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照《辛丑条约》约定,清政府于1902-1907年与6个国家进行了谈判,并与英、美、日、葡四国签署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包括《中英商约》、《中美商约》、《中日商约》等。以各商约的中英对照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谈判期间的外交函电及会议记录等历史档案,再现了缔约过程中双方在语言文字上的较量,通过分析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揭示出文字背后权力的争夺与妥协。  相似文献   

2.
<正>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曾签订了多方面的条约和协定,仅1946年就有13个之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署名签订的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拟通过对《中美商约》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后果及其背景的分析,评述国民党政府崩溃和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一) 《中美商约》从1946年春天开始,曾经过八个多月的秘密谈判。在正式签约前,国民  相似文献   

3.
1902~1903年的中美商约谈判过程中,伍廷芳与张之洞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他站在健全中国法制的基础上,力主中国有条件地接受专利互保一款,运用以下谈判技巧:争取管理权,延缓条约执行日期,缩小保护客体,易"专利"为"专制",降低保护层次,规范外国人注册程序等,对条款内容做了有利于中国的修改与补充.另外,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语言优势,在交涉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清朝商约谈判代表吕海寰与美日在商约谈判过程中针对版权保护的内容,从中国立场出发,尽力斡旋,在翻译、出版书籍内容,书籍保护时限,拒绝加入国际版权同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中国争取更多的权益,维护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可能;吕海寰在商约谈判过程中关于版权保护方面的表现有利于中国版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版权保护意识的发展及版权保护法制的建立历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举行的日内瓦会议为中美进行外交谈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尽管两国在会议上存在着严重的对立,但围绕着国民遣返问题仍进行了外交接触与谈判。中美之间的外交接触与谈判之所以能得以进行,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之后修正了对彼此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双方的最高决策层采取了现实主义战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以及之后的外交接触与谈判,为此后长达15年之久的大使级谈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美商人在谈判风格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时间观念、沟通方式、对待谈判和合同的态度以及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方面的差异实质上是中美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晚清社会改革活动中,朝野上下有识之士广泛参与,在上海主持中外商约谈判的吕海寰也积极思考社会改革问题,并在外交、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本文就吕氏在币制问题上的认识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中美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沟通。中美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时间观、语言观等文化变量上,这些文化变量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决策方式、节奏、沟通方式、对利益与关系的把控,以及合同的订立等有重要影响。为促成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我方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如树立跨文化谈判意识、掌握与美方谈判的技巧、建设合理的谈判团队等,以提高谈判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去年年底破裂后,今年1月18日又重开谈判。中美两国这种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做法。已不是一年半载了。时至今日,既然知识产权的谈判对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人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长远的认识。 应当知道,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和争执由来已久。1985年5月,中美双方就签署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但之后,争执一直不  相似文献   

10.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与英国对华谈判的既定立场、清政府对美谈判所持的"一视同仁"方针、美国来华缔约谈判的既定目标,以及英美在谈判过程中的遥相呼应都有关系。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相似文献   

11.
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开始努力与中国建交。在双边谈判中,对台军售始终是中美间障碍,最终双方采取了"分歧的基础上实现正常化"的对策,使这一问题遗留下来。这就为中美建交后对台军售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刊物《观察》周刊对美国的霸权政策曾给予不留情面的指摘,包括政治上的美国“调停”及其片面援华政策,经济上的《中美商约》与美货倾销,军事上的美军驻华与美军暴行,外交上的美国扶日政策等几个维度,这些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民族关怀和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对中美贸易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美两国贸易谈判中双方谈判代表的决策权限、谈判风格、对待合同以及对待长短利益的不同态度。培养和提高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情感能力,有利于缩短中美贸易谈判的差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美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彼此的贸易关系很为密切.双方都很重视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协议问题的达成,取得双赢局面.从1989年以来,中美已经进行了6次谈判,其中的过程极其曲折.双方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一些协议.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如何将谈判进行下去,是双方都要努力的事情.根据多次谈判经验和教训,结合美方谈判的特点和文化,中方又该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突破僵局,不至于在其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中美经济关系从博弈视角进行浅析,在对中美冲突起源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美谈判协商中的博弈策略选择的技巧,并以中东欧和德国为例分析中美经济关系中欧洲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言语交际的根基。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语言及非语言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谈判过程受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中美双方谈判人员为达合作目的,必须消除文化差异的影响,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树立跨文化谈判意识,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外语能力,善于运用多种谈判策略,最终促使谈判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2012BIT范本的出台,以及中国对美国做出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承诺,中美间BIT的谈判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并进入实质性文本谈判阶段.文章旨在研究美国2012BIT范本及其新变化,分析新范本中可能与我国政策有重大分歧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在中美BIT谈判过程中可以接受的条款范围、我们的困难所在,以及如何应对美方在这些问题上的诉求,就此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差异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各自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谈判风格、谈判起始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观念四个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发展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卡特时期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在中美建交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伍德科克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希望早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积极参与了正常化进程的启动。作为中美建交谈判的美方代表,伍德科克准确表述美方的立场和观点,观察中方的反应,并适时向美方谈判决策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与邓小平的关键性会谈中,伍德科克表现出较高的谈判技巧,促成了双方立场的接近和建交协议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也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有赖两国商人之间成功的商务磋商,而不同的历史文化造成了中美商务人员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谈判风格、语言个性上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会对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造成障碍,因此,中美商务谈判必须充分关注和高度重视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