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朝起家官明辨清浊,秘书郎和著作郎乃清官首望,素为甲第冠族独揽.北魏中叶贵族化运动继承摹仿,安排胡汉贵胄释褐秘著,出土墓志资料对此高调标榜,足可充当研究样本.北魏为秘著出身设定异常严苛的候选资格,只有世资旧令三品官爵以上的四姓膏腴之家方能入围.鉴于秘著解巾的崇高声望和坚挺效力,引发高门之间的激烈竞逐,导致任职者乡品超品与一品高下混淆.以宗室为首的代人勋贵呈现压倒中原旧族的绝对优势,凸显北魏的国家性质.秘著起家预示仕途飞黄腾达,首次迁转即破格提拔,最终官至显职,诱惑士族趋之若鹜.胡人大量秘著解褐还标志着文化水平的整体跃升,引领贵族时尚潮流的文史之学为其必备素养,这与南学北渐休戚相关.墓志反映的秘著起家现象是透视中古北方士族制度的重要窗口,也是解析北魏统治结构和身份等级序列的绝佳样本,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阀阅流品乃中古士族制度的核心要义,家世背景是身份地位和权益分配的决定因素。经历士族化风潮洗礼的北魏深得其中精髓,它遵循从旧原则,以具有蓝本意义的晋品令为基准,综合统计曾祖、祖父、父亲三代的官爵世资,均值一至三品者为膏腴,四至五品者为甲乙丙丁四姓。这两者的层级位差突出表现在乡品和起家官品方面,常制膏腴乡品一品,以五品官释褐;四姓乡品二品,以六品官释褐。这种新格局不仅造成士庶天隔,即便在士族阶层内部也出现分野。北魏秉承魏晋士族制旨趣,结合现实统治需要,形成唯门第是从的贵族体制,但它阻塞社会流动,造成身份凝固,势必让位于上下对流通畅、洋溢生机活力的庶民时代。  相似文献   

3.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与前朝制度无大差异,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在法理上,其一直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就其出身与入仕途径而言,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相对都较高,多数通过科举等进入仕途,起家官相对也优越,在唐前期各朝几乎都有非郡姓出身吏部尚书,说明唐前期已开始摆脱南北朝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力的局面,在用人上已表现出不拘一格的态势.而唐中后期士族出身者特别南北朝旧士族为保持其门第兴盛,必须倚仗科举入仕,加上科举入仕已为重要入仕途径,故而出自士族阶层者逐渐增多.科举出身者在吏部尚书担任者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前期吏部尚书起家官情况比较复杂,至后期较多起家为校书郎者,起家官中为地方官且为节度使属官的情况是后期独有现象,人数不少,乃后期可考起家官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是研判中古历史的第一手素材,北魏早期史料匮乏赖以补充和校正。新见北魏杨琏墓志是透视北魏前期社会历史的重要素材,然其丰富内涵惟有结合同籍人士刘玉墓志方能深入解读。二人同为西恒农胡城人士,先祖为汉将李陵部众,出击匈奴兵败被俘,从此流落草原诸部,艰辛繁衍生息,直至北魏辗转投靠,以匈奴化汉人的姿态成为代人集团之特殊成员。他们顺应士族化趋势,伪冒郡望,攀附弘农名族,反映时人门第速成之功利心态。其近世功绩履历构成实际的姓族门资,杨琏高居华腴等级,刘玉跻身甲乙丙丁层位,彰显北魏遴选士族体制至上、酬赏勋绩的特性。他们根据世资拥有相应的仕进通道,即以禁卫武官释褐,而后外放地方郡县。两方墓志洋溢贵族气息,其中反映北魏早期士族制成就的节点尤为关键,说明士族化是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绝非孝文帝厘定胡汉姓族一纸改革诏令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春,元苌墓志在河南省济源市出土。该墓志详载墓主元苌的生平履历,志文中提到的职官制度如大姓内三郎、平城司州俟勤曹、诠量鲜卑姓族四大中正等鲜见于史籍文献,故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此外,墓志追溯元苌祖上所用庙号、爵位传袭、起家特点、仕宦类别及赠官等级诸问题也值得细加辨证。元苌虽有天潢贵胄的名分,但其墓志的篇章架构和语脉文风与同期士族化倾向显著的邙山宗室墓志殊异,进而联系他葬地偏远的事实,可知洛阳时代身为疏族的平文后裔的地位渐趋边缘化,而这种不利因素反倒使其深得宣武帝的赏识和重用。墓主元苌的人生经历堪称北魏历史变革的缩影,也是王朝宗室政策的真实写照,元苌墓志的史料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收录五千多方唐代墓志,其中宫女墓志一百多方,占近2%。这些亡宫墓志涵盖二至九品及失品、无品的宫女。墓志简洁明了,概括了宫女从入选到丧葬的一生,但不少墓志语言相同或仅简单修改丧葬年份,体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文风及程式化特点。在唐代亡宫墓志铭中,有些明确标明了职位和品阶,如刀人、典灯、司制、司设、典饩、才人等;另有品阶的亡尼宫如七品尼、八品尼等,其他则泛称宫人。大多数宫女都有品阶,最高为二品,低者为九品,岁数从20岁到85岁不等,然而这些墓志铭的书写并没有太大区别,常见格式为:…  相似文献   

7.
唐代墓志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四者在制撰过程中关系发生变化。墓志刻工具有身份随意性,分工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凭借精湛的镌刻技能,可获得丰厚酬金。墓志镌人因出身低微,技艺世代承袭,具有保守性。一般而言,官府墓志刻工只允许担任本署令的伎术官,但在唐代墓志中亦存有特例。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因墓主形成一种稳定的团队结构,这种结构在墓志制撰过程中因群体性合作得到强化和认同。  相似文献   

8.
汉晋帝后丧葬,例选显宦名族子弟为大行灵柩挽绋,通过仪式展演昭示君臣同心同德的和谐局面。降至北朝,挽郎在礼仪角色基础上逐渐派生出仕宦资格及仕进途径的政治功能,在九品官人法之外另辟新的入仕门路。遵循贵族社会阀阅流品法则,选拔挽郎注定要与家世门第紧密捆绑,但其宗旨并非单纯巩固门荫制度,而是在既定的门阀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中适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仕进方面给予种种优惠,诸如放宽入仕的年龄限制、突破世资局限的破格超迁任用等,以鼓励士族精英奋发进取,杜绝贵族主义安富尊荣、鄙薄实务之积弊。在此背景下,学识素养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声望成为挽郎出身的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流社会封闭固化的局面,事实上与秀孝察举和官学试经一道为后世科举制开启先声。尽管前进的步幅相当有限,但对改良中古贵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由前期重视出身身份到中后期重视科举考试成绩的变革,这种变革对唐代士族女性婚姻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于士族女性在夫婿选择的价值取向上,前期重视门第出身,后期重个人才能。  相似文献   

10.
孝文帝为在北魏推行门阀制度,在一以贯之的门阀观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光极堂大选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孝文帝为重新配备迁洛以后的官员和确定他们的官位而进行的重大政治活动。而其前提'宣示品令',则是以门品定官品出身之令,它反映了孝文帝以官品定门第、以门第定出身、以出身定清浊、以清浊定阶级这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