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确定词“为一为二”时,形式有重要作用,内容起决定作用,词的概念意义的同一又是词义内容同一的定性因素。“同音同义”,作为确定词的同一性的原则,应当是对立的同一,历史的同一。  相似文献   

2.
在确定词的“为一为二”时,词的形式有重要作用,词的内容起决定作用,词的概念意义的同一又是词义内容同一的决定性因素。“同音同义”,作为确定词的同一性的原则.应当是对立的同一,历史的同一。根据这个原则,从汉语词的词法多功能的特点出发.没有。必要提出“词汇词”和“语法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新的长征中,安定团结地搞四化,进一步研究矛盾同一性的内涵,充分认识同一性在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哲学课题。一、转化归属同一性第二种意义吗?目前流行的哲学教材,都把转化归属同一性的内涵。如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和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虽然使用的语言不尽相同,而对同一性内涵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同一性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茅盾双方在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些同志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核心,还有的同志认为同一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这些看法都是讲的同一性,彼此也有联系,便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大部分时代的大部分哲学家眼里,感觉被确认为认识主体从外部对象摄取和摹写那些生动的、表面的信息材料的能力。不过也有那么几位哲学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试图表明:感觉实际上是一个远为复杂、更加高级的认识过程;感觉与感觉对象的性质之间,既有天然的一致性,又有天然的不一致性;感觉不仅仅是一种“摄影活动”(直观对象),而且更是一种“创作活动”(规定对象)。在这些哲学家中,德谟克里特、霍布斯、洛克是最突出的三位,其表现就是有关感觉对象的“两种性质”的学说。这类学说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不仅不断接受着科学的检验,而且它对一些后来的大哲学家(比如康德)也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讨论的一波三折的过程,主要内容和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此文认为这场讨论分三个阶段进行,围绕着如何理解和运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个术语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在这场讨论中所吸取的历史教训是不要把弄贵理论是非的学术之争,搞成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7.
同一性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同一性的不同认识中,共相的同一易于导致含混,而观念的同一陷于主观,因此同一指个体的同一.莱布尼茨将个体的同一与性质联系起来讨论,对弗雷格、罗素、蒯因、克里普克等人的同一性理论具有深刻影响.同一性既涉及所指,又涉及涵义,与指称理论密切相关,是关于个体自身同一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8.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吸引和排斥的关系。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和排斥;而矛盾的同一性,也就是矛盾双方的吸引。吸引把矛盾双方紧紧地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之所以是统一的,原因就在于矛盾双方在不断的互相吸引。没有排斥,矛盾就会融合,而没有吸引,矛盾也就要分裂。恩格斯把吸引和排斥看作是物质的本质,运动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9.
自然选择理论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利器。自然选择依据事物内因解释生物的适应现象,是纯粹物质性的过程,是在现代科学概念的框架之下对生物进化的唯物主义解释。创世论、目的论和直生论等唯心主义观念使自然选择面临严峻挑战。中性突变等理论通过否定自然选择间接地导致了唯心主义。如果科学的观念无力占据人们的自然观,人们就会被超自然力所侵染。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在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哲学战线上“三次大斗争”应当重新评价》一文,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对杨献珍同志的原意有所误解。最近有机会阅读了杨献珍同志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材料,想通过贵刊作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矛盾同一性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争论得很热烈,究竟什么是矛盾同一性的本来意义!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辩证法基本原理.本文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同一性不是抽象的自我等同关于思惟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承认思惟和存在有同一性,就是"原则同格"论.我认为在认识论的界限之内,思惟——作为认识的主体(反映者),存在——作为认识的客体(被反映者),不能不构成对立的同一,被比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这和"原则同格"论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固然,物质世界先于人类、并不依赖于人类的思惟而独立存在,但人类出现以前根本不会产生思惟和存在关系这个问题.只有人类出现之后,思惟和存  相似文献   

12.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任何矛盾内部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基本属性。这两者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矛盾问题的本质内容,集中地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辩证法实质的思想。因此,探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于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决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彻底肃清“左”的影响,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鲁迅的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鲁迅的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正确地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且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者“崇实”的优良传统,把唯物的观点化为方法,既富于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一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这两大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是对“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  相似文献   

14.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学习和教学中经常提出并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现在理论界仍然在讨论这一问题,但理解还是很不一致。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我们想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5.
1954年开展的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已经过去40年了,然而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仍没有解决好,以致于到现在语言学界连一本标注词性的词典都拿不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汉语词的同一性问题没有解决好。词类划分是语法学的基础,而同一性问题又是词类划分的前提,因而同一性问题乃是语法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列举各家关于同一性问题的现点,评价各种鉴定词的同一性的标准,指出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意在明了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第一节曹操反天命怒斥尊古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后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法家和唯物论思想家曹操,为扫除分裂,统一中国,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反孔尊法的路线。他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天命论,坚持历史进化论,反对复古倒退论,表现了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有着完整严密的体系.但是,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并没有能真正地把它表现为一个严谨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打倒"四人帮"后,在我国哲学界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本文主要从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所有制和分配结构中的“主体与补充”以及“一国两制”中所体现出的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思想不仅为我们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知觉限制知觉限制是指人们在观察、感觉、了解客观事物时,由于受到人的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整体的而是部分的,并在找不到事物完整规律和性质时,依靠联想、推理、猜想的方法将部分“导”出整体概念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格同一性问题主要是追问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回答,即心理连续性标准和生命连续性标准。前者认为,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之所以是同一个人,是因为两者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这种观点在直觉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具有把人理解为抽象物的嫌疑。动物主义提出人作为动物有机体是一种具体的实在,使得一个人在时间中保持同一的是其生命。但这里的困难在于,不存在一条绝对的标准让人们去判断两个动物有机体是否具有生命的连续性。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人格同一性关系理解为心理语义的同一性。这种理解方式既可以同时保留心理连续性标准和动物主义的合理性,又可以消解两者所面对的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