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中最基本的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先后出现了纸媒型人际传播、电信型人际传播和网络型人际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网络型人际传播逐渐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相融合带给人们关于社会、组织及自我的全新认识,使得媒介性人际传播的虚拟认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化,纸媒、电信和网络等媒介性人际传播中所产生的相应的虚拟认知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传播史,一部媒介发展史和变迁史。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文化传播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依次递进和叠加的过程。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的关系、当代文化的媒介化及媒介文化化等三方面入手,弄清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媒介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献中可见的对中国社会“圈子”现象的学理考察,肇始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将圈子描述为区隔社会成员的边界或范围,圈子也由此具备了一种信息传播的范畴与途径特性。互联网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圈子有了更为多元的内涵与功能,并且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富有内聚力的群体聚集与传播模式。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对此前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形态、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解析。研究表明,建构在当下现实人际关系与互联网交叉平台上的圈子,在实际上促使碎片化的传播受众群体出现有限聚集的同时,对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也形成了直接影响。在此形态下,多元生产与定向扩散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流通特征,社会信息的圈层解读与自我审查将对既有社会主流价值的构建机制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互联网圈子传播的发展,强化了线上网络的连结紧密程度及信息流通规模,使其呈现出实体化的趋势。相反,传统大众媒介在动态博弈中将重新界定竞争优势,转向更为多元的公共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以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用户置于信息生产与交流的中心,构建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为广告传播开拓了新的媒介空间。多元化的自媒体应用平台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渠道,也使自媒体广告发展出多样化的类型和传播形式,随之产生的互动传播机制需要得到深入研究。基于对传播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自媒体广告形态及传播特征的现实考察,展开对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机制的理论性研究。研究认为,在自媒体网络中,传者与受众关系发生了质变,这使广告信息的传播获得了包括媒介性、社交性和文化性等不同层面的动因,也因此给广告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动态带来各种趋向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场景化和长尾化等特征,继而改变了广告反馈的应对及广告效果评估机制。自媒体广告的传受关系动因、信息传播动态和广告反馈、效果评估机制具有迥异于传统广告的互动特性和优势,这为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IT与家电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种作为计算机、通信与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融合的信息家电产品——网络冰箱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家庭的网络终端。网络冰箱至今经历了食品需求为主和以信息需求为主的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网络冰箱已经具有了媒介形态的特征,在传播界面、传播信息的内容、传播方式上都有着与以往媒介不同的特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也扩展了人们的休闲时间,改变了家庭的空间构成和社会功能,同时引起社会生存方式的变革。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庭中的其他物品都可能因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成为智能化、网络化的媒介,从而构成一个媒介化家庭环境,人们将进入一种"媒介化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自由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从媒介形态变化看媒介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现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 ,口头传播—书面语言—电磁波语言—数字语言 ,是这几场革命的主要催化剂 ,正是它们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 ,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 ;数字媒介几乎改写了传播的全部面目 ,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我们正处于这种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时代 ,媒介文化也因此带上了“混合媒介文化”的特征 ,而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复合型传播平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多高校甚至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学生在信息获取、交际、娱乐和生活等各方面对网络形成了很强的依赖,"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现象逐渐形成。"高校网络亚传播圈"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人格特征,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需求,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应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系统实施。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传播看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是由媒介组织、产品、受众和反馈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决定着新闻、舆论、知识、广告、文化和文艺等信息传播内容哪些可以被传播以及怎样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互动性、兼容性、科技性和经济性的信息传播,发挥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功能.媒介要使信息传播更有效,应该努力给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激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并采用适当的传播形式以增强信息的刺激力.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走向跨媒介传播的新阶段。