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在对抗战题材的话语操作方式上、在对抗战题材的表现宗旨上萧红都采取了与东北作家群所代表的主流作家所不同的表现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避免了救亡主题的表层化与急功近利性,突出了被战争的主流话语所掩盖的女性声音,使其创作具有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共时意义,并拓展了东北作家群乃至整个抗战文学的表现空间,提升了整体创作品格,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北作家群满族作家不但最早发出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文学怒吼,而且忠实赓续中华文学的优良传承,以丰沛充盈的爱国激情写真抗日英雄;遵循中华民族道德标准,以多姿多彩的手法塑造粗犷豪放的英雄;高擎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以多维多元的方式刻绘性格复杂的英雄,从而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亡时期坚守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高扬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左翼青年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人物塑造、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审美追求、独特贡献及某些局限性 ,进而指出 :左翼青年作家群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 ,结束了新文学史上“革命文学”的时代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期 ,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大量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权主义思想,与其家族小说相比,赛珍珠抗战题材的小说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其女权思想。在她的抗战小说中,女性在战争中获得成长的社会历史空间,女性与民族共生,并能够指引男子的抗战事业。因此,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赛珍珠的女权思想,更有助于启发人们深入探讨女性主义的内涵和女性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先锋派与新写实派小说创作内容、表现手法的特点,分别从两派作家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作家们的人生阅历两方面比较武汉作家群与江浙作家群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路翎对英雄极为推崇,对军人形象偏爱有加,但他笔下的英雄内心多狂躁不已、焦虑不安,拥有一个惧怕死亡又要战胜死亡的悖论心结,且在多重心绪的汇聚与挤压下,英雄内心的焦虑有时会外化成暴力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以缓释焦虑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路翎式的英雄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体验与理念设计,有时也具备"精神奴役创伤"和"原始强力"的精神特征,但英雄们仍难免常常扮演着怀揣英雄梦却又永不可及的零余者的角色,演绎着英雄的悲歌与悖论,折射出路翎英雄书写的情结梦。抗战胜利后,路翎尝试以幽默的手法解构这一心结,但这却使他陷入更大的痛苦与荒诞中。这折射出路翎英雄书写的失落与错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战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经历了本世经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末和新时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作品迭出.成绩斐然.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联军站在全国抗战的最前列,其斗争是极其艰苦卓绝的.由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密依靠抗日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迎来了东北的光复和全国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情和性格心理,而且在语言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就开放情怀而言,他们表达了土家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变革欲求,对民族性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冷峻的解剖和批判;他们继承了土家族文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却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多元创造。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小说,不以情节叙事为重心,而是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引进抒情功能,散文化的抒情性成了她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萧红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抗日小说以本民族精神及本民族体验的真实性而与其他的抗日小说有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别是把原住民的原始英雄主义与抗日精神结合来写的作品,一方面显示了原始英雄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意义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既显示了原住民作家创作的独特性,也显示了这样的题材也许只能是原住民作家才可拥有的专利和特长。  相似文献   

12.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秦弓 《南都学坛》2007,27(4):60-70
由于时代的急切召唤、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报效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作家对正面战场予以明确的认同,但由于文艺创作的个性化特征、作家的自由性格、在野身份,同制度化的政府、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军队及残酷的战场环境,有着诸多复杂的矛盾,所以,感情的贴近、理性的认同与切实的行动之间有时会产生一些距离。作家走进正面战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作为战地记者采访、慰劳与访问、文艺宣传、入伍、动员参军、培训译员与文学创作等。当局政策的左右摇摆及日本宣传的无孔不入,给作家与正面战场的关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四川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与大后方。四川尤其是重庆地区虽然遭到日军的重点轰炸,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仍呈现出历史上较为活跃兴旺的景象。八年抗战中,四川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抵御外侮,共度时艰,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并由此而形成了“爱国”、“战斗”、“奉献”、“乐观”、“合作”的四川精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风格的某种一致性,同时在时间上又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不容忽视的区别,在空间上形成了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分割的政治地理格局,需要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区域文学互动带来的变化认识抗战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西南地区一个十分落后的省份,社会发展各方面都相当滞后。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邮电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呈现出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中国科学的发展进程,包括中国科学社在内的诸科学团体、学术机构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倍尝颠簸劳顿之苦。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社社员们因陋就简,继续开展工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此战争的考验,广大社员的觉悟得以提高,社团自身也由书生意气的“学院式”路线,完成了向现实性路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策略,并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伪军。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川康建设视察团是在一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后,由川康建设期成会组成的。视察团分赴川、康两省考察之后,编拟了《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为建设大后方落后的川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川康视察团的成立是川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落后的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抗战背景下凸现的结果,也是顺应各种政治力量的需求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