困指数,以便定量研究能源贫困问题。本文着重对能源贫困概念的界定、衡量能源贫困度的方法、能源贫困的指标体系构建、解决途径的研究及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