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具体分析中国民族、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揭示了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纲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民族观浅说张为波毛泽东的民族观是其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与中国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是毛泽东民族观产生和存在的大前提。生长在内忧外患年代的毛泽东.耳闻目睹...  相似文献   

3.
周梅兰 《兰州学刊》2005,(1):243-244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处理民族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毛泽东的民族理论,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毛泽东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形成了民族问题的系统理论 ,并以此为指导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性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 ;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建议社会主义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竞争力不足。比较优势是基础 ,竞争优势才是核心 ,才是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西部民族地区只有抓住机遇、利用机遇 ,转变观念 ,改革体制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找准产业升级的正确方向 ,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资源特色和生态特色的知识化工业 ,把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民族地区工业的竞争优势 ,以知识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将工业化革命进行到底 ,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区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跨越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本文以青海发展为线,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利弊条件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民族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成就以及对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引起党政部门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桂霞 《青海社会科学》2005,(1):119-123,145
以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交流为主线 ,分析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本文的立足点。基于此 ,本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阐述了西部开发对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引发的种种问题 ;并就如何在大开发的进程中推动民族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地位。本文从西部地区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人手,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心理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民族矛盾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对民族矛盾的解决路径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涵  刘晓鹰 《阴山学刊》2005,18(6):87-92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利,根本原因是区域经济理论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的区域发展思维。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西部的城镇化水平和区域经济难以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三分构想”的提出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简要回顾,从如何提高总体开发效果的高度,探讨了进一步实施好西部大开发必须重点处理的关系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论(美学/诗学)中的结构特征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承万 《河北学刊》2004,24(4):24-27
西方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概念”为起点的逻辑推演体系 (原始范式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 ,其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 ;中国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意象为起点的纲目网络体系 ,是一种“天人合一”观 (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相关联、协合 ) ,任何“概念”(字 /词 )都关联着“天—地—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造成理论体系在结构形态上的巨大差别。不明乎此 ,中西比较研究势必将陷入一片盲目和混乱之中。眼下的弊端主要是以西代中 (以“逻辑推演”代替“纲目网络”) ,因此难以走上规范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6.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1956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许多正确思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全面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企业的总体规模大、质量低、效益差,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此,作者在分析西部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开发我国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西部贫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贫困文化是一个建构在西部贫困区域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贫困文化的学者的大量论述基础之上的并不十分严密的概念。其实质是对西部贫困区域内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解读。在解读和剖析该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西部贫困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它是“原始性”和“制度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现状往往表现为“文化失范”;西部贫困文化是可变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会溶入文化现代化的潮流。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一方面应在经济扶贫时关注文化扶贫,力争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构建出适合西部社会发展的“规范的”文化模式。另一方面,要在西部开发中汲取西部贫困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博采众长,努力与市场经济接轨,避免这一文化走向封闭、淘汰或西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