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存在的反映论文艺学,在前苏联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和东欧战后的正统文艺学基本上都是对它的移植。它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部分,因而把文学当作社会科学来研究。而社会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与人文学科的研究是两码事,所以反映论文学史现、文学研究方法论在相当程度上离背了人文精神。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形式所作的感情呈现,只能做个案研究。反映论文艺学由于对所研究对象在学科归类上的偏差,外加排斥列宁唯物反映论哲学中的人文价值,所以几十年来它一直僵化不前而出现危机,并因西方现代文艺学的冲击,这种危机趋势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
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重要范畴。但是,这一理论却经历了从恩格斯到俄苏再到中国的时空演变。在演变过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对这一范畴的内涵进行规约乃至改写,使得典型从一个带有批判性肯定的文学术语逐渐演变为具有强烈意识形态指向的权力话语。“典型”范畴的意识形态化进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命题的普遍遭遇。在当今日渐多元的文化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厘清经典命题的原初意涵。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非意识形态化”和“重新意识形态化”是近三十年来先后在西方流行的两股思潮。五十年代中期,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鉴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认为在现代工业发达的社会内,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已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阶级冲突已趋消失,阶级斗争亦不复存在,因而为捍卫某一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使命也趋于没落。“非意识形态化”的炮制者们表面上宣扬一切“总体的意识形态”的没落,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艺学缺少创新是个事实,新时期文艺学的若干“突破”只是清理了积压在文学上的政治废墟,与“文学”一起从政治化和工具化的窒息中恢复了呼吸的能力而已,更没有产生能进入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的文论家和文论思想。而当前文艺学研究资源的丰富程度又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盲区正被一一照亮,而西方文论的最新风向也能及时而迅速地被国内学界感知,综合创新的时机渐趋成熟,伴随着新一代具有更优良的知识结构的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文学化出意志形态文学、意识形态文学、意象形态文学三种亚形态,意志形态文学站立在知识分子精英立场上,以思想上的先锋性、技术上的探索性、审美上的前卫性区别于意识形态化写作和意象形态化写作。它的诞生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在当前的问题是一、如何处理文学在价值立场上的“边缘化”的问题,二、如何处理生活经验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文学化出意志形态文学、意识形态文学、意象形态文学三种亚形态,意志形态文学站立在知识分子精英立场上,以思想上的先锋性、技术上的探索性、审美上的前卫性区别于意识形态化写作和意象形态化写作。它的诞生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在当前的问题是:一、如何处理文学在价值立场上的“边缘化”的问题,二、如何处理生活经验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到“重新意识形态化”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武库又活跃起来了。“重新意识形态化”这一术语之得到流传,标志着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新方向,而且其范围相当模糊。以“新意识形态”角色自居的,既有产生较晚的理论,也有业已为人所知的意识形态观念的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变种(首先是“超工业主义”、“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即从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伴随着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的进程,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公认的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和内涵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它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它又具有与意识形态相似的某些特征,如主要为人们提供理想化的社会图景、价值观念、标准及行为规范,总是打着时代和阶级的印记等,并且在传播和接受方面又具有一般意识形态所没有的特殊优势,所以常常被意识形态化,甚至成为一种“准意识形态”。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艺的意识形态化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可一概否定。而马、恩为什么并没有十分坚持和强调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则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尽管针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但他们的批判对当代中国同样具有警示作用.如果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审视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会发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解构,全球化时代“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悄然流行的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等隐藏着的隐患需要引起警惕.多角度地审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旨在引起我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从而有的放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清民之际,随着中国摄取西方文明的进一步推展,知识界汲纳西方文明的重心开始逐步由技术移植转向制度文化的学习与改造,见诸议论的内容涵括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在此背景下生成的"文学革命"概念,展现了术语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于这一概念生成经历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复古心态的文化始基最早孕育于先祖崇拜与祭祀活动中,复古心态通过尊经与重史完成了复古文化的历史建构。中国传统文学是在从文化复古到文学复古的双重复古中踯躅前行的。文学复古的核心观念是在以德为文。复古的努力是从某种理性原则出发,对文学演进中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语言与情感、创新与继承等对立观念间进行艰难弥合的一种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论意识形态的文学审美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理论生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前苏联学者对教条主义和庸俗化倾向给文学理论产生的危害进行反思时提出的一个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国学者在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的失误时也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或“审美反映”的理论观点。如果对这一理论再进行反思也可看出它的未尽人意之处:它忽视了审美是艺术活动的一种自主性、自觉性意识;它没有看到审美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它把审美意识形态和其它意识形态看成平行并列关系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它没有看到审美意识不光文学艺术具有,生活中也有审美意识;它没有看到文学除了有审美意识之外,还有非审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争论多年.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问题的关键.应该承认文艺有意识形态因素,并能生产出意识形态来,但不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意识形态.文艺在社会结构中是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位置,它能产生意识形态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多是持这样的见解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含糊的、难以成立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错误,在于它把丰富的规定狭窄化,用抽象的"审美"消解了文艺的意识形态作用.科学的道路是恢复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双重语境的观照之下,文学翻译已突破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的传统视阈而演化成为中国文学形态。其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权力话语的垄断态势,使文学翻译不再单纯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忠实的阐释媒介,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建设中去。当前文学翻译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是,既要挑战西方文化霸权的压迫,也需要正确认识、接受和积极转化西方文化的影响。没有后者,中国的民族文学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学,而文学翻译学也不会真正发展成为人们所期待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复杂,将“审美”和“意识形态”组合成“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此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英雄主义的壮丽飞翔与悄然坠落 ,可以为当代中国战争小说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地形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 ,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 ,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 ,完成了对英雄意识的认知与表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 ,清楚地映现了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阐释与言说 ,无疑是对战争文学叙事传统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中国文艺学知识转型和范式转换的视域中,南帆主编的《文学理论(新读本)》是一次重要的话语实践。其突出特点是,在深度反思当下中国文艺学危机的基础上,将话语分析作为重建文学理论的新"入口",进而运用西方文化理论将文学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意识形态分析。然而支撑其理论框架的历史主义文学观并无实现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文化氛围催生了知识女性先进分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她们以文学形态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出捍卫自身性别的思想意识和对男权意识形态的抗争精神。通过对这一时期部分精英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发掘,揭示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女性文学的风貌,从一个视角廓清西方女性主义的源流和谱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学中被视为边缘文学。莫言荣获诺贝尔奖的事实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文学中已由边缘步入中心,其发展变化符合文学多元系统论的发展规律,成为阐释边缘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论中地位变化的有力佐证。文章在分析莫言作品成功走出去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外,也阐明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所遇到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