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从综合经济实力、区位优势、工业化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流通、交通通信等方面客观地分析武汉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潜力条件,深刻地阐述武汉“西进”的机遇与契合点,并就武汉如何“西进”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参与西部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开拓西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消费品市场、联手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西北,中国经济开发之新瞩目点文/陈奋翔放眼中国版图,西部占多少?!评估中国资源,西部有几何?!中国的宝库在西部,这是国情。中国的沉寂在西部,这是现实。万向人宣布“西进”,不仅仅只为缩短东西区域贫困间距。万向人矢志“西进”,不仅仅只为弥愈南北板块失衡...  相似文献   

3.
“西进运动”是美国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有“酉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国内史学界已经作出诸多方面的探讨.然而,我们还没有深人到对西进运动的主体──人的的研究.移民是西进运动的主体,如果说西进运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移民就是抒写史诗的英雄,堪称英雄的群体、英雄的“种族”.他们在西部移民和西部开发过程中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文现就西进移民的“开拓精神”作一初步阐析.一、从西进移民的心态背景看“开拓精神”“西部”一词,作为传统的地理概念,是指阿巴拉契山以西的广大内陆腹地及太…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部的开发开放,其投资环境引人关注。本文从投资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实证研究出发,将产业倾斜政策与地区倾斜政策融合起来,探讨了中西部吸引外资(尤其是港、澳、台资)的种种策略。文章指出:沪粤等沿海地区与港台等外商联手合作,共赴中西部投资,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是行之有效之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的三次经济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是现代西部进行的以工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大开发时期 ,对于改变中国工业布局集中分布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况虽有重要意义 ,但两次开发从决策、规划到实施均是毁多于益 ,尤以成本效益方面为甚。而第三次工业西进与前两次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动因和背景 ,是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特别是西部地区自身也具备了经济大发展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欧洲移民到达之前的美洲大陆,本是一块“无主荒地”,即所谓的“自由土地”;欧洲移民的进入美洲,乃是“人类占居美洲的过程”;①而美国向西部的不断扩张,则“是对已经属于美国领土的土地实行合情合理的、有秩序的”占领.②因此,“西进运动”是“和平的”移民垦殖运动,具有单一的“地理开发”性质.同时,他们还片面地夸大这种“地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他们强调指出,“西进运动”是美国统治集团和奴隶主阶级推行扩张主义的产物,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单一的殖民扩张性质,因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于偏颇.前者抹  相似文献   

7.
开发“黄金海岸”,建造“海上苏东”──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初探程宏如“海上苏东”战略作为众多科技界专家和高层决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从理论构想走到现实的建造之中。1995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海上苏...  相似文献   

8.
要扩大开放自然应大胆“拿来”。“拿来”的资金和设备,的确大大提高了我们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档次。但因“拿”得不慎或“拿”得不当,也使我们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且举几例: ——某厂与外商搞合资,因怕别人抢走“活财神”,便一口答应外商以其代购的设备作投资。这个外商以低价购买了海外淘汰的60年代的旧产品,加工翻新后冒充新设备报高价,狠狠骗了一大笔钱一走了之。而生产出的产品却根本无法外销。 ——某厂与外商签约生产工艺蜡  相似文献   

9.
中国“桥头堡”陆路开放战略思维已经逐渐清晰。虽然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构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整体地域布局,但与沿海开放相比,“桥头堡”陆路开放战略整体实施的时代背景与问题领域有着较大的不同。“桥头堡”战略给内陆开放前沿省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事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由于时代和问题领域的不同,内陆开放前沿省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事务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沿海省份相比,应当具有更多的国家战略意识、能动性和持久战略规划,充实国家在“桥头堡”战略实施中的外交资源。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外事服务公司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公司成立於 1987年9月,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为驻宁外商机构、三资企业及人员提供各类服务的涉外机构。 公司坚持“团结、进取、文明、效益”的经营方针,按照“扩大规模、扩大影响、提高水平、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日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外商来宁投资“芽针引线”,铺架合作桥梁,沟通与政府间的联系,赢得了外商的信帐。 “以质量为立身之基,以服务为发展之根”是公司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此,公司在外企雇员的聘用、服务,包括…  相似文献   

11.
清初,台湾尚未统一,清政府一直推行海禁政策,以隔绝内地人民与外界的联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郑氏败亡后,清政府宣称:“海内一统,环宇宁谧”,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谕示“满汉人民视同一体,应令其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并在沿海设置四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负责管理中外贸易、征税、辑私等事务。指定外商可在上述四口互市。但不到八十年,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关闭了三个海关,只准外商在广州一地通过“公行”进行贸易或交谈有关事宜。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渐多,故将旧有之“关”称之为“常关”,新设之“关”称之为“海关”或“新关”,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2.
咸同之际粤督劳崇光处理劳工出洋问题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掠夺中国廉价劳动力是近代殖民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种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沿海一带由外商操纵拐卖劳工的“苦力贸易”泛滥。1860年前后两广总督劳崇光在打击拐卖活动的同时,在没有征得咸丰皇帝同意的情况下承认华工出洋承工合法化,并逐渐建立了规范劳工出口的“广州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工出国的现状,也为清政府往后制定劳工政策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的人口“西进运动”带给湖南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上的变化无常,更为重要的是对湖南社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理论模型表明 ,一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一个适度规模。从总量上看 ,近些年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 GDP的年均增速 ,并出现了内外资“双溢出”的现象。本文认为 ,仅着眼于总量规模的大小 ,对政府的规模调控不具备现实的指导意义 ,衡量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是否适度必须建立在外商投资结构合理的基础之上。目前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调控应首先依存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西进运动”(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国在建国以后不断地向西部扩张领土、实行群众性移民以及对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金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金融稳定陈春光,郭琳1995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8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377亿美元,占77.9%,比上年增长11.7%。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3.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万户。整个“八五”期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且介亭杂文”命名自己1934—1936年间的杂文,强调此间写作与“周围的情形”的密切关联。鲁迅用“且介亭”为题强调半租界的环境,不仅强调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上的杂糅与交叉,更强调资本市场与专制政府的合谋,尤其是其联手对革命文学进行的压制。在这样的压迫下,鲁迅的反抗也就具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如何在“且介亭”中想方设法写出诗史般的杂文并使之与读者见面,如何“带着镣铐进军”,是鲁迅彼时最重要的任务。换句话说,“且介亭杂文”本身就是鲁迅在这一阶段反抗和突破文网的成果,它们既是“且介亭”处境的体现,也是这一处境的产物,因而独具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与艺术特征。“且介亭杂文”一方面是“含胡”的,以迂回、智慧的斗争方式面对审查;另一方面,鲁迅在杂文和《故事新编》里都使用了借古论今的方式,取道历史而批判现实,这也成为其后期杂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支持.“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确定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与此相对应的金融支持能否实现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福建省要实现“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除了重视银行贷款的增加之外,也应该加大对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西部史家韦布的《大平原》,是一部在美国西部史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划时代史学名著。本文从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观点的突破、研究内容的丰富等层面,剖析了该书在美国西部史学由“西进史观”向“西部史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转折性作用,揭示了该书在美国西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采用贸易环境效应分析基本框架,将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四个方面,而不是采用“污染避难所”和“污染光环”等单因素分析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如何协调统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已成为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