该阶段呈现的范式创新、信息重构、传播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表现了对传统媒介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媒介表达的技术化、媒介界面的交互化、信息传播的互补化、视觉传播的消费化、用户参与的大众化等诸多动力模式共同构成了视觉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力,也成为视觉传播探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传播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技术载体,突破了以往纸介质等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并呈现了即时性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价值观对传统信息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疏离,引发了网络受众异乎寻常的文化心理期待;以文化视野为切入点,对积极探索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的有效途径,增强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具有显著的传播学特征。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传播者包括科技论文的作者、期刊编辑群体、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等;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内容,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科技论文作者在科技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展。在科技信息的采编、审读、刊发等各个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具有“守门人”功能,编辑取舍稿件的决断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守门”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由纸质印刷向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不断演进,这个过程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科技信息传播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在学术评价中,“期刊级别”和“核心期刊热”等现象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媒介威望,作为学术传媒的科技期刊必须摒弃偏见,打造特色,发挥优势,树立良好的媒介威望。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呈现出两种典型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同绘画、装置、展示、产品、建筑等传统艺术门类的物质媒介互为载体与中介渠道、信息纠缠与跨界传播,带来了视觉信息传达从信息方式到传达形态、从设计观念到设计生产的综合化和多元化表达;另一方面同以移动互联网、数字影像、VR技术等为标志的数字技术媒介跨屏传达和多屏互动,扩大并延伸了信息传达的工具,在信息交互层面生成新的逻辑,带来了视觉信息传达的交互化和拟态化体验。新媒介介入下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需要积极回应这些变化,从视觉信息跨媒介传达的形态演变及其生成逻辑的内、外两个维度入手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麦克卢汉的预言在互联网崛起的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奇特的媒介理论如:“冷、热媒介”、“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都给人以震撼。但也因此使他成为学术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媒介及传播类型的统合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传播的进程是媒介依次叠加演化的进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这一结论颇值得商榷。网络和网络传播的高速发展 ,对于各种传统媒介和各种传播类型来说 ,标示的已不仅是叠加演化的进程 ,而是对传统媒介的统合 ,对传统传播类型的统合。这样的统合将产生聚合效应 ,造成人类传播形态的嬗变 ,并催生一个新的传媒时代。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媒介技术进化引发的媒介融合,使媒介能量得到更大释放,T2O是O2O的演变,T2O是互联网+的典型应用,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各种接口的打通,T2O转场于电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T2O媒介文化。T2O作为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电视+电商"的运营模式,除技术路径问题的解决外,T2O媒介文化场景认知,对引导新的使用模式,促进T2O使用规模化,深入激发满足消费者心理期待,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电视在全媒体和智慧化过程中自己做电商,电视媒体电商化是战略发展绕不过去的路径。媒介文化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其中的场景则是一个核心内容,T2O媒介文化场景认知传播值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形塑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它具有传播全球化、去中心化、开放性和信息多元化、舆论复杂化等鲜明特征,给政府公共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必须根据新媒介环境的特征和规律,采取相应的公共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试论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的特点,如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具有对象性、双向互动性、兼容性、科技性和经济性.提出了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可实现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信息环境也即网络信息环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可能接触的由网络信息设施、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机构、网络信息活动、网络信息内容,以及相应的网络信息制度等综合构成的一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传播环境。网络信息环境的好坏对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交流和网络信息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讲,自互联网走向商业利用以来,由于网络人口不断增多,网络信息呈爆炸性增长,再加上某些网民行为失范所导致的网络信息污染等,网络信息环境表现出日益混浊化的趋势。网络信息环境的混浊化对于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社会信任、社会秩序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都是一个挑战,因而建设清朗化的网络信息环境成为网络传播信息环境治理和网络传播效益提升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关键策略在于:开展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认知教育,重视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道德引导,加强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行政管治,推进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社会协同,增强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法律保障,构筑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技术支撑。同时,还应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不断深化网络信息环境清朗化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多屏化地接触媒介信息,受众媒介使用的主动权极大增强,媒介自身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改变与消 费者对话的方式,更加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及员工个体价值,同时,企业还应培养具备预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服务意识及互联网创意思维的营销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